.
选“+互联网”还是“互联网+\,根本何在 2015-10-12 混沌研习社
研习君首推“大家思辨”栏目,请最新锐的研究者,为创业创新的典型困境,探索解决方案。只要干货,不怕你没耐心,就怕你看不懂。
为此,研习君特别推出音频专辑,可以下载下来在路上反复研习。
如何给传统行业这只猪插上翅膀:选择“+互联网”,还是“互联网+”?其根本在于你究竟处于短价值链的行业,还是长价值链的行业。前者意味以定制化方案突围,所以要互联网+,后者意味以集成化方式定位,所以要+互联网。
29:04 选互联网+还是+互联网? 来自混沌研习社
文|长江商学院教授 张维宁
随着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的号召,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提进行“互联网+”转型,同时也有很多企业说,我们不是做互联网+,我们做加互联网。
那么互联网+和+互联网有什么本质不同,哪些公司或者行业应该做互联网加,哪些应该做加互联网呢?今天我想就这个话题跟大家聊聊。 1
.
.
互联网+是什么?应该是以互联网为平台,通过场景设置,对接业务的多方主题,实现业务的交易,比如金融,打车,租房等等。 2
+互联网是什么呢?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通过互联网对接用户,达到从需求收集到商品和服务发售的各个环节的整体能力提升。 3
所以互联网加倾向于做平台,通过互联网对接多边市场,加互联网倾向于通过互联网对接商品用户。
一个公司应该选择互联网加战略还是加互联网战略取决于“你离最终用户有多近,你能以多快速度相应用户需求”。
要谈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先聊一下价值链分析。我们所看到的很多行业,它其实并不是整个价值链的全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比如打车软件,它解决的是车的利用问题,但这只占了汽车整个价值链的一部分。它的上游价值链就是汽车制造。
.
.
打车业务是整个价值链中很短的部分,它和最终用户离的很近,可以很快的相应用户需求,就可以做互联网加的平台业务;
但制造汽车是一个相对较长的价值链,要解决设计,原料,制造,检测等多个环节,它离最终用户较远,很难快速响应用户需求,就做不了互联网加的平台业务,而是应该做加互联网的用户对接。
互联网最重要的价值就是使得信息分布更加对称。对于短价值链,信息对称可以通过简单的比价,或者是性价比来发现。基于短价值链的产业就比较容易被颠覆的。
另外一种就是它的价值链很长,它有巨大的信息不对称,但是这种信息不对称是藏着的,藏在行业门槛和公司技术门槛,互联网很难介入,这种行业就很难被颠覆。
.
.
对于消费者
消费成本=寻找信息成本+获得产品成本
对于产品或服务提供者 必须,收益>成本,才会去做
更进一步,我们来分析一下价值链和用户需求的关系。每个用户都会有个性化的需求。
个性化需求有两种整体方案来响应, 1
一种就是定制化方案,你有需求我就定制化来服务你。 2
第二叫集成化方案,比如说,将一百万个需求全部的收集起来,通过一些筛选和设计,然后通过单一产品来满足这些个性化需求。
对于定制化方案,既然用户需要我提供定制化方案,那么用户就必须支付溢价。
.
.
如果个性化需求是用集成化方案来解决的话,用户就需要接受部分个性化的缺失。
举个定制化方案的例子,Uber不应该跟滴滴去比,而应该跟公交车比。因为Uber或者是滴滴打车本身是定制化服务,你要到什么地方去,我就送你一个人去。
但是说公交车就不是,它无法给你提供定制化服务,你花的钱一定要比公交车花的钱多,所以它是有溢价的。
对于集成化方案,像小米这样,获得大量的需求数据,根据产品设计原则,将需求转化为单一产品的设计方案,做成大家都可以接受的产品。
其实Steve Jobs并不是不需要知道需求,他肯定是知道需求的,只不过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你不拿一个产品到用户面前进行测试,就不知道用户愿不愿意接受这个东西。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