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图斑类型说明
第一类:前时相影像上有植被覆盖或明显非建设用地特征,后时相影像上有明显建设痕迹(如地基、建筑物、道路等)。
图斑类型一 第二类:前时相影像上有植被覆盖或明显非建设用地特征,后时相影像为建设推填土痕迹。
图斑类型2
第三类:前时相影像上有推填土特征,后时相影像上有明显建设痕迹。
图斑类型3
第四类:前时相影像上无明显建设痕迹或推填土特征,后时相影像上新建院墙且内部无建设痕迹或推填土。如果后时相新建院墙内有新增建设痕迹或推填土,则根据影像特征划分到一、二类。
图斑类型四
第五类:2010年数据库字段属性为“P(批而未用)”,后时相影像上有明显建设或推填土痕迹(紫色为“批而未用”范围,红色为新提取的变化图斑)。
图斑类型五
第六类:后时相影像上未拆除的2010年度疑似新增建设用地图斑。
未拆除的疑似新增建设用地图斑
遥感监测图斑信息记录表
遥感监测情况 序监测图斑行政代码 号 号 (1) (2) (3) 变更情况(地方填写) 时相 前 (7) 图斑类型 中心点坐标 X (5) Y (6) 后 (8) 监测面积(亩) (9) 变更后地类 变更范围情况 未变更原因 备照片 注 (13) (14) (4) (10) (11) (12) 监测图斑个数 监测图斑面积合计 填表说明:
1. 本表1-9列由遥感监测生产单位填写,10-13列由地方根据变更调查结果填写。 2. 第4列“图斑类型”,图斑类型共分为6类,根据影像和数据库情况,分别填写相应数字代码。
第一类:前时相影像有植被覆盖或明显非建设用地特征,后时相影像有明显建设痕迹(如地基、建筑物、道路等)的,填写“1”; 第二类:前时相影像有植被覆盖或明显非建设用地特征,后时相影像有建设推填土痕迹的,填写“2”; 第三类:前时相影像有推填土特征,后时相影像有明显建设痕迹的,填写“3”。 第四类:本年度新建院墙且内部未建设的,填写“4”; 第五类:数据库字段属性为“批而未用”,后时相影像有明显建设的,填写“5”; 第六类:未拆除的2010年度疑似新增建设用地图斑,填写“6”。 3. 第10列“变更后地类”,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地类代码填写。如果遥感监测图斑变更后涉及多种地类,填写全部地类,
以“,”区域。
4. 第11列“变更范围情况”,根据图斑实际变更范围情况填写,整图斑变更的,填写“1”;部分变更的填写“2”。 5. 第12列“未变更原因”,地方未将遥感监测图斑变更为建设用地时,根据该图斑实际情况填写相应代码。如同一监测图斑存在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