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弗洛里德认为“自我”实行什么原则? ( A ) A、现实原则 B、经济原则 C、节约原则 D、开放原则
13、习性学的依恋理论是谁创立的? ( A ) A、鲍尔毕 B、劳伦兹 C、安思沃斯 D、达尔文
14、斯金纳把我们想要的操作性行为逐渐习得的过程称为: ( C ) A、强化 B、习惯 C、塑造 D、改造
15、霍妮理论中的“离众”指的是患者总是与他人: ( A ) A、保持距离 B、不交往 C、不理睬 D、不参加活动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哪两个概念属于同一学派? ( b , c ) a.强化 b.同化 c. 平衡化 d.自我同一性 e. 成熟 2.弗洛依德的两本代表性的著作是什么? ( a , e ) a.《释梦》 b.《精神分析新论》 c.《同一性发展》 d.《女性心理学》 e.《精神分析引论》
3.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谁? ( c ,b ) a.埃森克 b.埃里克森 c.弗洛依德 d.班杜拉 e.霍夫曼
4.根据行为的发生,华生将人的行为分为哪两类? ( b , c ) a.习惯行为 b.非习得行为 c.习得行为 d.非习惯行为 e.去习惯行为
5.皮亚杰认为,知识的本原来自哪两个方面的相互活动? ( b , d ) a.主观世界 b.主体 c. 客观世界 d.客体 e.意识
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观察学习有哪几种模式?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作简单解释)
2、霍妮看来,环境中的哪些不利因素会使儿童产生不安全感和无助感?
环境中存在的下列因素使儿童产生焦虑:过于受支配,难以发挥主动性;得不到重视和关心;缺乏真诚的爱;父母的冲突使儿童受到情感创伤;过早或过晚地承担责任;在同伴中被孤立;环境中充满排斥,难以适应。
3、维果茨基认为心理机制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增强;概括机能增强;机能间的组合性增强;心理活动个别化。
第5页 共12页
4、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特征具有哪有性质?
阶段的获得次序是连续的、恒定的;阶段的整合性、阶段的双重性、阶段的滞差。(简单解释。)
5、根据鲍尔毕的研究,儿童依恋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无分化阶段。第二阶段是低分化阶段。第三阶段是依恋形成阶段。第四阶段是修正目标的合作阶段。
五、论述题(共25分)
1、华生对儿童心理发展和教育提供了哪些有益的原则?在你的工作实践中是如何运用的?(12分)
1)教育和训练的目标和标准是随着社会文化的变化而变化的,教育不应该实行统一的标准和计划,要因地制宜。 2)反对体罚儿童。
3)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 4)重视家庭护理,身心教育。 结合实例说明阐述。
2、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在你的教学实践中是如何体现的?(13分) 1) 观察学习理论的解释。 2)在教学实践中的体现。
第6页 共12页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模拟试卷三
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 ______ 学号: ______ 成绩: _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个体成熟的原则-个体的成熟取决于成熟,而成熟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 2、顺化-皮亚杰把由于外界的分化、环境的压力引起的生理和心理的动作变化称为顺化。 3、自我中心-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动作上的现象。
4、发展-是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旧结构向一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过程。 5、依恋-亲子之间形成的一种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 二、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1、替代强化是谁的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 a a. 班杜拉 b.埃里克森 c.铁钦纳 d.华生
2、弗洛依德认为本我实行什么原则? ( c a. 节约原则 b.经济原则 c.快乐原则 d. 压抑原则
3、操作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谁? ( c a. 华生 b. 格塞尔 c. 斯金纳 d. 埃里克森
4、霍妮认为当儿童的人际关系出现困扰后,就会出现什么? ( d a. 神经症 b.退缩 c.社交恐惧感 d.基本焦虑 5、格塞尔认为,个体的发展取决于什么? ( b a.遗传 b.成熟 c.环境 d.训练
6、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的发展划分为几个阶段? ( a a.8个 b. 6个 c.5个 d.4个
7、霍妮理论中的“离众”,指的是患者总是与他人怎样? ( a a.保持距离 b.不交往 c.不理睬 d.不加入活动
8、内化的、可逆的动作称为什么? ( b a.适应 b.运算 c.平衡 d.认知结构
9、华生认为,婴儿的喜、惧、怒是三种什么情绪反应? ( d a.遗传的 b.先天的 c.非遗传的 d.非习得的
10、格塞尔认为儿童行为的变化有时好有时差,因而具有什么样特性? ( b a.冲突性 b.周期性 c.矛盾性 d.方向性 三、双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人物中,哪两位属于同一学派? A D
A、班杜拉 B、皮亚杰 C、劳伦兹 D、华生 E、鲍尔毕 2、皮亚杰认为知识的本原来自哪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 C D
A、主观世界 B、客观世界 C、主体 D、客体 E、意识
第7页 共12页
) )
) ) ) ) ) ) ) ) 3、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中除本我外,还有哪两部分? C E A、忘我 B、镜我 C、自我 C、社会我 E、超我 4、下列哪两个概念属于同一流派?A B
A、观察学习 B、强化 C、焦虑 D、平衡 E、可知度 5、安思沃斯认为,回避性依恋儿童的母亲,往往具有哪两个特点? A C A、拒绝的 B、放纵的 C、不敏感的 D、粗暴的 E、蛮横的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根据华生的观点,人的习惯是什么?
人的习惯是在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过程中学会更快地采取行动的结果,当人的内外刺激所引起的活动不再是随机的,而是在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有规则、有秩序后,习惯便形成了。习惯的形成,实质上是一系列的条件反射。 2、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阶段的特征具有哪些性质?
阶段的特征包括:阶段的获得次序是连续的、恒定的;阶段的整合性、阶段的双重性、阶段的滞差。(简单解释)
3、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哪几个组成部分?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作简单解释) 4、维果茨基为什么说幼儿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帮助儿童“转变大纲”?
童年早期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能作的只是与他的兴趣相符合的事情,而学龄儿童能做教师要他做的事情,因此,学前儿童既要做他要做的事,但同时也是教师所希望他做的。因此,幼儿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如何帮助儿童西从“按照自己的大纲学习”转变为“按照教师的大纲学习。”
5、格塞尔认为儿童有哪些发展原则?
儿童行为发展的原则是:发展方向的原则、相互交织的原则、机能不对称的原则、个体成熟的原则和自我调节的原则。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三道题中选做两题)
1、霍妮认为环境中的哪些不利因素会导致儿童的基本焦虑?你在工作实践中有什么亲身体会?
1)环境中存在的下列因素使儿童产生焦虑:过于受支配,难以发挥主动性;得不到重视和关心;缺乏真诚的爱;父母的冲突使儿童受到情感创伤;过早或过晚地承担责任;在同伴中被孤立;环境中充满排斥,难以适应。 2)举例说明。
2、吉布森认为儿童知觉发展有哪些趋势?你在实践中是如何运用这些发展趋势的?请举例说明。
(1)知觉特异性增加:是指儿童的知觉越来越准确。注意实现最优化:指儿童的知觉的主动性越来越强。信息获得更加经济有效,是指操作起来越来越方便,通过确定刺激的外部特征、获得恒常性和形成知觉结构单元使知觉变得更加经济有效。
第8页 共12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