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1、构建主题性校本诵读课程。每月围绕一个重点习惯,开发并丰富诵读内容,使先行的阅读为孩子的习惯养成奠定扎实的知识背景。具体内容可以围绕朱永新教授提出的每月主题,例如:勤俭节约、遵守规则、公益活动、回归自然、学会感恩、陶冶艺术、强身健体、交往礼仪、阅读求知、热爱劳动、自信自强和反思自省等寻找阅读材料,真正让阅读成为孩子日常的生活方式。
2、创设多元的实践情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可以结合日常的学科文化、传统节日文化、主题教育文化、班级文化、社区文化等内容,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体验平台,以推进活动课程的实施。
3、注重反思性的评价。面对千差万别的生命个体,在研究过程中,要及时调整并优化操作流程,及时记录典型个案,组织有效的反思讨论,不断提高习惯养成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探索理想德育的模式。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行光靠12件事情是不可能的,因此需要整合“六大行动版块”,将德育教育融入日常的生活细节。即在德育目标引领下定位学生的追求;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在读书和日记中升华学生的人格;在兴趣特长中树立学生的志向;在榜样激励中磨练学生的修养;在对话场景中沟通学生的心灵;在自我管理中提高学生的能力;在社会家庭背景下形成教育的合力。
(九)缔造完美教室 以班级文化构建为总体目标 1、确立班级愿景、使命、价值观
13
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2、确立班训、班歌、班徽、班名 3、全体学生参与确定班级标识 4、开展有计划的班级活动、节日活动 5、制订科学有效、富有班级特色的班级制度 6、实现班级环境整洁化、美化、绿化、知识化 以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为基本愿景 1、师生每月共读一本书活动 2、亲子共读 3、读写绘
4、建立班级博客作为教师、学生和家长交流的平台 5、共同实践 6、共同运动 7、共同旅游 8、共同表演
9、主题统整,以共同的班级建设目标整合班级活动 以晨诵午读暮省为基本生活方式 1、晨诵课程
2、整本书阅读,每学期阅读不少于5本 3、日日反思,设定心灵交流本记录反思内容 以实施全人课程为基本途径 1、人格课程(公民与生命)
14
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2、书香课程(文学与主题)
3、学科课程(语数英理想课堂),学科成绩分三档考核 4、社团课程(艺术、体育、科技、社会实践等) 5、实施新教育六大行动
(1)营造书香校园:建设班级图书角 (2)师生共写随笔:每月至少各一篇 (3)聆听窗外声音:有活动记录 (4)双语口才训练:有活动记录 (5)建设数码社区:班级博客和班级邮箱 (6)构筑理想课堂:每学期校级公开课至少一节 6、每月一事活动
以师生成为叙事的主角为基本使命 1、师生成长叙事(每学期最少各一篇)
2、创造生命奇迹(每学期至少有一个真实感人的转化案例) 五、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发动阶段(2012年7月——2012年9月) 1、赴诸城市、绛县、淄博临淄区实地考察学习; 2、听取新教育研究院院长卢志文教授讲座;
3、组织学习新教育实验的相关理论,了解新教育实验的基本情况。 第二阶段:实验启动阶段(2012年9月)
1、结合区教体局《任城区区域推进新教育实验工作实施方案》,制定
15
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学校新教育实验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学校新教育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及新教育实验工作室;
2、召开动员大会,部署安排学校新教育实验工作;
3、召开骨干教师座谈会,明确实验的目的、意义,强调参与实验的自觉性,并制定好相应的实验制度;
4、参加新教育实验通识培训。
第三阶段:实验启动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1月) 1、开展新教育宣传月活动;
2、组建新教育实验研究核心人员,打造新教育实验骨干教师队伍; 3、组织参加新教育研讨、交流活动; 4、积极参与新教育实验课题有关专题活动。
第四阶段:全面实验阶段(2013年2月——2014年8月) 1、分学期制订好实验计划,全面开展实验活动,让新教育实验落实在日常教学工作过程中,每学年举办好读书节、读书沙龙活动;
2、组织网络读书论坛、集体备课、新教师评优课、观摩小学骨干教师课堂实录等各类校本研修活动;
3、建好教师博客和班级博客,增进师生交流;
4、建立实验共同体,具体层面地进行各项研讨、交流、展评活动。按县局安排和自己安排,组织参与的各种联谊活动,定期评比、集结出版教师随笔专集、学生美文集和优秀实验论文集,有条件的情况下为教师个人出版个人实验专著;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