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及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能充分利用行程中的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解答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这三种语言转换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
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2. 体验生活中数学的应用与价值,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1.分析各种题型中的数量关系。
2. 三种语言的转换。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启发引导.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一、创设情景 引入教学:生活中离不开“行”,行车、行船、行
走等。“行”中有三个基本量即路程、时间、速度。根据行走的方向又分为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相离问题。今天我们只研究其中的追及问题。
二、新课:追及问题是指两个物体在行进过程中同向而行,快行者从后面追上慢行者的行程问题。解答追及问题的关键是求出两个运动物体的速度之差。
1、 出示追及图例:甲、乙俩人从A,B两地同时同向出发,一定
时间后甲追向乙。
2、 通过观察引导发现:追及问题中有 “速度差” “路程差”
“追及时间”,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是: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路程差÷追及时间=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差
三、 典型例题(一)
小明和小红分别从相距240米的A、B两地同时同向出发,小明每分钟70米,小红每分钟58米,小明多少分钟可以追上小红?想:两人同时向同一方向前进,小明要比小红多走一个全程240米才能追上小红, 小明比小红每分多走70-58=12米。
追上小红需 240÷(70-58)=20分 即 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 答:小明20分钟可以追上小红。
四、练一练(一):
甲厂有原料120吨,乙厂有原料96吨。甲厂每天用15吨,乙厂每天用9吨,多少天后两厂剩的原料一样多? 1、 引导学生分析、画线段图:
① 甲、乙两厂原料存在差值,按追及问题,我们这里定义为追及量;
②由于两厂消耗材料的速度不同,存在速度差; ③这是典型追及问题。
2、解答:追及时间=追及量÷速度差
(120-96)÷(15-6)
=24÷6
=4(天)
练一练(二)
甲、乙两人在环形跑道上赛跑,跑道全长400米。如果甲的速度为16米/秒,乙的速度为12米/秒。两人同时同地同向而行,那么多少秒后第一次相遇? 1、学生分析、画线段图:
想:环形跑道的特点是,当两人同时同地同向而行,再次追上时,速度快的比慢的正好多跑1圈;因此,我们可以把环形跑道追及问题看成是乙在甲前400米的追及问题 2、 让学生小组讨论并解答
追及时间=追及行程÷速度差
400÷(16-12) =100秒
五、典型例题(二)
一列快车长170米,每秒行23米,一列慢车长130米,每秒行18米。快车从后面追上慢车到超过慢车,共需多少秒钟?
分析:1、快车从后面追上慢车时,应该为快车车头与慢车车尾在同一直线上。
2、快车超过慢车,应为快车车尾与慢车车头在同一直线的瞬间。 3、在这个追及的过程中,行程差为快车长与即慢车长之和。 解答:追及时间=行程差÷速度差
(170+130) ÷(23-18) =60(秒) 六、拓展练习
甲、乙两地相距100千米,一辆汽车和一台拖拉机都从甲开往乙地,汽车出发时,拖拉机已开出15千米;当汽车到达乙地时,拖拉机距乙地还有10千米。那么汽车是在距乙地多少千米处追上拖拉机的?
1、鼓励学生画线段图、分析、讨论
①同样的时间,汽车跑了100千米,拖拉机跑了75千米。那么汽车的速度是拖拉机的4/3倍,在相同时间下,跑的行程也是4/3倍。
②假设到A点时,汽车追上拖拉机, 则两者的行程差是15千
米。
③参考差倍问题:差为15,倍为4/3。则追及时拖拉机行程。 2、解答:
15÷(4/3-1)=45千米 汽车追上拖拉机时离乙地 100-45-15=40千米
七、课堂小结:追及问题: 核心就是“速度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