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复习)
专题一:文言实词
文言常用实词的特点
1、单音性——单音词占绝大多数,双音词主要是联绵词、叠音词、象声词、 偏义复词以及外来词,为数不多。
2、多义性——这和现代汉语的一词多义原则上是一样的,但现代汉语用几个不同的词来表达的意义,在古代汉语中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
3、近义性——现代汉语中有不太区分的概念,古代汉语中可能分得很细,形成一系列近义词,如关于“看”的动词有20多个;“马”的名词也有20个以上。
4、 活用性——可以按习惯临时改变语法功能,用作其他词类,名词可用作动词、副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又可以活用为名词,又有使动、意动等特殊的动宾处置关系。
5、 通假性——用语音相同,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一) 古今异义 1、词义的扩大。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 ..②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③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2、词义的缩小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沛公居山东时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③古之学者必有师 ..3、 词义转移:
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②颜色不少变 ..③秋天漠漠向昏黑 ..④上初即位,富于春秋 ..⑤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
⑥戊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⑦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4、词义弱化: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约束 古义:盟约。 今义:限制。 ..②吾羞,不忍为之下 羞 古义:羞愧、感到耻辱。 今义:害羞、不好意思。 .5、词义强化: 6、感情色彩变化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东家有好女,可怜体无比 可怜:这里是可爱之意,褒义词,今意是令人怜悯之意,多含贬..义。
②牺牲玉帛,弗敢专也 牺牲:这里是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中性词,现在指为正义而..舍弃生命或其他利益,褒义词。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古代表示地位低,见识短浅,今天表示品德低下。 ..④天下云集响应 响应:这里是像回声一样应和,中性词,现在指积极听从号召,褒义词。 ..7、名称说法的演变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 股:古代指大腿,现在已不用,指臀部、屁股。 .②愿为市鞍马 市:这里指买,现在已不用,指城镇、集市。 .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谢:古义指告戒、告诉,现已不用,用于指感谢。 .
(二)同形异义
除单音词古今异义外,要特别防止古汉语相邻的两个单音节词与同形的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的混淆。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
②(廉颇)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③璧有瑕,请指示王 ..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三) 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是由两个单音的、意义相同(或相对、相反)的词组成的,但意义却偏于一个词。 1、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
指出下列句中的偏义复词,并作解释。
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 ②昼夜勤作息 ③去来江口守空船 2、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
2
指出下列句中的偏义复词,并作解释。 ① 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 ② ②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 ③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四)一词多义 1、词的本义
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 ① 战则请从 .② ②后因伐木,始见此山 .③范增数目项王 .
④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2、词的引申义
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
①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碴臿以为民先 免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②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 .
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 胜不敢复相士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③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无物以相之
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词的比喻义:
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和比喻意义,并举例说明。 ①手足情深,焉能或忘 ..
②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 ..③草菅人命,纵横乡里 ..
3
一词多义是汉语词汇中的普遍现象,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最多,也是较难掌握的一项。如何掌握一词多义呢?
①要有所侧重,要记某个词在文章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义项。 ②要记特殊的,自己没有掌握的。
只记多义词的若干义项还不够,还必须“因文定义”。
(五)通假字 怎样掌握通假字?
①要根据通假字用同声同韵的字代替本字的特点,遇到某个词用本义、引申义都讲不通时,就可以从字音或声旁方面去考虑这个词是否是通假字。
②要了解通假方式。通假的方式一般有三类:
A.音同、形近(部分的)多采用所通假字的声旁。“列缺霹雳”,“列”通“裂”。“以白鹿皮为带,直四十万”,“直”通“值”。“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禽”通“擒”。
B.音不同,但有相同的韵母或声母,形近(部分的)多采用共同声符。“距关勿内诸侯”,“内”通“纳”。“卒然边境有急”,“卒”通“猝”。“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
C.音同、形不同。“手裁举”,“裁”通“才”。“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通“德”。“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③要理解通假字主要是音的问题,但不是只要音同音近的字就可以通假。某字与某字通假是固定的,而且不能互相通假。“蚤”可以通“早”,但“澡”、“枣”就不行。“县”通“悬”,但“玄”、“旋”、“璇”就不行。
④也有极少数的字可以有两个以上通假字。“李广详死”、“箕子阳狂”中的“详”、“阳”都通“佯”。
(六)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2)名词作状语
练习:
(3)名词使动用法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