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借鉴国外医学教育经验提高我国五年制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改革研究
作者:杨涛 王巍 李晴 李强 李东升 孙宏治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2014年第14期
摘要:目前,我国五年制医学教育传统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在对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有许多不足,导致了临床实习医师不能很好地转型为临床医师。探讨总结传统教学模式落后的症结所在,借鉴国外医学教育经验,积极探索适合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国外医学教育 五年制医学生 临床实践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也取得了快速发展,医学人才培养的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等方面均发生了较为显著的改善,同时医患关系的模式由主动—被动型向指导—合作型或共同参与型转变,医学也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转变。这些改变对新时代医学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多元化的要求。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学科,在临床实习阶段必须重点加强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高低是评价医学教育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医学生毕业后必须经过临床实践的锻炼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临床医生,因此毕业前的实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临床实习能够为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我国目前五年制医学教育中对于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医学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合格的医学人才需要长期的培养,而其中临床实习的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实习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即临床思维和临床基本技能的培养,完成由实习医师向临床医师的转变。在我国目前的五年制医学教育中,医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已经学习了一系列的基础知识,如解剖、生理、诊断、内科、外科等,初步了解了一些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然而,真正进入临床实习后,会发现临床和理论是有差别的,即使是最常见的疾病,在对患者的查体、病史的采集、与患者的交流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如问诊时重点不突出,忽略一些有意义的阴性症状,以致采集的病史不完整,对诊断和鉴别诊断不能提供支持。医学生不能对病史和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更谈不上制定治疗方案。在日常的教学查房时,实习医师也暴露出了对患者病史不了解、对目前存在问题的归纳不够准确等问题。在临床操作方面,大多医学生的动手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在体格检查、无菌操作、外科消毒、清创缝合等基本操作方面需要加强。这就需要我们在临床实习教学中重视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临床思维及临床技能的训练,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习质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