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把、解把的技术措施。1 根据来料情况与叶尖含梗率要求,确定企鹅见长度,调整烟叶带挡板位置;2 烟把与流动方向垂直和i,叶尖方向一致,均匀整齐;3切尖刀刀刃保持锋利,;4 利用辊刀解把。大批人至输送带表面距离为5~10mm为宜,确保辊刀刀刃压在烟叶把头上,并保持适当的压力;5 摆把输送带速度要求10~15m/min
二润后,烟叶的特征为手握叶片、烟筋柔软,叶片容易从烟筋上撕下,边缘光滑。
风分原理:是根据物料成份的不同比重、不同体积(面积)和不同的悬浮速度,采用不同的风速使物料分离的物理变化。烟梗、叶片混合物经抛料器高速转动产生的惯性力,将其抛掷并使之松散,在大容积的风分箱内,风力作用在叶片和烟梗上,气流使被分离物簸扬飘撞;叶片因质量较轻而被吸走流入落料器,而较重的烟梗和尚未被完全撕裂的烟叶则落入风分箱的下部,由风送系统送到下道工序再加工。
影响打叶风分的主要因素:1气候条件;2控制物料流量:一个流量大小,二是流量的稳定性;3 控制来料水分和温度;4 控制打叶风分质量。
打叶效率的影响因素。1设备:打辊转速;框栏开口距离、角度;刀框距;打刀排列;2原料:物理特性;含水率和温度;流量;
风分效率的影响因素。1设备:网面风速;抛料速度、角度;风机效率;2工艺及来料:工艺指标;来料的均匀状态;来料含水率变化。
贮叶配叶质量要求:经配叶贮叶以后,在同一批量配叶中,要求各等级烟叶,特别是数量较少的烟叶能产配混合均匀,叶片温度与含水率基本平衡,含水率偏差小于2%。
包装规格(长×宽×高 ㎜)。1 烤烟片烟1115×690×725 1136×720×725;2白肋烟片烟1115×690×725 1115×690×400;3烟梗1115×690×725 1136×720×725;4碎叶片1115×690×725 1136×720×725。
烟叶发酵机理。烟叶发酵过程的主要物质转化途径和主要催化因子是烟叶发酵机理研究的两大核心问题。目前针对烟草发酵机理的研究很多,但是它并没有真正的被人类所认识。烟叶的发酵机理假说有氧化作用、微生物作用、酶作用三种。一、发酵过程烟叶内含物的主要转化途径:1烟叶萜烯类化合物降解作用;2非酶棕色化反应作用;3烟叶残存叶绿素降解作用;4杂气成分的缓慢挥发作用;5 酰胺与易分解氨氮化合物的脱氨挥发作用;6缓慢酸化作用;7多酚降解作用;8游离烟碱转化降解作用;9 果胶质降解作用。二、烟叶发酵的主要催化因子:晾晒烟发酵初期的主要催化因子主要是残存水解酶,后期则是其他酶类;烤烟细胞内酶类是发酵的主要催化因子,主要来自烘烤前的鲜活烟叶。
烟叶发酵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一)发酵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的变化:1、淀粉的变化:经过调制和发酵后的烟叶含淀粉很少(5%),淀粉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尽管有所消耗,但总含量变化很小,
尤其是烤烟的变化最小。2、可溶性糖的变化:发酵后的烟叶中一般都不含蔗糖,蔗糖在发酵过程中几乎全部被分解。而复杂多糖类物质,如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都改变极微。相反,这些成分在发酵后的烟叶中含量有所增加。(二)发酵过程中含氮化合物的变化:1、蛋白质的变化:发酵处理烟叶,蛋白质几乎不减少,甚至有的烟叶在发酵后蛋白质含量反而会略有增加 。2、水溶性含氮化合物的变化:烟叶中的水溶性含氮化合物主要是指氨基酸、水溶性短肽、烟碱和氨,经发酵后水溶性氮降低33%以上;烟碱氮损失量达14%左右。烟碱主要是游离态烟碱发生变化,烟叶中的游离态烟碱明显减少。(三)发酵过程中其它化学成分的变化:1、果胶质的变化:发酵过程中果胶质分解。2、有机酸的变化:在发酵过程中,烟叶有机酸含量增加,水浸出液的pH变小 。3、多酚类:多酚物质一般在发酵烟叶内要减少40-50%。(四)发酵过程中香气物质的变化一般而言,经过发酵后,烟叶中的挥发油含量会减少,但总的香气物质会增加。
香味成分的变化过程。1中性香味成分:在自然发酵过程中,复烤片烟多数中性香味成分的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增加而呈先升后降趋势,在发酵初期,烤烟复烤片烟中性香味成分总量的增加速度较快,发酵中期增速变缓并出现最大值,发酵后期出现下降趋势。2酸性香味成分:在自然发酵过程中,多数酸性成分的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在自然发酵过程中,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烤烟复烤片烟的不饱和酸总量、饱和酸总量和酸性成分总量均先小幅降低,升高后再降低的变化趋势。3碱性香味成分:在自然发酵过程中,烤烟复烤片烟中吡啶、2,3-二甲基吡嗪、四甲基吡嗪的含量均呈先增后降趋势,而2,3’-联吡啶的含量总体上呈降低趋势。
感官质量的变化效果:烟叶在自然发酵过程中,常规化学成分和香味成分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感官质量自然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香气质、香气量、杂气、刺激性和感官质量总分在发酵初期快速增加,在发酵中期维持一定的高值且持续的时间较长,发酵后期出现下降趋势;浓度、余味、劲头指标的感官质量得分在发酵初期、中期呈增长趋势,在发酵后期达到高值并维持一定的时间;燃烧性、灰色指标的变化不明显。
配方打叶的原理。配方打叶就是在复烤加工中把不同等级,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甚至是不同年份的初烤后原烟按照配方,根据一定的搭配比例来进行混合加工的方法。根据卷烟企业的原料来源状况,首先进行原料分析评价,研究不同地区,等级,部位,外观质量与化学成分、感官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同时对烟叶原料复烤前后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进行相关分析,找出变化趋势或规律。然后依据分析评价结果,建立小叶组配方分组基本原则,并形成多个小配方打叶模块,经中试成功后实施配方替代。
配方打叶的意义。1稳定卷烟成品的原料,提高卷烟的质量控制水平;2扩大卷烟产品叶组配方的烟叶使用范围;3降低卷叶叶组配方的成本以及打叶复烤成本;4相对减少烟叶等级个数,增大单等级烟叶批量,节约仓储费用、人员工资、水电等开支;5烟叶仓储使用周期缩短,便于仓储管理,
降低仓储费用,提高仓储利用率。通过小叶组配方技术研究的开展,拓展烟厂工艺技术人员对烟叶原料整理和分类加工的工作思路,为最终实现稳定和提高企业卷烟产品质量奠定基础,同时可以为中式卷烟特色工艺提供一定技术支持,为中式卷烟做强做大进入国际市场,扩大国际知名度提供一定的原料整理思路。解决卷烟企业原料配方调整频次及配方均匀性问题,使卷烟叶组配方使用烟叶的范围更广,成本更低,和产品质量更稳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