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涉及人生态度、公共行为、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 C.既有先进性导向,又有广泛性要求
D.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
95.诚实就是真实无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守信就是重诺言,讲信誉,守信用。诚实守信是
A.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B.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C.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又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 D.一个社会维持正常秩序和有效运行的必然要求
答案:(单选)72.A 73.D 74.A 75.C 76.B 77.C 78.B 79.D 80.D 81.C (多选)82.ABD 83.BCD 84.AC 85.ABD 86-88.ABCD 89-90.ABC 91-92.ABCD 93.ABC 94-95.ABCD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一、单项选择题
96.下列关于法律的国家强制性的理解,错误的是
A.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就在于它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 B.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是法律的国家强制性的表现之一 C.法律的国家强制性也表现为国家对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 D.国家强制力始终是保证法律实施的唯一力量
97.法律发挥着多重规范作用,在众多规范作用中,最首要的是
A.指引作用 B.评价作用 C.教育作用 D.强制作用
98.法律通过其规定,告知人们某种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以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使人们可以提前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以及他人行为的趋向与后果。这被称为法律的
A.指引作用 B.预测作用 C.评价作用 D.教育作用
99.《民法通则》规定:“公民、法人可以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此法律规范对人们行为的指引属于
A.授权性指引 B.义务性指引 C.命令性指引 D.禁止性指引 100.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在社会主义法律运行过程中,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是
A.法律遵守 B.法律制定 C.法律执行 D.法律适用
101.法律制定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
A.法律 B.行政法规 C.行政规章 D.地方性法规
102.立法活动必须遵守法定程序,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而言,大体包括
13
以下四个环节:①法律案的审议;②法律案的提出;③法律案的表决;④法律的公布。其依次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②→③→①→④
103.《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体现了我国宪法的
A.人民主权原则 B.公民权利原则 C.法治原则 D.民主集中制原则 104.下列我国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中,属于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是
A.宗教信仰自由 B.集会、游行、示威自由 C.受教育权 D.申诉、控告、检举权
105.我国《刑法》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这体现了刑法的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刑相适应原则 C.依法办事原则 D.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106.下列关于法律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A.法律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 B.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C.法律是统治阶级全部意志的体现 D.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107.奴隶制法律通常采用最极端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的方式,其主要特征表现在
A.具有明显的原始习惯残留痕迹 B.否认奴隶的法律人格
C.确认自由民之间的等级划分 D.刑罚方式极其残酷 (注:本题超纲) 108.封建制法律是封建地主阶级对广大农民阶级实行统治的工具,以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共同利益为根本使命,其基本特征是
A.肯定人身依附关系 B.封建等级制度
C.维护专制王权 D.刑罚严酷、野蛮擅断 (注:本题超纲) 109.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制度可以分为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这两大法律的主要区别在于
A.法律渊源不同 B.法律结构不同
C.法官权限不同 D.诉讼程序不同 (注:本题超纲) 110.在法律发展史上,社会主义法律是新型的法律制度,有着与以往剥削阶级类型法律制度不同的经济基础与阶级本质。下列有关社会主义法律的认识,正确的是
A.它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本质要求的反映和表现 B.它是由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所创立的
C.迄今为止都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产生的
D.它为实现普遍意义的平等、自由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注:本题超纲) 111.下列能充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的是
14
A.它与社会主义道德同属政治文明的范畴 B.它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C.它反映了社会历史规律和自然规律,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先进性 D.它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保障
112.从本质上说,社会主义法律更能够尊重和反映客观规律,更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主要体现在
A.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善于借鉴我国传统法律的成功经验 C.善于借鉴国外法律的成功经验
D.立法体制、程序和技术不断改革与创新,立法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113.法律的作用是指法律对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和实效。法律既发挥着规范作用,又发挥着确立和维护社会制度的社会作用。其中,法律的规范作用有引领作用、教育作用以及
A.预测作用 B.评价作用 C.惩罚作用 D.强制作用
114.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是其阶级本质和经济基础的集中体现。它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B.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C.确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D.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
115.狭义上的法律执行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它
A.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重要环节
B.必须坚持合法性、合理性、信赖保护、效率等基本原则 C.主体通常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D.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16.法律适用,又称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其基本要求是正确、合法、合理、及时;其基本原则是
A.司法公正
B.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C.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D.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117.“守法”,即法律遵守,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在社会主义国家,一切组织和个人都是守法的主体。“守法”是
A.社会公德的最基本的要求 B.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C.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体现 D.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 118.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在
15
A.宪法规定了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B.宪法是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制定的依据 C.普通法律、法规要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D.宪法有着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119.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有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以及
A.人权保障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 C.法治原则 D.民主集中制原则
120.我国宪法的下列规定,能够体现宪法“法治原则”的是
A.“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B.“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C.“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D.“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121.我国宪法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在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B.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C.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D.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
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122.下列属于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的是
A.财产权 B.劳动权、休息权 C.取得国家赔偿权 D.物质帮助权
123.按照我国宪法规定,下列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基本义务的是
A.受教育 B.依法纳税 C.劳动 D.依法服兵役 124.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层次的认识,正确的是
A.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统帅 B.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干
C.行政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D.地方性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25.下列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宪法相关法”法律部门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法 B.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C.立法法 D.公务员法
126.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是
A.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 B.意思自治原则 C.公平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127.行政法是关于行政权的授予、行使以及对行政权的监督的法律规范,调整的是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