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5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核心180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2:55:1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行政机关与行政管理相对人之间因行政管理活动发生的关系,遵循的原则有

A.职权法定 B.程序法定 C.公正公开 D.有效监督

128.下列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法律部门的是

A.民事诉讼法 B.行政诉讼法 C.刑事诉讼法 D.仲裁法

答案:(单选)96.D 97.A 98.B 99.A 100-102.B 103.A 104.B 105.A (多选)106.ABD 107-110.ABCD 111.BC 112.ABCD 113.ABD 114-117.ABCD 118.BC 119.ACD 120.ABCD 121.BCD 122.ABD 123.AC 124.ABCD 125.ABC 126-128.ABCD

第六章 树立法治理念 维护法律权威

一、单项选择题

129.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和精髓是

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B.社会主义法治思想 C.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D.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130.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依法治国、执政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这五个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的①本质要求、②核心内容、③根本保证、④重要使命、⑤价值诉求。正确的对应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⑤④ C.③④①⑤② D.②①⑤④③ 131.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必须遵守法律,依法享有和行使法定职权与权利,承担和履行法定职责与义务。这体现了法律的

A.国家强制性 B.普遍适用性 C.优先适用性 D.不可违抗性 132.马克思说:“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一个表征利益,另一个表征负担;一个是主动的,另一个是被动的。它们是法律这一事物中两个分离的、相反的成分和因素,是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同时,两者又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两者都不可能孤立存在与发展,一方的存在和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包含,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体现了两者

A.结构上的相关关系 B.总量上的等值关系 C.形式上的对应关系 D.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133.宪法明确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由此,我们需要树立

A.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 B.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观念 C.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 D.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的观念 134.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指法律的

A.规范性 B.强制性 C.普遍适用性 D.不可违抗性 二、多项选择题

135.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总结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验教训和吸收古今中外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凝练和形成的指导社会主义法治

17

建设的重大理论成果,其基本特征在于

A.鲜明的政治性 B.彻底的人民性 C.系统的科学性 D.充分的开放性

136.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科学地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

A.什么是社会主义 B.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37.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思想观念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以及

A.公平正义 B.权利义务 C.服务大局 D.党的领导

138.依法治国,就是以宪法和法律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其基本要求是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

139.对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大学生应当在思想上认同、在行动上践行、在社会上弘扬。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应认识和把握好的关系是

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关系 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思想的关系 C.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D.服务大局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140.下列有关法治思维方式的认识,正确的是

A.指人们按照法治的理念、原则和标准判断、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 B.是一种逻辑的、理性的思维方式 C.具有任意性和个体性或具体性

D.体现为对待和处理法律、权力、权利和程序等基本要素的方式和态度 141.法治思维的含义和基本特征体现为

A.法律至上 B.权力制约 C.人权保障 D.正当程序

142.法治思维不仅认为法律是治国理政的手段和工具,更强调法律是治国理政的最高准则,必须奉守法律至上原则。法律的至上性,具体表现为

A.法律的普遍适用性 B.法律的优先适用性 C.法律的国家强制性 D.法律的不可违抗性

143.国家权力是人民所赋予的权为民所赋,应为人民而行使,因此权力运行必须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制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A.职权由法定 B.有权必有责 C.用权受监督 D.违法受追究 144.人权是人作为人所享有或应当享有的权利。法律的重要使命就是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不得以任何借口侵犯人权。人权的法律保障主要包括

A.宪法保障 B.立法保障 C.行政保护 D.司法救济

145.程序具有独立的价值和意义,程序问题与实体问题同等重要。只有按照正当程序处理问题,处理结果才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违反正当程序,往往导致实体不公正的结

18

果。正当程序的基本特征是

A.中立性 B.参与性 C.开放性 D.时限性

146.法治思维方式,是指人们按照法治的理念、原则和标准判断、分析和处理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正确理解和培养法治思维方式,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民主与法治的关系、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以及

A.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B.自由与平等的关系 C.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D.实体与程序的关系

147.以下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法治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同属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范畴 B.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C.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决定着社会主义民主的性质和内容 D.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保障,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实现途径 148.如何理解权利与权力的关系,既是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也是法治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按照法治思维,权利与权力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A.权力来源于权利 B.权力服务于权利 C.权力应当以权利为界限 D.权力必须受到权利的制约

149.法律问题的核心是法律权利义务问题,法治思维是一种法律权利义务思维。正确理解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是培养法治思维的前提条件。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之间的关系体现为

A.结构上的相关关系 B.总量上的等值关系 C.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D.作用上的异斥关系

150.法律上的平等观念,最为核心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

A.所有公民依照法律规定平等地享有和行使法律权利 B.所有公民依照法律规定平等地承担和履行法律义务 C.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

D.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平等地受到法律追究和制裁

答案:(单选)129.A 130.D 131.B 132.A 133.A 134.D (多选)135.ABCD 136.BD 137.ACD 138-139.ABCD 140.ABD 141.ABCD 142.ABD 143-145.ABCD 146.ABD 147.AB 148.ABCD 149.ABC 150.ABCD

第七章 遵守行为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一、单项选择题

151.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其中最基本的要求是

A.文明礼貌 B.助人为乐 C.保护环境 D.遵纪守法

19

152.《集会游行示威法》规定,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这体现了该法的

A.政府依法保障原则 B.权利义务一致原则 C.和平进行原则 D.以人为本、与民方便原则

15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和“最高层次的要求”分别是

A.爱岗敬业、奉献社会 B.诚实守信、办事公道 C.办事公道、爱岗敬业 D.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154.我国劳动法的立法宗旨在于

A.维护用人单位的利益 B.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C.保证按劳分配与公平救助 D.保证劳动者履行法律义务

155.“夫妻双方都有参加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的自由,一方不得对他方加以限制和干涉。”我国婚姻法的这一规定体现了

A.婚姻自由原则 B.男女平等原则 C.实行计划生育的原则 D.一夫一妻原则

156.我国婚姻法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等等。这体现了婚姻法的

A.婚姻自由的原则 B.夫妻互相忠实、互相尊重的原则 C.男女平等的原则 D.保护妇女、老人和儿童的合法权益的原则 157.王某,男,1995年3月1日出生;李某,女,1996年6月1日出生。二人参加考研辅导班结识并相爱,欲结婚。按照我国法律,他们结婚登记的最早时间为

A.2015年3月2日 B.2016年6月2日 C.2017年3月2日 D.2018年6月2日

158.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原则的财产继承制度,被称为

A.法定继承 B.遗嘱继承 C.遗赠 D.遗赠扶养协议

159.遗嘱人用遗嘱的方式将其个人财产于其死亡后赠给法继承人以外的人、国家或者集体组织的法律制度,被称为

A.法定继承 B.遗嘱继承 C.遗赠 D.遗赠扶养协议

160.个人品德不是某种道德要素的表现,而是个人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综合体现;不是个别的具体行为,而是个人行为的统一整体。这体现了个人品德的

A.实践性 B.稳定性 C.综合性 D.主观性

161.古人关于道德修养的许多思想,在现代社会仍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如《论语·学而》载:“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种道德修养的方法是

20

2015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核心180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smwl6fihm7f2vc1ug11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