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合数、质数
?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1页的认识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课堂活动和练习三的内容。
? 教材提示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了因数和倍数,并掌握了2、3和5的倍数特征基础上展开教学。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三:
知识点一:按一个数所含因数的多少把自然数进行分类。 知识点二:认识质数和合数。
知识点三:把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连乘积的形式。
按教材的编排特点,在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找因数,通过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从而认识并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接着通过让学生把一个合数,运用短除法来分解成几个质数连乘积的形式,完成分解质因数的教学。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找因数和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去揭示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这种通过探索而得到的知识更易于学生接受。还有在分解质数数时,一定要让学生联系2、3、5的倍数特征来找质因数。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和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并能根据它们的意义正确地判断质数和合数。理解质因数的概念,,明确质数和合数的关系,会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会把一个合数分解成几个质数连乘积的形式。 过程与方法:
实用文档 精心整理 1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对比,归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研究质数和合数的过程中丰富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能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和掌握质数、合数的意义,认识质因数的概念。 难点
会把一个合数分解成几个质数连乘积的形式。
?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草稿本。
?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复习旧知。
提问:怎样找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找出下面各数的所有因数,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订正。 4 13 24 37
2.揭示课题:如果把上面的数分成两类,你打算怎样分?(奇数和偶数)实用文档 精心整理
2
除了分成奇数和偶数外,还有另外一种分法,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质数、合数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疑惑,从而提出问题,使学生对于这节课要学习的问题有更明确的把握。也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找因数。
(课件出示第9页例1)要求学生在草稿本上找出下面每个数的所有因数。 (1)学生先独立找每个数的因数,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出每个数的所有因数。 (2)集体汇报,订正交流。
学生的汇报结果,教师板书呈现:1的因数只有1;2的因数有1,2;4的因数有1,2,4;9的因数有1,3,9;11的因数有1,11;12的因数有1,2,3,4,6,12;15的因数有1,3,5,15;29的因数有1,29。
组织学生观察这些数的因数的个数,再引导学生想一想,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最后自由汇报。
学生的汇报可能有:它们都有因数1,它们都有最大的因数,就是它本身。1只有一个因数。2,11,29它们的因数的个数是相同的,都只有2个因数。9除了1和它本身这两个因数外,还有一个因数3;15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一个因数31。12除以1和它本身这两个因数外,还有2,3,4,6这4个因数。……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结论: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有的只有一个因数,有的有两个因数,有的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因数。一个数最小的因数都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们本身。
2、认识质数和合数。
实用文档 精心整理 3
教师提出问题:如果要按一个数所含因数的个数,把上面的数分成3类的话,你认为可以怎样分?为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汇报。
学生可能的汇报:(1)只有1个因数的一组。(2)有2个因数分为一组。(3)有2个以上因数的分为一组。
教师组织学生按前面的3种分类方法,把上面的数分成3组,并在黑板上板书。 教师讲解:像2,11,29,……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又叫素数。 像4,9,12,15,……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有因数的数,叫做合数。 而1只有一个因数,所以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引导学生看书,把书中的有关质数和合数的定义理解一遍,再读两遍。
教师进一步引导: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果。就是质数只有2个因数。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那么,你们知道如何来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了呢?
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的总结回答出两点判断:
(1)如果一个数有且只有2个因数,就是1和它本身,这个数就是质数。
(2)如果这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这两个因数外,还有第3个因数,这个数就是合数。 尝试练习,(课件出示第9页试一试)下面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把它们分别填在相应的圈里。
学生在草稿本上练习,再在小组内交流汇报。(质数有:3,5,7,13。合数有:6,10,25,72。)
结合上面的例题,引导学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按因数的个数的多少,我们可以把非零的自然数分为三类。质数,合数,还有就是1。
实用文档 精心整理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