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质量检测卷五新人教版必修2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6 3:10:5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质量检测卷(五)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1860年,上海西人书馆助西人译书的文士王韬去某友人家作客,友人“特出西洋名酒为饷,味极甘醇可口”。王韬虽收入不多,但也购买一些西洋玻璃杯、洋皂用来赠送亲朋好友。这反映出当时( )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B.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 D.实用性消费观念盛行

解析:选C 材料“特出西洋名酒为饷”和“西洋玻璃杯、洋皂”说明物质生活受到西方的影响,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社会生活不是经济结构,排除A项;材料“王韬虽收入不多”不能说明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排除 B项;材料“王韬虽收入不多,但也购买一些西洋玻璃杯、洋皂用来赠送亲朋好友”表明不是实用性消费观念盛行,排除D项。

2.下面是晚清时期上海小校场年画——《湖丝厂放工抢亲图》。此年画所蕴含的历史信息主要反映了 ( )

A.新式婚俗取代旧式婚俗 B.新旧出行方式的并存 C.普通民众服饰的变革 D.西方生活观念的接受

解析:选B A项“取代”表述过于绝对化,故A项错误;由材料图片可知既有花轿又有人力车,这说明新旧出行方式并存,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抢亲的场景,不能体现普通民众服饰的变化,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西方生活观念,故D项错误。

3.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谓(自来水)饮之有毒,相诫不用”。这表明近代上海( )

A.战乱频仍民生多艰 C.工业文明曾遇阻力

B.城市设施完善 D.善于学习西方

解析:选C 材料中市民的恐惧来源于新事物而非战争,故A项错误;仅以电灯和自来水等不能得出设施完善,故B项错误;电灯和自来水等是工业革命的产物,遭到了近代上海市民的疑惧,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上海对西方文明的疑惧而非善于学习和接纳,故D项错误。

1

4.1897年,天津中西大学堂举行了全校运动会,共设12个比赛项目:跑带跳一百码;赛掷重物;跑带跳二百二十码;先跑后长跳;先立后长跳;跑袋法;跑围场一周;跑兼拾物;绕场围跑三周;持棍高跳法;先跑后高跳;赛递物法。据此可知( )

A.传统体育文化具有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功能 B.全民健身理念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 C.学校体育竞技活动的开展受西方文明影响 D.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得到贯彻

解析:选C 材料强调的是学习西方的体育内容,而非强调中国的传统体育,排除A项;材料主要讲述学校体育运动,而未涉及全民健身,排除B项;“码”是西方计量单位,“中西大学堂”体现了西学对中国的影响,故选C项;材料主要围绕体育运动展开,未涉及美德等方面,排除D项。

5.1903年,章太炎在《顺天时报》刊登《征婚告白》,条件为:鄂籍人;大家闺秀,性情开放;要通文墨,精诗赋;双方互相平等;夫死可嫁,亦可离婚。这反映了当时( )

A.报纸开始推动社会启蒙和时代进步 B.先进的婚姻观念已经成为时代风尚 C.传统的封建礼教受到新思想的冲击 D.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解析:选C 由材料“双方互相平等;夫死可嫁,亦可离婚”可知,传统的婚姻习俗受到民主思想的影响而追求平等,故选C项;报纸产生于19世纪中期,排除A项;“已经成为时代风尚”不符合1903年社会史实,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传统习俗的变化而非女性社会地位的改变,排除D项。

6.兰陵忧患生《京华百二竹枝词》云:“坤(女)鞋制造甚精工,争奈人多足似弓。庚子(1900年)已过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颓风?”这主要反映了( )

A.政局更替推动习俗变迁 B.废止缠足法令成效显著 C.革新传统陋习进程艰难 D.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解析:选C 材料未突出政局更替,并且也未反映出习俗有明显的变化,故A项错误;根据“争奈人多足似弓”可知,废止缠足法令成效并不显著,故B项错误;根据“争奈人多足似弓”“几时强迫变颓风”可知,废止缠足,革新传统陋习进程艰难,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艰难,未突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故D项错误。

7.维新变法时,康有为提出“剪辫易服”的主张被指责成“妖言惑众”。但1912年以后,还留着辫子则被取笑为封建余孽、满奴。这表明( )

A.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

2

B.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入人心 C.政治变革推动社会习俗变化 D.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

解析:选C 早在辛亥革命前的1911年,晚清政府就已颁布了允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法令,故A项错误;仅仅根据社会对剪辫的态度不能推断是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B项错误;1912年随着民国政府成立和清政府的覆亡,社会习俗随之发生重大变化,故C项正确;仅仅剪辫陋习的基本割除,并不能推断所有的封建陋习都开始丧失了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故D项错误。

8.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民间衣着更为自由。由此可知,民国初年( )

A.服饰改革举步维艰 B.崇洋媚外之风开始盛行 C.民众普遍接受西式服饰 D.社会物质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

解析:选D 材料体现民国社会习俗从国家层面逐步革新,故A项错误;服饰的西化和中西并存体现了社会风俗的近代化而非崇洋媚外,故B项错误;材料提及参议院的服饰的特征不代表整个社会普遍接受西式服饰,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近代服饰发生重大变化,故D项正确。

9.1934年4月8日中央苏区颁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宣布废除聘金、聘礼及嫁妆的规定,但很多地方仍存在把订婚作为结婚的前置程序,在农村尤盛。这说明( )

A.传统婚俗已遭到完全废除 B.移风易俗任务依然困难重重 C.婚姻仪式由繁琐走向简约 D.南京国民政府倡导婚姻自主

解析:选B “完全”说法太绝对且与材料中订婚在农村盛行说法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很多地方仍存在把订婚作为结婚的前置程序,在农村尤盛”说明当时婚姻等风俗习惯的改变仍然困难重重,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婚姻仪式的变化,故C项错误;材料“1934年4月8日中央苏区颁行”只能表明中央苏区倡导婚姻自主,故D项错误。

10.宣传画能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特征,右图为20世纪80年代的一幅宣传画,它能够反映( )

A.苏式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 B.一批新青年开始反对包办婚姻 C.服饰受到港台、欧美文化影响 D.握手开始成为常见的社交礼节

3

解析:选C 抓住题干中的时间20世纪80年代和图片中男女交谊舞,并结合改革开放思想、衣着的开放,可知服饰受到欧美影响,故选C项;苏式服装受到中国人民欢迎是在建国初期中苏关系友好时期,排除A项;由材料看不出男女青年反对包办婚姻,排除B项;握手开始成为常见的社交礼节是在辛亥革命后,排除D项。

11.1876年,淞沪铁路通车后,“华客即持照纷纷上车,并有妇女小孩”。1897年,京津铁路告成,“京城内外附近居民,咸思(乘火车)到津一阔眼界,其中以旗人妇女为最多”。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科技进步加速社会阶层融合 B.交通工具变革使女性地位提高 C.工业文明助推社会观念变化 D.大众出行方式受地域影响明显

解析:选C 由材料“京城内外附近居民,咸思(乘火车)到津一阔眼界,其中以旗人妇女为最多”可知,近代交通工具的传入影响人们的出行观念,故选C项;科技进步加速社会阶层融合与分化,排除A项;由材料“华客即持照纷纷上车,并有妇女小孩”可知,近代交通工具的传入一定程度上影响女性地位提高,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淞沪京津地区与全国其他地区的比较,排除D项。

12.1896~1911年中国铁路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新建铁路总里程约为此前的22倍。下图为铁路投资构成示意图。由此可知( )

A.清政府一直以来重视铁路修筑 B.西方列强控制中国铁路修筑权 C.铁路修筑极大地推动经济发展 D.国人的阻碍严重制约铁路修筑

解析:选B 材料无法体现出清政府一直重视铁路修筑,故A项错误;根据图示“中国政府借款修筑占46%”“外国资本直接投资占31%”可知,1895年后十余年间,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中国铁路建筑权益,中国铁路的修筑权大部分被列强占据,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近代铁路投资构成示意图,无法从中得知其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1896~1911年中国铁路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并没有涉及“严重制约”的因素,故D项错误。

13.从晚清顽固派官僚认为火车的轰鸣与震动会“损害地脉”到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亲自担任全国铁路督办的历史变迁。反映了( )

4

A.封建迷信是当时阻碍社会进步的主要原因 B.官员的喜好对各行业的发展有决定性影响 C.中国交通近代化的趋势是向机械动力演进 D.近代交通的进步逐渐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解析:选D 封建迷信是社会进步的阻碍因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官员的喜好对行业发展起到促进或延缓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了铁路的发展表现,不能代表中国交通近代化的整体趋势,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随着时代的变迁,交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随之变化,故D项正确。

14.中国的火车经历了由图一到图二、图三到图四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 D.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解析:选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没有出现高速列车和磁悬浮列车,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是生产关系的变革,不是生产力的进步,故B项错误;图三和图四是改革开放取得的重大成就,但不是根本原因,故C项错误;图三和图四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

15.经总理衙门批准,1878年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指派德璀琳以天津为中心,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营口)、上海5处试办邮政,发行邮票,设立书信局,收发中外信件。这一做法( )

A.损害了中国关税主权 B.建立起中国近代邮政体制 C.推动中国外交近代化 D.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需要

解析:选D 近代以来,西学东渐,海关试办邮政既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又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材料是海关试办邮政而不是关税,排除A项;“建立”的说法不对,可以说中国近代邮政由此发端,排除B项;材料是试办邮政而不是中国近代外交,排除C项。

16.清末竹枝词:“千山万壑赴京门,不失人兮不失言。尤便好官订暗码,个中托嘱最温存。”词中描写的是( )

5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质量检测卷五新人教版必修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syb12fynl2mdyx423a46cyp27lzc201bmx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