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执行机构计算
1、偏置滑块机构的设计 由题目给定的数据L=100mm
行程速比系数K在1.2-1.5范围内选取
k?1可由曲柄滑块机构的极位夹角公式??180
k?1k=1.2-1.5 ?其极位夹角?的取值范围为16.36~36 在这范围内取极位夹角为 25 。 滑块的行程题目给出S=100mm 偏置距离e选取40mm
用图解法求出各杆的长度如下:(见图5)
由已知滑块的工作行程为100mm,作BB’ 为100mm,过点B作BB’所在水平面的垂线BP,过点B’作直线作直线B’P交于点P,并使?BPB'=25。然后过B、B’、P三点作圆。因为已知偏距e=40mm,所以作直线平行于直线BB’,向下平移40mm,与圆O’交于一点O,则O点为曲柄的支点,连接OB、OB’,
- 12 -
则
OB-OB’=2a
OB+OB’=2b
从图中量取得: AB=151.32mm AB’=61.86mm
则可知曲柄滑块机构的:曲柄 a=44.73mm 连杆b=106.59mm
到此,机构组合的曲柄滑块机构设计完毕。
2、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设计
用作图法求出凸轮的推程角,远休止角,回程角,近休止角。 (见下图)
因为题目要求在推头在返程阶段到达离最大推程距离为25mm时,要求推头从按照给定的轨迹,从下方返回到起点。因此可利用偏置滑块机构,滑块在返回阶段离最大推程为25mm的地方作出其曲柄,连杆和滑块的位置,以通过量取曲柄的转动的角度而确定凸轮近休止角的角度,以及推程角,回程角。 具体做法如下:
1)先在离点B为25mm的地方作点B’’;
2)过点B’’作直线A’’B’’交圆O于点A’’,并使A’’B’’=AB; 3)连接OA’’,则OA’’ ,A’’B’’为曲柄以及连杆在当滑块离最大推程距离为25mm时的位置。
因为题目要求推头的轨迹在abc段内实现平推运动,因此即凸轮近休止角应为曲柄由A’转动到A’’的角度,从图上量取,?A'OA''?254,即凸轮的
127?。因为题目对推头在返程cdea段的具体线90路形状不作严格要求,所以可以选定推程角,远休止角,回程角的大小。
7?19??选定推程角为?o?,回程角?s?远休止角?o'?。
18909近休止角为?s'??A'OA''?- 13 -
因为题目要求推头回程向下的距离为30mm,因此从动件的行程h=30mm。
127?7?19?由选定条件近休止角为?s'?推程角为?o?回程角?s?远休止角
901890?o'?
?9,h=30mm,基圆半径r0?50mm,从动杆长度为40mm,滚子半径rr?5mm。
十一、参考资料
1、《机械原理教程(第二版)》申永胜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机械原理辅导与习题(第二版)》申永胜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 邹慧君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机械设计手册机械传动》 成大先主编,北京:北京工业出版社,2004 5、《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陆凤仪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 14 -
十二、小结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有了很多收获。首先,通过这一次的课程设计,我进一步巩固和加深了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培养了自己分析和解决与本课程有关的具体机械所涉及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平面连杆机构和凸轮机构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学会了怎样去研究设计一个从来没接触过的机械机构。学会了一步一步地去了解一个没接触过的机构的运动规律,运动要求,根据要求设计出一个符合要求的运动机构。这都将为我以后参加工作实践有很大的帮助。非常有成就感,培养了很深的学习兴趣。这样的课程设计能提高我们的自主设计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这次课程设计我投入了不少时间和精力,我觉得这是完全值得的。因为感觉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 15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