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3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知识点(教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0:32:4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一、种群的特征: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种群的种群数量特征有__种群密度__、_出生率、死亡率__、_年龄结构__、_性比率___,其中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种群密度____。 1.种群密度(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概念:种群密度是指_某个种群在单位空间或面积内的个体数量___。 调查方法:_样方法____法和_标志重捕法____法。 2、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的重要因素。

出生率:__单位时间出生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_____

死亡率:_ 单位时间死亡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____ 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上升(或增大)_;若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下降(减小);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不变____。因此可以说出生率和死亡率_决定___种群密度。 3、年龄结构:

年龄组成分为三种类型:__增长型__、__稳定性___和_衰退型___。 分析图中A、B、C三种年龄 组成的种群,并思考种群的年 龄组成与种群的数量变化的 关系。 种群 A B C 年龄组成情况 年轻人口所占比例达 各年龄段比例适当 老年人口所占比例达 A B C

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增大 不变(稳定) 减小 所属类型 增长型 稳定性 衰退性 出生率和死亡率情况 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 由此分析可以看出,通过分析种群的年龄组成可以_预测__该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4、性比率:概念:___种群内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_____。 5、种群的分布特征: 组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叫做__分布性___。

种群的分布型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_集群分布_、__随机分布__和_均匀分布_。 6、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二、种群的增长方式 1、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年龄结构 (预测 ) 种群数量 ( 反映) 种群密度 (一定影响) 性比率 ( 决定 ) 出生率和死亡率 (1)条件:在 理想条件下 条件下的种群,以 时间 为横坐标,以 种群适量 为纵坐标画

1

出的曲线图,曲线大致呈“J”型。

(2)特点:__起始增长很慢,但随着种群基数加大,增长会越来越快,每单位时间都按种群的一定百分数或倍数增大,其增长势头强大___。 2、 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条件:__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和受其他生物制约________。

(2)特点:_种群起始呈加速增长,K/2时增长最快,此后便开始减速增长,到K 值时便停止

增长或在K 值上下波动__。

(3)原因:当种群数量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 加剧 ,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数量也会 增加 ,

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 下降,死亡率 上升 。当种群的死亡率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就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4)环境容纳量:是指在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 种群最大数量 ,又称 K 值。 三、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影响因素:__出生率、死亡率__、_年龄结构__、_性比率__迁入率和迁出率____。 四、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1、例如:要想既保证海洋鱼类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到破坏,又能获得最大捕鱼量,应让捕捞

后鱼类的数量保持在 K/2 ,原因: K/2时增长最快 。

2、例如:在害虫的防治中,应该在害虫的种群数量未达到 K/2 时采取措施。 五、群落

1、概念:指在一定的 空间 内所有 生物种群 的集合体。 2、群落的结构包括: 垂直 结构、 水平 结构、 时间 结构。 3、影响群落垂直结构的因素有 光、食物 ;

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有 营养、水、土壤、小地形、风、火 。 4、群落的种间关系有 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寄生 。

画出曲线图(3个):

5、群落演替的过程是一些 物种 取代另一些 物种 、一个 群落类型 取代 另一种群落类型

的过程,这个过程直到出现一个 顶极群落 才会中止。 6、群落演替的类型包括 原生演替 和 次生演替 。 7、群落演替的规律:物种 多样性 ;结构 复杂性

8、顶极群落是指 一个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此时群落

结构 最复杂,也最稳定 ,只要没有外力干扰,他将永远 保持原状 。顶极群落主要是由年平均 温度 和 平均雨量 所决定。

9、人类活动对群落的演替的影响: 改变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 六、生态系统:

1、概念:生态系统是由 生物群落 和 非生物环境(无机环境) 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

2

能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生物圈 ,它是由 大气圈下部、水圈、岩石圈上部 构成的。

生产者 消费者 生物部分 生态系 分解者 统的成分: 2、生态系 非生物部分 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3、写出一条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并注明各种生物的营养级:

4、化学杀虫剂和有害物质通过 食物链 逐级积累和浓缩,在生物体内高度富集,导致危害的现象叫 生物放大 。

5、生态金字塔包括: 能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 ,其中可以倒置的是 数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 ,绝不会倒置的是 能量金字塔 。 6、生态系统的功能是 物质循环 和 能量流动 信息传递 。 7、能量流动:

(1)流入的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指 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的太阳能 能量流动是沿着 食物链、食物网 进行的。 ( 每一营养级 第一营养级: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光能 2 ) 其他营养级:能量的来源: 从上一营养级同化 流入下一营养级、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分解、未被利用 (定量定时) 。 (4)生态系统的能量散失的途径 呼吸消耗 。 散失的形式: 热能 。 (5)能量流动的特点:一、 单向流动, 原因: 能量盐食物链流动,食物链是单向的 ;

二、逐级递减原因:每一营养级能量都有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分解、未被利用 。

8、物质循环(以碳循环为例):

(1)碳在 生物群落 和 无机环境 之间的循环运动称做碳循环。

(2)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的 光合作用 进入生物群落,并以 有机物 的形式在不同的营养级间,沿生态系统的 食物链 传递。

(3)生物体中的碳几乎都要通过生物的 呼吸 作用以 CO2 的形式返回无机环境。 (4)近年来由于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造成了温室效应。 (5)物质循环的特点: 具全球性、循环往复 。 (6)填空:

消费者 无机环境(大气) 分解者 生产者 (3)每一营养级能量的去路: 流入下一营养级、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分解 (定量不定时)

3

9、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对比:

10、生态系统的信息指能引起生物 生理 、生化 和 行为变化 的信号。

信息的传递把生态系统的各组分 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 ,是生态系统 调控 的基础。 11、生态系统总是朝着 物种多样性 、 结构复杂性 和 功能完善性 的方向发展,直到生态系统达到 稳态 为止。此时生态系统内部的所有成分彼此 相互协调 ,保持稳定。这种状态靠生态系统的 自我调节 功能来实现。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包括 正反馈 和 负反馈 ,其中负反馈 使生态系统保持稳态,正反馈 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保持生态系统 结构 和 功能 的稳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七、生态环境的保护:

1、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继续保持增长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 温室效应、臭氧层变薄、酸雨、水污染、物种灭绝 ;应对人口增长的策略是 使人口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 。

2、举出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资源短缺、 。

3、地球上所有的 动物、植物 和 微生物 ,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 基因 ,和各种各样的 生存环境 共同构成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 遗传 多样性、 物种 多样性和 生态系统 多样性。保护生物 生物多样性 ,可以为人类提供广泛的选择余地,以应对未来

3、 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 。

世界的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 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2、迁地保护

4

3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知识点(教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t2bt022ja2cg5h8iu6p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