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排水管道甩口不准 在继续安装立管时,发现原管道甩口不准。
原因分析: (1)管道层或地下埋设管道的甩口未固定好。(2)施工时对管道的整体安排不当,或者对卫生器具的安装尺寸了解不够。 (3)墙体与地面施工偏差过大,造成管道甩口不准。
防治措施: (1)管道安装后要垫实,甩口应及时固定牢靠。(2)在编制施工方案时,要全面安排管道的安装位置,及时了解卫生器具的规格尺寸, 关键部位应做样板交底。(3)与土建密切配合,随时掌握施工进度,管道安装前要注意隔墙位置和基准线的变化 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治理方法:挖开管甩口周围地面,对钢管排水管道可采用改换零件或煨弯的方法;对 铸铁排水管道可采用重新捻口方法,修改甩口位置尺寸。 7.8地漏汇集水效果不好 地漏汇集水效果不好,地面上经常积水。
原因分析: (1)地漏安装高度偏差较大,地面施工无法弥补。(2)地面施工时,对做好地漏四周的坡度重视不够,造成地面局部倒坡。
防治措施:(1)地漏的安装高度偏差不得超过允许偏差。 (2)地面要严格遵照基准线施工,地漏周围要有合理的坡度。 治理方法:将地漏周围地面返工重做。
第八节 住宅工程质量缺陷防治措施
类别 缺陷 现象 部位或 项目 浆砌筑。 防治措施 1. 砌筑砂浆应符合相应规范标准的要求,有专用砌筑砂浆的应采用专用砌筑砂2. 砌体灰缝应厚度一致,砂浆饱满,不得出现瞎缝、透亮。 3. 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加气混凝土砌块、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在施砌时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d (宜大于40d);应控制砌块砌筑时的含水率,表面有浮水时不得施工。 4.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和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不应与其他块材混砌。 5.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常温条件下的日砌高度应控制在1.6m以内。 6. 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的抹灰,应采取在基层抹灰中部设置加强网等防止开裂的措施,加强网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mm。墙面抹灰应在墙体砌筑30d后方可进行,外墙抹灰面应设分格缝。顶层粉刷砂浆中宜掺入抗裂纤结构常见缺陷 维。 7. 对设计要求的洞口、管道、沟槽和预埋件等,应在砌筑时预留或预埋;当必裂缝 砌体 须在砌筑完成的墙体上开洞、开槽时,应采用专用机具钻洞、切槽,避免捶击、打凿;洞槽修补时应采用适当的材料,保证密实粘结牢固,抹灰层应设置加强网等防裂措施。 8. 砖混结构住宅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顶层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7.5。 2) 斜屋面应在檐口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 3) 斜屋面卧梁下口的砌体应砌成踏步形。 9. 填充墙砌体留置的拉结筋应连接牢固,后置筋应做拉拔试验;留置位置应与砌体皮数相符合,不得弯折使用。 10. 填充墙砌至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隙,待填充墙砌筑完成至少间隔15d后,用柔性材料填嵌密实,或用斜砖补砌挤紧,其倾斜度宜为60°,并用同级砂浆填满挤实。 11. 顶层框架填充墙采用灰砂砖、粉煤灰砖、混凝土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材料时,墙面粉刷层宜采用在基层抹灰中部设置加强网等防止开裂的措施。 38
类别 缺陷 现象 部位或 项目 防治措施 12. 加强网宜选用钢丝(板)网或耐碱玻纤网布。 13.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以下简称现浇板)的设计厚度不宜小于120mm(厨房、浴厕、阳台板不宜小于100mm)。 14. 当楼板内需要埋置管线时,管线不宜立体交叉穿越,管线的最大外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楼板双层配筋时,管线宜布置在楼板的上下层钢筋之间;当楼板采用单向配筋时,应沿管线方向在板的上表面各加设一道φ4@100宽600mm的钢丝网片作为补强措施。 图14预埋管件的钢丝网补强措施 结构常见缺陷 15. 屋面及建筑物两端的单元现浇板中宜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直径不宜小于8mm。外墙转角处应设置放射钢筋φ8@100,长度为板裂缝 现浇混凝土结构 跨度的1/3,且不得小于1.5m。 16. 下列部位的混凝土现浇板内应配置防裂构造钢筋(宜采用φ8@100): 1) 当建筑物平面不规则时,在房屋凹角处的楼板; 2) 建筑物两端阳角处及山墙处的楼板; 3) 建筑物南面外墙设置大面积玻璃窗时,与南向外墙相邻的楼板; 4) 建筑物顶层的屋面板; 5) 与周围梁、柱、墙等构件整浇且受约束较强的楼板。 图16防裂构造钢筋 17. 现浇地下室墙板、地下室外露顶板、屋面板的混凝土中宜采用添加纤维措施增加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39
类别 缺陷 现象 部位或 项目 防治措施 18. 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宜采用较小的混凝土坍落度。当采用预拌混凝土施工时,应对每车混凝土进行交接检验,严控施工坍落度,禁止现场加水。 19. 浇捣时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不得超过2M,振捣时应慢插慢提,不要漏震。按施工方案留设好施工缝(每一楼层一般宜先浇捣柱、墙、楼梯,停1h~1.5h,再浇捣梁、板。) 20. 加强混凝土现浇板的养护和保温,混凝土浇筑后,混凝土初凝前开始进行覆盖或喷雾、蓄水养护,后继洒水养护时间不得小于7d;对掺外加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夏季应采取保湿养护措施,冬季应适当延长保温和脱模时间。 21. 地下室外墙带模养护时间不应小于7天,拆模后应沿外墙周边设置喷淋管淋水保温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22. 后浇带封闭时间及要求应符合设计规范。封闭前后浇带处混凝土应清理干净,界面应修整并凿毛;混凝土浇筑完毕应蓄水养护不少于14天。 23. 已拆除支模架的结构,在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后方可承受全部使用荷载;当施工荷载大于设计的可变荷载时,必须进行核算, 并据核算结果确定增设临时支撑。 使用功能常见缺陷 标高和几何尺寸偏差 24. 现浇板的板底宜采用批腻子等免粉刷措施。 25. 标高及几何尺寸应由专人进行测量,各种测量仪器应定期校验。 26. 主体施工阶段应及时弹出标高和轴线的控制线(如墙面1m线、地面方正控制线等),准确测量,认真记录,并确保现场控制线标识清楚。 室内 27. 严格控制现浇板厚度,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现浇板板厚度的控制标识,每1.5-2平方米范围内宜设置一处。 28. 装修阶段应严格按所弹出的标高和轴线控制线施工,发现超标时及时处理。 29. 楼板厚度的检测数量,每检验批按10%的楼板数且不少于5块板进行抽查。 30. 外墙外保温系统施工前应在现场采用相同材料和工艺制作样板间或样板件,经各方确认后方可进行施工。 31. 外墙外保温找平层应采用中粗砂,水泥宜采用R32.5级,配合比宜采用1:2.5使用功能常见缺陷 或1:3;找平层表面应拉毛,并应采取措施防止表面产生浮浆;找平层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抗裂层中耐碱玻纤网格布不得干铺。 32. 外墙外保温系统不宜采用粘贴饰面砖做饰面层。当采用时,技术方案应经有关部门专项审查通过后方可采用。面砖粘贴应采用与系统材料配套的柔性粘结剂及勾缝剂。面砖粘结材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陶瓷墙地砖胶粘剂》JC/T547的技术要求,严禁采用普通水泥砂浆贴面砖及勾缝。饰面砖粘结层厚度不应小于5mm。 渗漏 外墙 33. 外墙外保温粘贴饰面砖系统应结合立面设计合理设置分格缝,分格缝竖向间距不宜大于12m,横向间距不宜大于6m。必要时可设置抗裂分隔缝和托架,并应采用柔性防水材料密封处理,确保面层不渗水。 34. 外墙抹灰砂浆中宜掺用聚丙烯纤维或其它抗裂材料。 35. 外墙抹灰应采用中粗砂,水泥宜采用R32.5级,使用前应做凝结时间和安定性检验。 36. 抹灰前基层表面应清理干净,并做界面处理。抹灰层与基层以及各抹灰层之
4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