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8.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C.秋天,薄雾缥缈
A.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我们能“听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 C.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音调很高 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具有能量
10.如图所示,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夏天,露水晶莹 D.冬天,瑞雪纷飞
9.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通过观察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乙图中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可以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C.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D.丁图中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二、填空题
11.我们常说“铁比木头重“是指铁的_____比木头大;冬天里,北方户外自来水管会出现破裂是因为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其体积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周末天气晴朗,小明拿着爷爷的老花镜到室外做探究实验,他发现树萌下有很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这些光斑是由光的______形成的;他将老花镜正对太阳,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面,移动眼镜,在纸上会呈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则老花镜对光线有______作用。
13.如图,在小瓶里装一些带颜色的水,再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在它上面画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 就制成了一个简易的气压计.小明把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的水平地面上,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其原因是___.如果在瓶中装满水,就可以制成一个的测量_____仪器.
14.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_____m(海水中声速是1500m/s).但是,超声波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_____.
15.如图所示,用照相机所拍摄的气泡从充满油的玻璃管底端向上运动的一张频闪照片,气泡从点A开始运动,频闪点B、C、D是每隔2秒拍摄的气泡位置,分析照片可知:
(1)气泡在AD段做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______。 (2)气泡在BD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3)该气泡在______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4)如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气泡运动情况的是______。(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16.如图所示,一束激光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_____(左/右)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在此过程中,折射角_____(增大/不变/减小)。
三、计算题
17.一只容积为450mL某品牌矿泉水空瓶,如图所示,将其装满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等全部凝固时,发现矿泉水瓶胀得鼓鼓得,变粗了,请完成下列问题:
(1)450mL水的质量是多少?
(2)450mL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为多少?(ρ冰=0.9×10kg/m) (3)分析矿泉水瓶变粗的原因。
18.下表是简化的2018年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的G101次列车运行时刻表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通过计算解答下列问题: 站名 北京南 济南西 曲阜东 到站时间 06:43 08:37 09:13 出发时间 06:43 08:41 09:13 里程/km 0 406 535 3
3
(1)G101次列车从济南西至曲阜东的行车里程是多少km? (2)G101次列车从北京南至曲阜东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四、实验题
19.小云同学想测量一块不规则瓷片的密度。
(1)他把天平放在_____桌面上,发现天平的游码未置于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但指针却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她应该先_____,再将平衡螺母向_____调节,天平横梁才能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瓷片的质量,所用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瓷片的质量为_____g:
(3)他发现瓷片放不进量筒.改用如图乙所示的方法测瓷片的体积:
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瓷片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然后取出瓷片;
b.然后将装有38ml水的量筒里的水缓慢倒入烧杯中.让水面到达标记处,此时量筒里剩余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瓷片的体积为_____cm:
(4)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瓷片的密度ρ为_____kg/m3;
(5)按照他的这样操作,测量出来瓷片的密度比真实值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因为:_____。
20.凸透镜是初中物理中常见的光学器材,小明所在的实验小组对凸透镜进行以下实验. (1)他们决定先从测凸透镜的焦距开始,如图甲所示: ①在光屏中央画一个与凸透镜直径相同的圆,找出圆心O'.
②将光源、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节它们的高度,使光源、凸透镜光心和_____在同一水平直线上.
③固定凸透镜的位置,将光源从紧贴凸透镜的位置缓慢向外移动,直到光屏上的光斑_____,就可以从光具座上读出凸透镜的焦距.
④为了验证测出的焦距值是否准确,小明提出可以左右移动光屏,若光屏上的光斑大小不变,则测出的焦距准确.若向右移动光屏,光斑变大,说明本次测出的凸透镜的焦距比真实值_____.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①他们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这样调整的目的是为了_____. ②随着蜡烛越烧越短,小明发现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上方,要想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把凸透镜向_____(选填“上”或“下”)调节.
③为了使光源更加稳定,小明用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拼装在不透明的纸板上替代烛焰,使“F”正立面对凸透镜,如图乙所示,给二极管通电,移动光屏至图示位置,此时恰从M处看到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此像是倒立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像的形状是图丙中的_____(填写序号)
3
④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可将光屏_____透镜或将蜡烛向_____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21.如图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小明应选择较______(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来进行实验。
(2)在玻璃板前面放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是为了确定像的______并比较像和物的______关系。
(3)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像是______像。
(4)小明将蜡烛A置于玻璃板前5cm处,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A与B之间的距离为______cm。
22.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_____受热,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如图2所示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可知:萘的熔化过程共持续了_____min.此过程中,萘一直吸热,温度_____,萘的熔点是_____。
(3)第6min时,萘处于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23.如图所示,将一只发声的小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小闹钟的声音逐渐____; (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小闹钟的声音逐渐____; (3)此实验说明了____;
(4)小明发现自己家的玻璃就是将两层玻璃之间空气做了抽真空处理,请你从声学角度说说这样做的好处____。
24.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测量平均速度”时,想测量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在不同阶段时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个位置时电子表的显示时间(圆圈里面的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