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章第2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学案中图版6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6 13:23:1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 新学期 新成绩 新目标 新方向 ——————————

第2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对应学生用书第79页) [识记—基础梳理]

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 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盲区扫描] 在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性因素,植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 [理解—要点突破] 1.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地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并在此过程中产生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地理环

桑 水

—————————— 新学期 新成绩 新目标 新方向 ——————————

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如下图所示: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案例分析时不能截然分开。 整体性的表现 举例说明 意义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 [运用—考向通关] 考向1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1~3题。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桑 水

—————————— 新学期 新成绩 新目标 新方向 ——————————

植株数量 灌木植物 草本植物 1 1 1 1 1 1 1.00 1.18 1.09 1.47 1.01 1.21 1.00 1.20 1.10 1.55 0.99 1.29 1.00 1.21 1.12 1.52 0.98 1.42 1.00 1.23 1.11 1.53 0.97 1.58 地上生物量 灌木植物 草本植物 地下生物量 灌木植物 草本植物 1.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 ①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③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 C.①④

B.②③ D.②④

2.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

A.植株数量 C.地上生物量

B.总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

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

1.A 2.D 3.D [第1题,分析表中数据不难发现,与2009年相比,2010~2013年灌木植物、草本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灌木植物的地下生物量虽然略有下降,但草本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在大幅度上升,可见实验期间生物量是提高的,①正确,②错误;与2009年相比,2010~2013年灌木植物的植株数量虽然不变,但草本植物的植株数量在持续增加,因此植株密度在增加,③正确;实验期间,植被类型及其分布不变,④错误。故选A。第2题,对比表中数据可知,实验期间,灌木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在逐年下降,但草本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在逐年上升。故选D。第3题,实验期间,灌木植物的植株数量不变、地上生物量增加较少、地下生物量在下降,说明灌木植物有萎缩的趋势;草本植物的植株数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均在增加,说明草本植物有繁茂的趋势。故选D。]

考向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17·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4~6题。

桑 水

—————————— 新学期 新成绩 新目标 新方向 ——————————

4.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

A.远大于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5.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

A.坡面 C.河谷

B.洪积扇 D.湖盆

6.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思维流程】

4.C 5.A 6.B [第4题,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该流域蒸发量和降水量大致相当。第5题,读图可知,该流域坡面坡度较大,地表水驻留时间短,实际蒸发量最小。第6题,B对:虽然是耐旱植物,但注意是“大量种植”,依然会消耗大量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盐湖面积缩小。A错:大量种植植物,植物蒸腾量增多,但与湖盆蒸发量关系不大。C错:水域富营养化一般与高强度的人类活动相关,材料中没有这方面的体现。D错:材料中说该盐湖的盐度已经饱和,湖水减少只能导致盐分析出,盐度不会再升高。]

[解题技巧]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要素分析法 (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 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一般由地貌和气候(特别是气候)决定并体现,如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和青藏地区高寒的特征。 第一步,根据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确定气候类型和特征。 第二步,概括出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 第三步,与环境总体特征相联系,逐一分析其他要素的特征。 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的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关系图。 桑 水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章第2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学案中图版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t7qm7o00p1cf865breu5a66i6tmib010tf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