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人教版专题复习:认识电路
一、考点突破
1. 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
2. 认识电路的组成以及电路的三种状态。
3. 学会按实物电路画出电路图;学会按简单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4. 认识串、并联电路的组成及特点,学会设计简单的串联电路或并联电路。 本讲内容在中考物理中的要求如下: 考纲要知识点 题型 分值 求 静电现象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电路的三种状态 电路图和实物图的画法 串、并联电路 了解 了解 理解 认识 理解 选择、填空题 选择、填空题 选择、填空题 作图题 选择、填空、作图、实验题 1~2分 1~2分 1~2分 2~3分 1~4分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电路的组成以及电路的三种状态;依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或按实物图画电路图。
难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精讲精练
微课程1:静电现象及电流的形成
【考点精讲】
1. 摩擦起电:被摩擦过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我们就说它带了电,或者说带上了电荷。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作摩擦起电。
2. 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一种是正电荷,一种是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3. 摩擦起电的实质:电子的转移。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负电。
4. 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 验电器:它是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成,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6.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我们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负电荷的定向移动也可以形成电流,但电流的方向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1
【典例精析】
例题1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甲、乙两个轻小物体,结果甲被排斥、乙被吸引。由此我们可以判定( )
A. 甲带正电,乙带负电 B. 甲带负电,乙带正电
C. 甲带负电,乙不带电或带正电 D. 甲带正电,乙不带电或带负电 思路导航:本题考查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带电体的性质。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玻璃棒与甲排斥,说明甲带同种电荷,即正电;玻璃棒与乙吸引,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两物体带异种电荷,即乙带负电,另一种可能是乙不带电,由带电体的性质可知不带电的轻小物体也能被带正电的玻璃棒吸引。
答案:D
点拨:两物体相互吸引时,不一定是带异种电荷,还有一种情况是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造成的。
例题2 实验室里常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可发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会因排斥而张开,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 金属箔带正电,金属球不带电 B. 金属箔和金属球都带正电 C. 金属箔带正电,金属球带负电 D. 金属箔和金属球都带负电 思路导航:丝绸和玻璃棒摩擦,玻璃棒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夺得电子的本领强,得到电子,多余电子带负电;带正电的玻璃棒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时,玻璃棒由于缺少电子,会从金属球上夺得电子,使金属球失去电子而带正电,金属球通过金属杆和两片金属箔相连接,故两片金属箔也带正电。
答案:B
例题3 静电复印技术已经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如图所示是利用身边的素材来简单模拟静电复印原理的示意图。请依据图示及操作步骤,结合“人作为导体可以将电荷导走”的知识,简要说明其操作意图。
A. 找一块塑料板,用丝绸快速摩擦整个板面 B. 用干燥的手指在塑料板上写一个“大”字
C. 将塑料板平放,上面均匀地撒上一层干木屑,再将塑料板缓慢竖起,随着静止在塑料板上木屑的滑落,一个“大”字就在塑料板上显现出来了。
2
【操作意图】
A. ;B. ;C. , 。 思路导航:用丝绸快速摩擦整个塑料板面,由于摩擦使整块塑料板带电;由于人作为导体可以将电荷导走,因此用干燥的手指在塑料板上写“大”字时,人将“大”字区域内的电荷带走;由于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所以在平放的塑料板上面均匀地撒上一层干木屑时,塑料板上带电区域把木屑吸住;将塑料板缓慢竖起,塑料板上“大”字区域内的木屑,由于没有电荷吸引而在重力作用下滑落。
答案:A. 摩擦使整块塑料板带电。 B. 人将“大”字区域内的电荷带走。
C. 由于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大”字以外区域的塑料板吸附木屑;塑料板竖立时,“大”字区域内的木屑由于重力作用而滑落。
【总结提升】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1. 看它能否吸引轻小物体,因为任何带电体都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2. 看它是否会跟其他带电体相互排斥,因为只有该物体带了电,它才有可能跟其他带电体相互排斥,这时可以肯定该物体必定带有与另一带电体相同性质的电荷;
3. 利用验电器,只要物体带电,则当它接触(或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的金属箔都会张开一定的角度。
微课程2:电路的组成、状态、电路图
【考点精讲】
1. 电路的组成:最简单的电路至少有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四部分。 (1)电源是能够提供电能的装置。如:电池、发电机等。
(2)用电器是指用电来工作的设备,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3)开关可以控制电路的通断。 (4)导线可以输送电能。 2. 电路的三种状态: 电路的三种状态 概念 特点 通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用电器能够工指处处连通的电路,又叫闭合电路 路 作 断电路中无电流通过,用电器不能工指某处断开的电路,又叫开路 路 作 短不经过用电器,直接用导线把电源两电路中的电流会很大,可能烧坏电路 极连接起来的电路 源,这是不允许的 3. 电路图 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电路图。画电路图要讲究 “分布匀别拐角;走直线拐直角;沿电流依次画;图与物相对应”。
连接实物电路时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注意顺序:电源正极→开关→用电器→电源负极;
注意交叉: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时,一般要求导线不能交叉,注意合理安
3
排导线的位置,力求画出简洁、流畅的实物图。
【典例精析】
例题1 小灯泡的结构如图甲,按图乙中( )图连接能让完好的灯泡发光
甲 乙
思路导航:最简单的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组成。当然,在没有开关的情况下,也能直接使电路处于工作状态。为使灯泡发光,应将金属螺纹壳和金属触头分别接在干电池的两极上,构成通路,C图正确;A图中金属触头与干电池的正负极相连,灯泡没有接入电路,电路是短路,灯泡不发光;B图中金属触头和干电池的正极相连,没有构成通路,灯泡不发光;D图中金属触头与干电池的正极相连,导线将电源的正负极相连,也造成电源短路,灯泡不发光。
答案:C
例题2 一种声光报警器的电路如图所示,各元件均能正常工作,对可能出现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只闭合S2时,铃响灯不亮 B. 只闭合S1时,灯亮铃不响 C. 同时闭合S1、S2,铃响灯不亮 D. 同时闭合S1、S2,灯亮铃不响
思路导航:只闭合S1时,电流将依次通过电铃和灯泡,二者均会工作;若只闭合S2,则电路是断开的,用电器都不能工作;若同时闭合S1、S2,则电铃被短路而不能工作,电路中只有灯泡发光。
答案:D
点拨:解决此类电路图分析问题,关键是弄清在不同的开关状态下,电路的“走向”,根据是否有电流通过,即可判断用电器是否工作;另外要注意电路中的短路现象。
例题3 如图所示,实验桌上有电池、开关、灯泡和一些导线,小虎同学想让灯泡发光,现请你和他一起完成这个实验。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