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以学生社团为依托,构建创新创业新模式
作者:林爽
来源:《丝路视野》2017年第33期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期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内在要求。本文分析了学生社团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从开展创新创业大赛活动、建立社团创业基地、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基于学生社团下创新创业教育构建的路径。 【关键词】学生社团;高校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路径
新的时代背景、新的改革需求,强调高校在落实人才培养建设中,应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创新、创业为主线,深化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当前,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依托社团的载体与纽带功能,构建新的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
一、学生社团在高校创新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社团是载体。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创设良好环境学生团体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当前,创业型社团是学生社团的重要发展形势。 首先,创业型社团可以依托社团的资源优势,社团创业项目的开展、创业精神的宣传,都可以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创设良好的环境,激发学生创业的热情、敢于创业的勇气;其次,校园文化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元素,而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载体,可以实现“文化 + 教育”的输入模式,将校园文化植根于创业文化之中,让学生在社团教育中培养创业理念、创业思维,为创新创业教育创设良好的氛围;最后,学生社团以学生共同兴趣爱好为基础,使社团成为学生互动交流、实践探究的重要平台。 在社团的促进及引导之下,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有认同感、收获感。
学生团体是纽带。实现能力与教育的融合,发挥社团纽带作用创新创业教育的落脚点,在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因此,如何将“能力”与“教育”融合起来,需要社团发挥好纽带作用。 首先, 高校课堂教育的延伸主要以学生社团的形式呈现,社团组织的组织性、实践性,形成了社团的教育功能。其次,社团是集体,社会创业类活动让学生在项目中得到锻炼,培养团体合作精神,建立强烈的责任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最后,社团为学生走向创新创业之路提供了多样化的预习活动。 在预习中,学生有自由发展的空间,更有能力锻炼的平台,为学生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实践性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实践性,教育成效不显现,实践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更是依托学生社团,拓展并延伸创业实践的坚实基础。 首先,创新创业教育以创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