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陋室铭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5 15:03:1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陋室铭》教学设计

大路学校 孙善红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铭”这种文体及特点;了解作者生平和写作本文时的背景; 2、熟读并背诵课文,掌握重点字词,翻译全文;

3、在品读中梳理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精妙的构思。 4、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资源:背景资料、教材、工具书、古筝配乐 四、自学指导

1、查阅、搜集刘禹锡生平资料和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 2、初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或查阅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3、熟读课文,用“·”点出本文韵角。 4、初步翻译课文,画出重点字词。

5、用“ ”画出本文的主旨句,用“ ”画出文中具体描写陋室的句子。 五、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永贞元年(805),刘禹锡因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篇《陋室铭》。(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配乐示范朗诵全文。

(三)预习检测,梳理文意

1、交流搜索到的资料,介绍刘禹锡生平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2、全班交流,在梳理文意上,哪些字词不好理解,翻译哪句话时遇到了困难。会的同学讲解。

重点把握:斯:这。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上:名作动,长上。鸿儒:博学的人。鸿,大。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金经:指佛经。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形作动,扰乱。案牍:官府

1

公文。劳: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四)品读课文,理解主旨 1、反复朗读,体会铭的特点。 教师导学:本文的文体是“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这种文体篇幅短小而且一般都是用韵的。请同学说说本文的韵角是什么?

明确:韵角是: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把韵角读得清晰而响亮些,然后说说在本文除了押韵之外还有什么特点?

明确:文中多处运用了对偶句,使文章句式工整,读起来有节奏感,朗朗上口。例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品读、想像,梳理内容,理解思想。

教师导学:本文还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所谓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请同学仔细品读课前预习中你所画的描写陋室的句子,展开合理的想像,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作者笔下的陋室是怎样的,并概括出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从作者的描述中你可以感受到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作者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室中生活三方面描写了陋室,突出陋室环境幽雅,室主人交往人物儒雅,室中生活高雅的特点,从中可以看出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分乐道的情趣。

板书

居室环境——清幽雅致 陋室 交往人物——博学儒雅 ——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生活情趣——高雅脱俗 3、默读思考,体会全文构思 出示思考题,小组讨论交流

(1)本文借陋室表达自己的节操和情趣,那么前两句为什么要写有仙之山和有龙之水? (2)作者为自己的陋室作铭,为什么要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如何理解结尾句“孔子云:何陋之有”? 明确:

(1)这是类比立论的方法,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喻有德者居之的陋室,以此引出本文的主旨句——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板书“德馨”)

(2)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说明作者想在政治和文学上都有所成就,暗含自己远大的抱负。 (3)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省略了上句而只引下句,是因为上句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南阳”二句之中。这样来引述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又显得含蓄无穷,发人深思。

4、赏读佳句,体会精妙语言

赏析文中描写陋室的句子,说说好在哪里。 示例: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上”“入”二字,化静为动,写出“苔”“草”的神态,又将外景引入室内,为陋室增添了勃勃生机,洋溢一片盎然春意。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句采用虚实相衬手法,实写“谈笑有鸿儒,虚写“往来无白丁”,突出交往人物不凡。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示了他对那些人灯红酒绿生活的鄙弃;同时也是采用虚实相衬的手法,写出了自己生活情趣之高雅。

(五)拓展延伸

2

面对刘禹锡的遭遇,你们想对他说什么,请写出一段话。

(六)课堂检测:

1、本文运用了 的写作手法,体裁是 。 2、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1)全文主旨句是

(2)描写居室环境的句子

(3)表现室主人交往人物不凡的句子 (4)虚写室中生活的句子

(5)起着点睛之笔的句子是 3、解释词语

(1)斯( )(2)馨( )(3)鸿儒( )(4)案牍( )

附板书设计

陋室铭 刘禹锡

山 仙

水 龙

类 比

斯是陋室 居室环境——清幽雅致 陋室不陋 交往人物——博学儒雅

惟吾德馨 生活情趣——高雅脱俗 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3

搜索更多关于: 陋室铭 的文档
陋室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tiry4sqhb4mu7425ee0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