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matlab实验九控制系统的PI校正设计及仿真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1:58:3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

实验九 控制系统的PI校正设计及仿真

一、实验目的

1. 应用频率综合法对系统进行PI校正综合设计; 2.学习用MATLAB对系统性能进行仿真设计、分析;

二、实验设计原理与步骤 1.设计原理

滞后校正(亦称PI校正)的传递函数为: GC(S)?Ts?1?Ts?1(??1)

其对数频率特性如图9-1所示,参数?表征滞后校正的强度。

2.设计步骤

基于频率法的综合滞后校正的步骤是:

(1)根据静态指标要求,确定开环比例系数K,并按已确定的K画出系统固有部分的Bode图;

(2)根据动态指标要求试选?c,从Bode图上求出试选的?c点的相角,判断是否满足相位裕度的要求(注意计入滞后校正带来的5~12的滞后量),如果满足,转下一步。否则,如果允许降低?c,就适当重选较低的?c;

(3)从图上求出系统固有部分在?c点的开环增益Lg(?c)。如果Lg(?c)>0令Lg (?c)=20lg?,求出?,就是滞后校正的强度,如果Lg (?c)〈0,则无须校正,且可将开环

.

00 .

比例系数提高。 (4)选择?2?1111。 ?(~)?C,进而确定?1??TT510(5)画出校正后系统的Bode图,校核相位裕量。

滞后校正的主要作用是降低中频段和高频段的开环增益,但同时使低频段的开环增益不受影响,从而达到兼顾静态性能与稳定性。它的副作用是会在?c点产生一定的相角滞后。

三、实验内容

练习9-1 设系统原有开环传递函数为: Gg(S)?K

S(S?1)(0.5S?1)0 系统的相位裕度γ?40 系统的开环比例系数K= 5 S 截止频率为?c=0.5 S

-1

-1

要求:

(1)用频率法设计满足上述要求的串联滞后校正控制器; (2)画出校正前后的Bode图

(3)用Simulink对校正前后的闭环系统进行仿真,求出其阶跃响应; (4)分析设计效果。

.

.

k0=5;n1=1;

d1=conv(conv([1,0],[1,1]),[0.5 1]); w=logspace(-1,3,1000); sope=tf(k0*n1,d1); figure(1)

margin(sope);grid on wc=0.5;

num=sope.num{1}; den=sope.den{1}; na=polyval(num,j*wc); da=polyval(den,j*wc); g=na/da; g1=abs(g); h=20*log10(g1);

.

.

beta=10^(h/20); t=10/wc; bt=beta*t; gc=tf([t,1],[bt,1]) sys1=sope*gc

[mag1,phase1,w]=bode(sys1,w);

[gm1,pm1,wcg1,wcp1]=margin(mag1,phase1,w); figure(2) margin(sys1); grid on; 滞后: 20 s + 1 ----------- 173.5 s + 1

练习9-2设被控对象开环传递函数为:

Gg(S)?10

S(S?5)0系统的相位裕度γ?40

系统斜坡输入稳态误差ess =0.05; 截止频率为?c=2 1/ S 要求:

(1)用频率法设计满足上述要求的串联滞后校正控制器; (2)画出校正前后的Bode图;

(3)用Simulink对校正前后的闭环系统进行仿真,求出其阶跃响应; (4)分析设计效果。

.

.

.

matlab实验九控制系统的PI校正设计及仿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tkyv6ow5x23x6i11fyp2nsft0iv0l00r6i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