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教案教学
设计
第3单元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天气与人类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知道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2、通过对“天气预报”这一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以致用的同时,增强科技兴国和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天气预报的常识。
2、教学难点 :掌握简单的气象预报常识并对未来气象进行预报。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短片,请在看完短片后告诉老师片子讲述的是什么? (播放天气预报短片)
师:片子看完了,短片讲述的是什么呢? 生:天气预报。
师:对,这就是我们经常收看的天气预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的第四课天气预报。(板书:天气预报)
师:同学们都知道天气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产、生活,那么天气的预报对我们有哪些重要意义呢?
生1:可以根据天气预报添加衣物。 生2:可以预防灾难……
师:可见,天气的预报对于我们非常的重要,提前预知天气可以帮助人们适时安排生产和生活,减少气象灾害的损失。
活动2【讲授】二、认识天气如何预报
师:在我国古代人们也了解预报天气的重要性,所以他们通过观察天象、自然现象的变化来预测未来的天气,那么你们知道自然生活中有哪些事物和现象可以用来预报天气呢? (学生各抒己见,把自己见到的自然想象向大家描述)
师:同学们说到的这些现象老师用歌谣的形式做了表述,我们来看一看。这些谚语念起来很顺口,也方便人们记忆,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 这就是气象谚语。
师:那么,如果我们仅仅依靠这些气象谚语来预知天气能不能满足我们现在对天气的需求呢?为什么?
师:在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并不发达,近而对于天气的预报也并不准确,所以出现了我们上课时看到的天气预报。那么我们所看到的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呢?(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进行猜想)
师:那么我们看到的天气预报到底是如何制作完成的呢?
今天老师请到了Q博士为大家进行讲解,一起来看一下吧。一定要注意倾听哦!(播放影片走进天气预报)
师:谁来总结一下天气预报要经历哪些制作过程呢? 生:观测,制作天气图,分析天气图,天气会商,发布。 (学生在片子中看到了多种观测仪器,也让他们展开谈一谈)。 活动3【活动】三、学习认知天气符号 师:同学们,那你们会看天气预报么? 生:会。
师:认识里面的天气符号么?
交流讨论:每个小组的资料袋中放有天气符号,要求小组同学交流讨论认读天气符号,之后进行汇报。(课件展示天气符号,总结天气符号带领学生认读)再看天气预报短片了解天气符号的用途。
师:知道了天气符号就可以看懂简单的天气预报了,甚至有的同学可以做一名小小天气播报员了,下面我们以同桌为单位做预报天气训练。(播报优秀的同学到前台展示) 进行活动:小小天气播报员,充当天气播报员预报天气。 活动4【作业】四、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都很大,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今后养成经常收看天气预报的好习惯,从而更好的适应环境,更好的生存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