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碳酸钠的性质和应用教学设计与反思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9 13:17:1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教学设计

名称 碳酸钠的性质和应用 基本信息 执教者 所属教材目录 李玲玲 课时 1 苏教版高中化学 必修一 专题二 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碳酸钠的性质和应用 本节课是苏教版高中化学 必修一 专题二 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碳酸钠的性质和应用。是一节典型的物质性质的课,也是学生第一次完整地学习一种盐,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碳酸钠是典型碳酸盐,虽然碳酸钠不是直接从海水中获得的,但工业制碳酸钠是以氯化钠为原料,表明了碳酸钠主要也是从海水中转化来的,与专题一脉相承;前面关于氯、溴、碘及其化合物和钠,碳酸钠相关的反应也大部分在溶液中进行,这些都是为了下一课时《离子反应》做准备,离子反应一直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把碳酸钠的教学安排在此能为离子反应做铺垫,分散难点。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的教学对象为高一新生,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苏打和小苏打的相关知识,并且也学习的多种盐的性质,对这个内容比较亲切,入手比较简单,而且学生在进入高一之后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物质的分类以及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了物质的量及物质的量浓度的基本应用,能比较轻松的掌握本节内容涉及的教学内容及相关实验。 学情分析 1、了解碳酸钠的性质。 知识与能力目标 2、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规律及性质的不同点。 3、了解碳酸钠及碳酸氢钠的应用。 1、通过对碳酸钠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学会利用化学实验探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 法目标 过程与方2、通过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学习中,学会比较,归纳等信息加工的方法。 3、运用“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掌握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实验设计能力以及与同学的交流合作能力。 2、通过候氏制碱法的认识,使学生了解化学史,激发其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难重点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点 难点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化学性质上的差异。 1.自主实验探究、小组讨论交流策略:给学生创设大量动手实践的机会,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进行小组交流讨论,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发挥的空间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2.问题引导探究策略:通过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逐步启发引导,使学习内容深入 3.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策略:问题和实验设计尽量结合学生已有的社会生活知识和经验,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4.情景创设策略:运用生活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设计问题,设计物理实验,组织教学内容,提出有启发性的引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参与到实验验证、实验猜想、探究规律的学习当中。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自学 提前发学案。 【多媒体情景导入】用维生素C泡腾片溶于水,药片迅速溶解并产生大量气泡的实验现象。 学生自学 学生对现象很感兴趣,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 情景 (2分钟) 【解释】:维生素C泡腾片中含 有碳酸氢钠和酒石酸氢钾。 【明确学习目标】 Na2CO3,俗名:纯碱。 NaHCO3,俗名:小苏打。碳酸钠的性质和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明确目标 【布置任务】探究实验,展示结 果。 【问题驱动】碳酸钠、碳酸氢钠 [活动与探究1]取适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样品于小烧杯中,进行溶解性实验。 【展示】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 Na2CO3:白色固体,可溶于水。 NaHCO3:白色固体,可溶于水。 引发学生探究碳酸氢钠性质的兴趣。将主题引导到钠的碳酸盐性质的研究。 让学生初步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物理性质。 情境问题驱动,引发探究 与碳酸钙、碳酸氢钙同为碳酸盐,它们在化学性质上是否会有相似之处呢? 【布置任务】现在以碳酸钠为例,进行探究实验。 【多媒体展示】 自主实验 探究,得出 结论 总结实验, 【提示对比】碳酸钠与碳酸钙化学性质的异同点,并分析原因。 问题驱动 推进探究 理论联系 【问题驱动】氯化钠 也是钠盐,其溶液pH值为7,碳酸钠溶液如何呢?有什么特殊应用呢? 【布置任务】完成探究实验,对比总结。 【叙述】这是利用了油脂在碱性 【学生预测】 【展示】碳酸钠与碳酸钙相似; 让学生在碳酸氢钠与碳酸氢钙相似。 实验中训 练实验的 设计、操 作、观察[活动与探究2] 在两支试管和分析能中分别取2~3mL澄清的石灰力。总结水和氯化钙溶液,再分别向上出碳酸钠述两支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的主要化液,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学性质,【总结展示】二、碳酸钠的化并能归纳学性质: 出碳酸钠1.能与某些碱反应:与碳酸钙Na2CO3+Ca(OH)2=CaCO3↓+2NaOH 在性质上2.能与某些盐反应: 的异同。 Na2CO3+CaCl2=CaCO3↓+ 2NaCl [活动与探究3] 组装如P51实验2的装置,将滴管中的浓盐酸加入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展示]3.能与某些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2CO3+CO2+H2O=2NaHCO3 俗名:小苏打 【学生思考】回答 [活动与探究4]用pH计或pH试纸测制得的碳酸钠溶液的pH值。 [活动与探究5] 在一只烧杯中加入50mL 前面配置好的碳酸钠溶液,用酒精灯加热至接近沸腾。将一小块沾有油污(植物油或动物脂肪)的铜片浸入碳酸钠溶液中,静置约2min。用镊子将铜片从溶液中取出后,用水冲洗干净。与另一块沾有相同油污浸入清水的铜片作比较。 【总结】4.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培养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励实际增强知识的实用性 问题驱动转化知识点 溶液中发生的水解反应,虽然这个反应还没学,但是这个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却十分广泛。比如碳酸钠可以用来制肥皂、洗涤剂等,就是利用了它的去污能力。 自主实验【问题驱动】碳酸钙和碳酸氢钙探究,得出之间怎样实现相互转换呢? 结论 总结实验,【设问】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之间完善理论 怎样实现相互转换呢? 【教师给以肯定并表扬】碳酸氢钠与碳酸氢钙的化学性质相似,受热时也会分解为正盐、水和二氧化碳,请大家自行写出反应方程式。 加热 2NaHCO3=Na2CO3+CO2+H2O 【提示】请大家总结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并利用有关性质解决课前的那个问题。 【问题驱动】 碳酸氢钠也是钠的碳酸盐,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有什么区别呢? 请同学们根据“活动与探究”中给出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表格中的信息,设计实验方案辨别未知的白色固体粉末热的纯碱溶液可以去除物品表面的油污。 【思考与讨论】学生可能回答:碳酸钙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受热分解转换成碳酸钙。 【思考与讨论】学生可能回答:碳酸钠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但是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反应还不知道,但可能会根据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钙的性质推得。 【思考与讨论】回答 【活动与探究6】学生根据“活动与探究”中给出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表格中的信息,设计实验方案辨别未知的白色固体粉末是碳酸钠还是碳酸氢钠。 【学生设计方案】 同学们类比学习的自信心。 培养同学们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层层递进,加大了思维的难度。要求学生根据理论设计实 利用历史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出工业制备 (除创设情境外,共40分钟) 是碳酸钠还是碳酸氢钠。 【转入】许多工业部门,尤其是纺织、肥皂、造纸。玻璃、火药等行业都需要大量用碱。碱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后来发明了索尔维 法进行工业生产,但是技术被少数国家封锁,谋取暴利。后被一名中国人摸索出一套更合理的方法——侯氏制碱法。这人就是侯德榜---是我国也是世界着名的化学家和制碱专家。这“碱”就是今天所学习的碳酸钠,其反应是什么呢?请阅读教材53页-----拓宽视野。 【交流方案】【筛选最佳方案】 【实施方案】 【展示结果】 【学生阅读】满腔热情地阅读,讨论反应。 【总结】:侯氏制碱法的原理。 验,培养学生自学获 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课堂小结 最后,请同学们回顾本节课内容。并检验自己对本节课是够掌握完全。 2分钟 布置作业 【当堂练习】:学案 1分钟 【布置作业】: 练习册(第二节内容) 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一、?碳酸钠的性质 1.????物理性质: 白色的粉末,易溶于水 板书设计 2.????化学性质 a.????与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2CO3+CO2+H2O=2NaHCO3 b.????与某些碱反应 Na2CO3+Ca(OH)2==CaCO3↓+2NaOH c.????与某些盐反应 Na2CO3+CaCl2==CaCO3↓+2NaCl d.??水溶液呈碱性(纯碱)

搜索更多关于: 碳酸钠的性质和应用教学设计与反思 的文档
碳酸钠的性质和应用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tu5a659np2xn8u9whcj4n25q6ny0j004j0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