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进一步创新体制、扩大开放,着力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促进文化发展繁荣,推动中原经济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带动中部地区崛起和服务全国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第二节 战略定位
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集中力量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推进全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提高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建成全国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
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在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探索建立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联动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全国同类地区发展提供示范。
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推进区域互动联动发展,发展壮大城市群,建设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地,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人力资源高地,成为与长江中游地区南北呼应、
9
带动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地带,引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支撑全国发展新的增长极。
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强化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地区资源输出和南北区域交流合作的战略通道功能,促进生产要素集聚;建设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形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挖掘中原历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升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影响力;培育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到2015年,初步形成发展活力彰显、崛起态势强劲的经济区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在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稳步提升,“三化”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减少,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
10
收入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全面提高。
到2020年,建设成为城乡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优良、社会和谐文明,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经济区。粮食生产优势地位更加稳固,工业化、城镇化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实现更高水平的“三化”协调发展。
11
第三章 空间布局
落实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按照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的原则,明确区域主体功能定位,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加快形成“一核四轴两带”放射状、网络化发展格局。
第一节 打造核心发展区域
提升郑州区域中心服务功能,支持郑(州)汴(开封)新区加快发展,深入推进郑(州)汴(开封)一体化,提升郑(州)洛(阳)工业走廊产业和人口集聚水平;推动多层次高效便捷快速通道建设,促进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新乡、焦作、许昌、漯河、济源9市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形成高效率、高品质的组合型城市地区和中原经济区发展的核心区域,引领辐射带动整个区域发展。
第二节 构建“米”字形发展轴
提升陆桥通道和京广通道功能,加快东北西南向和东南西北向运输通道建设,构筑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重点开发地带,形成支撑中原经济区与周边经济区相连接的基本骨架。
沿陇海发展轴。依托陆桥通道,增强三门峡、运城、洛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