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下半年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是( )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A.0~3岁 B.0~6岁 C.0~12岁 D.0~18岁 2.幼儿的认识活动主要以( )为特点。
A.具体性和逻辑性 B.抽象性和逻辑性 C.具体性和形象性 D.抽象性和形象性
3.幼儿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体现了幼儿心理发展具有的特征是( )。 A.稳定性 B.阶段性 C.连续性 D.顺序性
4.一个小女孩看到“夏景”说:“小姐姐坐在河边,天热,她想洗澡,她还想洗脸,因为脸上淌汗。”这个小女孩的想象是( )。
A.经验性想象 B.情境性想象 C.愿望性想象 D.拟人化想象
5.根据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具体运算阶段 C.前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6.近20年来,关于独生子女问题的研究不接受的结论是( )。 A.独生子女发展中,存在某些生活环境上的特殊性 B.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表现出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问题
C.家长的错误教养方式是独生子女个性和社会性问题产生的原因 D.作为一个群体,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社会性存在显著差异 7.下列关于幼儿的听觉偏好趋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就人声和物声而言,新生儿趋向物声
B.就母亲声音和陌生人声音而言,新生儿趋向新鲜的陌生人声音 C.新生儿爱听节奏快的乐曲 D.新生儿爱听柔和的声音
8.以下不属于导致儿童发育迟缓的因素的是( )。 A.不良饮食习惯或饮食不均衡导致的营养不足 B.全身疾病引起的矮小 C.朋友少 D.精神因素
9.幼儿园的一位小朋友在任何状态下都一言不发,对他人普遍缺乏情感反应,胆小,焦虑,言语发育迟缓,经常做刻板、重复的动作,这是( )。
A.缄默症 B.自闭症 C.恐惧症 D.焦虑症
10.四角向中心折及变化是( )的折纸教育活动内容。 A.学前班 B.幼儿园大班 C.幼儿园中班 D.幼儿园小班 二、简答题
11.简述幼儿园教育目标层次间的相互关系。
12.简述家庭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 13.简述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方法。
14.简述学前儿童自觉的行动目的形成的过程。 15.为什么意义记忆比机械记忆效果好? 16.简述言语活动的表现形式。 三、论述题
17.试述情绪对幼儿交往发展的作用。
18.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对学前儿童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 四、材料分析题
19.某报报道:湖南湘潭市一位幼儿家长写信说,他的孙子在幼儿园被保育员体罚,脸上和身上都有明显伤痕,而且弄得大小便失禁。他们向幼儿园投诉,对方虽然道了歉,但态度很不诚恳。李先生的孙子今年3岁,名叫小浩(化名),3月4日进入湘潭某幼儿园,这是当地一家十分有名的民办幼儿园,收费比一般幼儿园高,被人们称为“贵族幼儿园”。陈先生在信中写道:“小浩入园的头两周,虽有些不适应,尚未感觉有太大变化。第三周起,我们逐渐发现孩子回家后时而埋头不语、时而大喊大叫,一提幼儿园就恐惧万分,对任何人都不理不睬,并且大小便失禁。4月9日,我们去幼儿园看孩子,发现孩子两边脸颊各紫了一大块……4月12日,我们到幼儿园接孩子,小浩脸上伤痕依旧。恰此时孩子要小便,我帮他脱下裤子,竟发现大腿两边各有青、紫几块,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其中有一处深深的、特别显眼的指甲印……校长张某还告诉我们说,前两天查夜时,晚上10点半发现小浩一个人坐在床边的痰盂上,很可怜的样子。原来是保育员怕他半夜解手解在床上,所以让他坐痰盂直到解出来为止,是她给孩子穿好裤子抱上床。该园幼儿正常休息时间是8点,可10点多还让孩子坐痰盂,不知道这些‘园丁’良心何在?”
请你结合著名幼儿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谈谈幼儿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实施教育?如何看待教师的体罚行为?
五、活动设计题
20.请为幼儿园大班设计一份“环境保护”的教育主题活动。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2.C【解析】幼儿认识活动表现为具体性和形象性,具体表现在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感知和表象。
3.B【解析】儿童心理的发展与其年龄的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即使都是在幼儿时期,其心理活动的水平也各不相同,这显示出了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征。
4.A【解析】这是小女孩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想象的,属于经验性想象。
5.C【解析】前运算阶段是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可凭借心理符(主要是表象)进行思维,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皮亚杰认为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
6.D【解析】作为一个群体,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社会性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7.D【解析】新生儿对听觉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偏好,趋向于人声;对母亲的声音和陌生人的声音而言,更趋向于母亲的声音;喜欢柔和安定的声音,故选D。
8.C【解析】发育迟缓是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速度放慢或顺序异常等现象。影响儿童生长发育速度,导致发育迟缓的因素有很多:①不良饮食习惯或饮食不均衡导致的营养不足;②全身疾病引起的矮小;③家族性矮小和体质性生长发育迟缓;④精神因素;⑤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⑥甲低、垂体性侏儒、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小于胎龄儿、特发性矮小等。
9.A【解析】儿童缄默症可分全缄默和场面缄默两种:全缄默患儿在任何状态下都一言不发,对他人普遍缺乏情感反应,胆小,焦虑,言语发育迟缓,经常做刻板、重复的动作;场面缄默则是儿童在特定的场面或人物面前出现无言症状。
10.B【解析】幼儿园各年龄班折纸教育活动的内容不相同,四角向中心折及变化是幼儿园大班折纸教育的内容。
二、简答题 11.【答案要点】
幼儿园教育目标层次间的相互关系表现如下:
(1)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指导幼儿园开展教育工作的纲领性目标,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中期目标,即幼儿园小、中、大等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也就是说,在幼儿园教育总目标的指导下,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3)近期目标,也称短期目标,是指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近期目标的制定是为完成最终的目标服务的。短期目标一般是教师在日常生活的教育活动中制定的,往往在月计划和周计划中体现出来。
(4)活动目标,即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在一节课或一次活动中,教师可能会提出这些目标,这个层次的目标通常通过教师的活动计划或教案来体现。在幼儿园教育中,教育总目标要通过上述四个层次的目标才能落实到幼儿身上。目标越小、越具体,目标的实现也就越容易。上述四个层次的目标由抽象到具体构成了幼儿园教育总目标,通过上述层次的转化,使宏观的教育目标真正成为可操作的活动目标,从而促进幼儿个体的发展,最终实现教育目的。
12.【答案要点】
(1)家庭生育决定幼儿的生理基础。
(2)家庭环境影响幼儿的发展:①家庭的物质环境决定幼儿的生活和学习条件;②家庭的精神环境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3)家庭教育是幼儿健康发展的基础,相比较于其他教育形式,家庭教育具有不可代替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强烈的感染性;②特殊的渗透性;③鲜明的针对性;④天然的连续性;⑤特殊的继承性。
13.【答案要点】
为了确保对班级中的每个幼儿都能实施有效的生活和教育管理,使幼儿掌握一定的生活常规和知识技能,从而达到幼儿园保教目标,保教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班级管理方法。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是每个保教人员基本的工作技能。
(1)规则引导法。规则引导法是指用规则引导幼儿行为,使其与集体活动的方向和要求相保持的一种管理方法。其中规则是指幼儿之间,幼儿与保教人员之间,幼儿与环境、材料之间的互动时遵循的准则。这是班级管理中最常使用的方法。
(2)情感沟通法。情感沟通法是指通过激发和利用师生间或幼儿间以及幼儿对环境的情感,以引发或影响幼儿行为的方法。
(3)互动指导法。互动指导法是指幼儿园教师、同伴、环境等相互作用的方法。班级活动过程就是由幼儿与不同对象互动的过程。运用这种方法时,教师要注意对师幼互动指导的适当性、适时性和适度性。
(4)榜样激励法。榜样激励法是指通过树立榜样并引导幼儿学习榜样以规范幼儿行为,从而达成管理目的的方法。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利用具体的正面积极形象和成功的行为做示范,来引导和规范幼儿的行为。
(5)目标指引法。目标指引法是指教师以行为结果作为目标,引导幼儿的行为方向,规范幼儿行为方式的一种管理方法。从行为的预期结果出发,引导幼儿自觉识别行为正误是目标指引法的基本特点。使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所确立的目标要明确具体,有吸引力,而且目标与行为的联系要清晰、具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