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植物栽培学》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
(适用于三年制高职应用生物技术专业)
一、课程的任务
《观赏植物栽培学》是根据我国花卉业迅速发展而专业人才缺乏的实际,为生物类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课。它是以现代生物学、生理学理论为基础,重点研究花卉的分类、生物学特性、繁殖方法、栽培管理及其应用的一门专业课。观赏植物栽培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识别花卉的主要种类;掌握其生物学特性及其生长发育相关的基本理论;掌握常见花卉的繁殖方法、栽培管理技术,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时间分配表
(一)理论教学 序 课 题 号 1 花卉的分类 2 花卉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3 花卉栽培设施 4 花卉的繁殖 5 宿根花卉 6 木本花卉 7 花卉的栽培管理 8 球根花卉 9 仙人掌、多肉植物及水生花卉 10 机动 教 学 时 数 课时 讲课 实践 习题 讨论 8 4 4 12 4 4 14 4 4 8 4 4 4 4 2 2 2 2 2 8 4 8 2 2 12 2 2 11 合 计 (二)教学实习
66 34 32 花卉教学实习1周。包括花卉分类、花卉育苗、设施栽培管理及花卉栽培基本技能训练。
三、课程内容
课题一 花卉的分类
教学目的
学习花卉的分类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在识别和掌握花卉特征、特性基础上,科学地应用花卉布置园林绿地和美化环境。
教学内容
花卉的植物性状特征分类法;植物生态习性分类法;自然分类、经济用途、观赏部位、园林用途分类。
实践教学
花卉的分类。
教学建议
运用花株、球根等实物,边观察边讲解分类,达到深入地掌握分类知识的目的。
课题二 花卉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花卉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了解各类花卉的生育特点,掌握各种花卉的花芽分化时期和规律,为花卉栽培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教学内容
花卉的个体发育:花卉的生命周期,花卉生长年周期,光周期学说,激素平衡学说,阶段发育理论。
花卉分化与环境:花卉分化的诱导因素,花芽分化的类型。
花卉与环境:花朵开放条件,开花的时间节奏
教学建议
1、本章内容是掌握花卉生长、开花习性和栽培技术的基础理论,重点必须阐述清楚。结合实际讲清花卉栽培季节性、地区性的特点。
2、使学生明确只有满足花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才能使花株正常地生长发育。启迪学生若能控制环境条件,则能促进或抑制花卉的生长、开花。
课题三 花卉栽培设施
教学目的
了解花卉的地栽、盆栽和温室栽培,需要相应的条件和设备,由于花卉有着多种生态型,因此,所需设备也不尽相同。
教学内容
花卉的栽培方式:地栽、盆栽、温室栽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