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生产学》复习思考题
一、 名词解释
1群居行为:群体中个体之间发生的各种交互作用。
2、宰前重:被测猪只体重达100公斤后,停食24h(不停水)的空腹体重。 3、眼肌面积: 胴体胸腰椎结合处背最长肌横截面的面积。 4、系水力:值肌肉蛋白质在外力作用下保持水分的能力。 5、肌肉大理石文:指一块肌肉内可见的肌内脂肪。
6、生长速度:一般用仔猪断奶至上市期间体重的平均日增重表示,也可用体重达到100公斤的日龄作为生长速度的指标,或用达到一定日龄时的体重。 7、断奶窝重:断奶时一窝仔猪的总重量。
8、胴体重:屠宰后去头、蹄、尾及内脏,保留板油和肾脏的躯体重量。
9、胴体瘦肉率:将左半胴体进行组织剥离,分为骨骼、皮肤、肌肉和脂肪四种组织,瘦肉量占四种组织总量的百分率。
10、胴体长:在胴体倒挂时从趾骨联合前缘至第一肋骨联合点前缘间的长度。 11、背膘厚:宰后胴体背中线肩部最厚处、胸腰椎结合处和腰荐椎结合处三点膘厚的平均值。
12、总产仔数:指包括死胎和木乃伊在内的出生时仔猪总头数。 13、产活仔数:指出生时活的仔猪数. 14、初产日龄:指母猪头胎产仔的日龄。
15、初生重:指仔猪出生后12h以内称取的重量。 16、出生窝重:指同窝活产仔猪初生重的总和。 17、存活率:产活仔数与断乳仔数的比值。
18、配套系:配套系指通过配合力测定,筛选出的最佳杂交组合中相互配套的品种或品系。
19、假死:有的仔猪产下后呼吸停止,但心脏仍在跳动,称为假死。
20、产仔间隔:母畜的产仔间隔是指母畜2次分娩之间的间隔天数,又称为胎间距。
21、育种值:影响表型值的各项因素中只有基因的加性效应可以遗传,故称为育种值。
22、选择反应:选择所引起的群体表型值均数的变化称为选择反应。 23、哺乳仔猪:指从出生至断奶前的仔猪。
24、断奶仔猪:指仔猪从断奶至70日龄左右的仔猪。 25、育成猪:指70日龄至4月龄留种用的猪。
26、后备公猪:指5月龄至初配前留作种用的公猪。 27、后备母猪:指5月龄至初配前留作种用的母猪。 28、种公猪:凡已参加配种的公猪均称为种公猪。 29、初产母猪:指生产第一胎仔猪的青年母猪。 30、经产母猪:指生产两胎和两胎以上的母猪。
31、基础母猪:指一胎产仔经鉴定合格,留作种用的母猪。 32、空怀母猪:指仔猪断奶后至再次妊娠前的母猪。 33、妊娠母猪:指从卵子受精开始至分娩前的母猪。 34、哺乳母猪:指分娩开始至仔猪断奶前的母猪。
35、SPF猪:无特定病原猪。是指在母猪临产前采用剖腹取胎或无菌接产获得仔猪,然后在无菌状态下把仔猪送往隔离的仔猪舍内,与非SPF猪隔离饲养,以至
它们能自然产生下一代SPF猪。用这种方法所得到的猪群称之为SPF猪群。 36、基因与环境的互作:在两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个体表现优劣顺序上的差异。 37、年生产力:母猪年生产力是指每头母猪一年能提供多少断奶仔猪数和体重。 38、PSE:指猪宰后呈现苍白颜色(pale)、质地松软(soft)和汁液渗出(exudative)特征的肌肉。
39、DFD猪肉:猪宰后,肌肉呈现暗红色(dark)、质地坚硬(firm)、肌肉表面干燥(dry)的特征,是DFD猪肉。
40、腿臀比例:沿腰椎与荐椎结合处的垂直线切下的腿臀重占胴体重的比例。 41、工厂化养猪:现代养猪生产是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设施装备养猪产业,按照工业生产方式进行集约化养猪生产,通常称之为工厂化养猪。
42、一次断奶:当仔猪达到预定断奶日龄时,将母猪隔出,仔猪留原圈饲养。 二、 填空
1、猪属于哺乳动物,偶蹄类,(猪科);
2、我国地方品种猪性成熟一般是(4-5)月龄,6~8月龄初次配种; 3、猪的平均妊娠期为(114)天;
4、中国优良地方猪种,公猪3月龄开始产生精子,母猪4月龄开始发情排卵,比国外品种早(3)个月;
5、猪是常年发情的多胎高产动物,一年能分娩(两胎),如早期断奶,则可提高年产胎次;
6、猪(食性广),饲料利用率高;
7、猪是杂食动物,因而能充分利用各种动植物和矿物质饲料,但猪对食物有选择性,能辨别口味,特别喜爱(甜食); 8、猪对饲料的转化效率仅次于(鸡),而高于牛、羊,对饲料中的能量和蛋白质利用率高。
9、猪生长期短、周转快,(积脂)力强;
10、猪嗅觉灵敏据测定猪,猪对气味的识别能力高于狗(1 )倍,比人高7~8倍。
11、仔猪在生后几小时便能鉴别气味,依靠( 嗅觉 )寻找乳头,在3天内就能固定乳头。
12、猪的视觉很弱,(缺乏 )精确的辨别能力,视距、视野范围小,不靠近物体看不见东西。
13、猪对自然地理、气候等条件的适应性强,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家畜之一,除因(宗教)和社会习俗等原因而禁止养猪的地区外,凡有人类生存的地方都可养猪。
14、冷应激对猪影响很大,当环境温度低于猪的临界温度时,其采食量增加,增重减慢,饲料利用率(降低),打颤、挤堆,进而死亡。
15、猪是爱清洁的动物,采食、睡眠和(排粪尿)都有特定的位置。 16、猪属于平衡(灵活)的神经类型,易于调教。 17、猪的采食行为包括摄食与(饮水 ),并具有各种年龄特征。 18、猪生来就具有拱土的遗传特性,拱土觅食是猪(采食行为)的一个突出特征。 19、猪的采食是有竞争性的,群饲的猪比单饲的猪吃得(多,吃得快),增重也快。
20、猪白天采食6~8次,比夜间多1~3次,每次采食持续时间10~20min,限饲时少于(10min)。
21、猪饮水量是相当大的,仔猪出生后需要饮水,吃料时饮水量约为干料的(2-3)倍。
22、猪的群体行为是指猪群中个体之间发生的各种(交互作用)。 23、争斗行为包括(进攻防御 )、躲避和守势等行为。
24、猪的争斗形式包括(咬对方的头部)和在舍饲猪群中咬尾。 25、猪的性行为包括发情、(求偶)和交配行为。
26、母性行为包括(分娩前后)母猪的一系列行为,如絮窝、哺乳及其他抚育仔猪的活动等。
27、母仔之间是通过(嗅觉)、听觉和视觉来相互识别和联系,猪的叫声是一种联络信号。 28、据1986年《中国猪品种志》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中国现有地方猪种(48)个。
29、太湖猪以繁殖力高而著称于世,是全球猪种中(产仔数)最高的一个品种。 30、金华猪以(肉质好)、适宜腌制火腿和腊肉而著称。
31、荣昌猪的鬃质优良,鬃毛以洁白光泽、刚韧质优载誉国内外,是中国地方猪种少有的(白色)猪种之一。
32、内江猪具有适应性强和一般(配合力)高的优点。
33、国外母猪通常发情不太明显,配种较难,产仔数少,长白猪和大白猪经产母猪产仔数为11~12.5头,杜洛克、皮特兰和汉普夏一般不足(12(9-12.5)头。 34、国外品种猪肉质欠佳,肉的口感、嫩度、风味不及中国地方品种猪,出现(灰白色(PSE))和暗黑肉(DFD)的比例较高。
35、在国外,三元杂交中,大白猪常作母本或( 第一 )父本;
36、长白猪原名兰德瑞斯,其在国外三元杂交中常作为第一父本或母本。但其肉质欠佳,氟烷阳性率在国外引进猪种中仅次于(皮特兰猪 ); 37、杜洛克猪在杂交利用中常作为(终端父本 ),能较大幅度提高育肥猪胴体瘦肉率,且肉质好。
38、后裔测定可靠,但(世代间隔)长; 39、同胞测定信息量大,但可靠性差;
40、个体测定世代间隔短,可靠,但数量有限;
41、母猪的繁殖力是养猪生产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指标)。
42、种猪主要的生产环节包括配种、妊娠、分娩、哺乳和(断奶)。 43、提高公猪精液品质和配种能力,应经常保持营养、(运动)、配种利用三者的平衡,若失去平衡,就会产生不良的结果。
44、根据公猪一年内的配种任务,公猪的饲喂方式分为两种,即一贯加强的饲养方式和(配种季节加强 )的饲养方式。
45、公猪的最适初配年龄为,小型早熟品种在(7—8 )月龄、体重75千克左右。 46、公猪的最适初配年龄为,大中型品种在( 9—10)月龄、体重100千克为宜。 47、母猪一个性周期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发情前期、(发情期 )、发情后期和休情期。
48、精液品质评定包括数量、气味、颜色、精子形态、密度、(活力 )六项指标。 49、实际生产中,必须注意的是过度限制能量水平对后备母猪性成熟不利,适当的能量有利于性成熟,能量太高(延迟 )性成熟年龄,抑制性器官发育,严重者可不发情。
50、为了增加排卵数,往往在性成熟后发情期至配种前进行(催情补饲 ),但这种效应仅限于采食量偏低的母猪。
51、妊娠母猪的饲养技术,目前国际上流行有三种方法:即恒量饲喂、间隙饲喂和(阶段饲喂)。 52、缬氨酸是近年来受到重视的一个重要氨基酸,它主要对泌乳母猪有重要的营养意义。许多研究表明:Val/lys比值达到(115%--120% ),而另一种支链氨基酸――异亮氨酸与Lys的最佳比值则为94%。 53、早期断奶的好处有(增加母猪年产仔窝数和断奶仔猪数)和提高饲料利用率。 54、哺乳仔猪(断奶一周后 )开始诱饲,诱饲期可以利用仔猪的模仿行为,采用开口料每窝仔猪选一头强制给料,当母猪采食时,该仔猪可采食开口料,其它则随同采食。
55、仔猪断奶可采用一次断奶、分期断奶和(逐渐断奶)的方法。 56、脂类在仔猪饲粮中的添加目的是增加饲粮能量浓度。早期断奶仔猪脂肪利用率较低,但为了更好地制粒和减少粉尘,一般添加量为(5%-6% )。
57、在正常情况下,体重10――100 kg的猪对铜的需要量为3――6mg/千克,一般的饲料足以满足。但有相当多的试验表明日粮铜水平达到(125-250 mg/千克)时可提高日增重。 三、选择题
1、猪对食物有选择性,能辨别口味,特别喜爱(A ); A、甜食;B、苦味;C、鲜味;D、咸味;
2、猪视觉很弱,缺乏精确的辨别能力,视距、视野范围小,不靠近物体就看不见东西。辩色能力也(A )。
A、差、B、好;C、较好;D、很好
3、据观察,生长猪在采食过程中不排粪,饱食后约(B )左右开始排粪1~2次; A、2min、B、5min;C、10min;D、15min
4、仔猪昼夜休息时间平均60%~70%,种猪(C ),母猪80%~85%,肥育猪70%~85%。
A、50%、B、60%;C、70%;D、80%
5、国外引进品种,在中国标准饲养条件下,20~90千克育肥期平均日增重(B),高的可达800可以上,饲料转化率2.5~3.0:1。
A、500~600克、B、650~750克;C、750~850克;D、900克以上
6、国外品种核心群猪生长速度更快,育肥期平均日增重可达900~1000克,饲料转化率低于(B)。
A、2.4:1、B、2.5:1;C、2.6:1;D、2.7:1
7、国外品种体重90千克时的屠宰率可达(B )以上;背膘薄,一般小于2cm。 A、65%~70%、B、70%~72%;C、75%;D、80%
8、国外品种体重,在合理的饲养条件下,90千克屠宰时的胴体瘦肉率为60%以上,优秀的达到(A)以上。
A、65%、B、70%;C、75%;D、80%
9、杜洛克猪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体质强健、抗逆性较强、肉质较好等优点。在二元杂交中一般作为父本,在三元杂交中多作终端(B); A、本;B、父本;C、父本和母本;D、什么都不作; 10、皮特兰猪肉质欠佳,肌纤维较粗,氟烷阳性率高,易发生猪应激综合征(PSS),产生(A)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