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北京市各区2018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8:47:2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C.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2.身居陋室的刘禹锡和采菊东篱的陶渊明都名垂青史,请你结合甲乙两段内容,说一说他们相同的人生情趣。(2分)

答:

答案:

10.(2分)只是由于我(住在居室里的人)品德美好,就不感到居室简陋了。 11. A(2分)

12.(2分)共同点:他们都不追求物质,安贫乐道、淡泊名利;都不愿世俗同流合污,志趣高洁。(每点1分)

【2018 平谷二模】

(二)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12—14题。(共8分)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节选)

【乙】

①②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③④⑤⑥

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⑦⑧⑨⑩

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节选)

【注】①[径北]一直往北。②[少(shāo)]通“稍”。③[川] 河水。④[睥睨(pì nì)]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

⑤[梁欐(lì)]栋梁,这里指架支着的梁栋。⑥[堡坞(wù)]小城堡,此处是指由山石天然形成的。⑦[洞然]深深的样子。⑧[箭]指竹子。⑨[数(cù)]密。⑩[偃(yàn)]倒伏。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2)良久乃已 良: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翻译: (2)环之可上,望甚远 翻译:

14.甲、乙两文都是以作者的 ① 为线索,记叙了亲身经历的山川景物。 “小石潭”和“小石城山”都是被遗弃于 ② 的美好风物,但作者从这些无人关注、无人欣赏的山水发现它们奇异之美:甲文中“小石潭”的“奇”在“全石以为底”,乙文中“小石城山”的“奇”在“ ③ ”。作者借助山水来比喻自己,抒发 ④ 。(①②④空用自己话回答,③空用原文回答)(4分)

答案:

9

12. (1)可:大约 (2)良:很 (共2分。共2题,每题1分)

13. (1)(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 (共2分。共2题,每题1分)

14.①游踪 ② 荒远地区 ③山石天然形成城堡 ④抒发被贬的抑郁、悲愤之情 (共4分。共4空,每空1分)

【2018 房山二模】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5题。(10分)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②

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

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择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dài)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

⑦⑧

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选自《第八届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①信:真的。②志:记。③冀:希望。④盍:何不。⑤迨:等到。⑥蹉跎:光阴消逝,事无进展。⑦请铭之坐右:请让我把你的话当做座右铭。坐,通“座”。⑧炯戒:明显的警戒。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而君变色以去 去: .(2)虽欲改励 虽: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翻译: (2)几欲拒人千里之外 翻译:

14.下面词语或短句中的“故”与“李生故寻王生”一句中的“故”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温故知新 B.明知故问 C.桓侯故使人问之 D.沾亲带故 15.结合选文中李生关于善学者的认识,评价你自己是否符合善学者的要求,并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4分) 答:

答案:

11. 答案: (1)离开。(2)即使,纵然。

评分:本题2分,每个小题1分。 13. 答案:

(1)王生更恼怒,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 (2)几乎想要把人拒绝在千里之外。

评分:本题2分,每个小题1分。准确翻译出“益”“愠”“还”“走”,意思正确,语句通顺即可。 14. 答案:C

评分:本题2分。

15. 答案示例一: 我不是一个善学者。我不能做到学思结合(善于思考)、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学而不厌。

答案示例二:我是一个善学者。我能做到学思结合(善于思考)、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学而不厌。

10

评分标准:本题共4分,能做出判断1分,理由说出三个且符合文中李生观点3分。若理由中有“善于记忆”或“不善于记忆”则这一点理由和前面的判断均不得分。

【2018 昌平二模】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6-11题。(共13分)

【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苏轼徙知徐州》

(苏轼)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奔走,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遂筑东南长堤。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宋史?苏轼传》)

1[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注:○

6.阅读【甲】文画横线句,展开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在你脑海中所呈现的图景。(1分)

答:________

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念无与为乐者 念:________ .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________ ..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

答:________

9.苏轼一生屡遭贬谪,【甲】【乙】两文都是他在贬谪之地所作。同样是对月抒怀,【甲】文中他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乙】文则借月夜美景排遣胸中的 ? ,表现出他旷达的胸怀。【丙】文记载了苏轼被贬徐州时,在洪水泛溢“城将败”之际,他采取驱赶富人回城、 ? 、让官吏分堵守护等措施保全了徐州城。由此看来,他虽身处逆境,却具有“ ? ”(用《岳阳楼记》中的语句)的11

胸襟。(4分)

10.初三即将毕业分离,同学们舍不得三年的情谊,在这个特殊时期,谈谈你对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的认识。(2分)

答:________

11.古诗文中还有很多描写月亮的诗句,请你再写出连续的两句。(2分)

答:________ ,________

答案:

6.答案示例:皎洁的月光倾斜在朱红色的楼阁上,它在慢慢游走,穿过低垂的雕花窗户,月光被窗棂分割、打碎成无数条细碎的光带,照着没有睡意的人。(1分) 7.答案:想 一起 (2分)

8.答案示例:月光照在庭院中,像一潭清水似的清澈透明。(2分)

9. 答案示例:①苦闷 ? 调动守城军队,修筑长堤拦截洪水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共4分)

10. 答案:月亮有圆就有缺,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的悲欢离合也是如此。同窗三年的我们

即将分别,这是人生中的必然,我们也不必为此伤心难过。 (2分) 11.答案示例:浮光跃金,静影沉璧。(2分)

【2018 顺义二模】

9. 阅读文言文《醉翁亭记》,回答问题。(8分)

醉翁亭记

(宋)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杂然而前陈者 推陈出新 ..

B. 翼然临于泉上 身临其境 ..C. 饮少辄醉 浅尝辄止 ..

D. 佳木秀而繁阴 一峰独秀 ..

(2)下面是某同学对文中划线句的理解,其中有两处明显错误,请你指出并将其翻译正确。(4分)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像排成队列一样的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你拉着我,我拉着你,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

答:① ②

12

北京市各区2018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ugvb2ns424bptb11x4w7g2499iozz00mjl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