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选;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以物质的用途为载体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反应过程中是否有元素化合价变化来分析解答,明确元素化合价是解本题关键,结合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易错点是选项C,氢氧化铁胶体的产生过程不涉及化合价的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3.B 【解析】 【详解】
A. SO2缓慢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因为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与氢氧化钠反应而使红色褪去,结论不正确,A项错误; B. 对于平衡2NO2(g)
N2O4(g),升高温度,气体颜色加深,二氧化氮浓度增大,说明反应平衡向逆反
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项正确;
C. 能使淀粉-KI溶液变蓝的黄色溶液不一定含有Br2,可能含有Fe3+,C项错误;
D. 乙醇易挥发,若产生的气体Y中含有乙醇和二氧化硫,乙醇和二氧化硫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无法证明气体Y中一定含有乙烯,D项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C项是易错点,要注意Fe3+也为黄色溶液,且具有氧化性,可以氧化I-转化为I2使淀粉变蓝。平时做题要多思考,多总结,将知识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4.D 【解析】 【分析】
-1g c水(OH-)越小,c水(OH-)越大,酸或碱抑制水电离,含有弱离子的盐促进水电离,且酸中c(H+)越大、碱中c(OH-)越大,其抑制水电离程度越大,则 c水(OH-)越小,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M点水电离出的c水(OH-)为10-11.1mol/L,P点水电离出的c水(OH-)为10-5.4mol/L,水的电离程度M<P,故A错误;
B.水解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P点至Q点溶液中c(OH-)依次增大,则
Kh1c(HX?)c(HX?)c(OH?)=×=?依次减小,故B错误;
c(X2?)c(X2?)c(OH?)c(OH)C.N点到Q点,加入的NaOH逐渐增多,溶液的pH逐渐增大,故C错误;
D.P点溶质为Na2X,溶液中存在质子守恒,c(OH-)=c(H+)+c(HX-)+2c(H2X),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明确图象曲线变化的含义为解答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B,要注意电离平衡常数、水解平衡常数、水的离子积常数、溶度积等常数都是只与温度有关的数据,温度不变,这些常数不变。 5.D 【解析】 【分析】
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生成阴阳离子而导电,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以分子存在,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生成阴阳离子而导电,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以分子存在,所以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KOH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所以是离子化合物,与其状态、溶解性强弱、其水溶液是否导电都无关, 答案选D。 6.B 【解析】 【详解】
A项、Ca(OH)2为离子化合物,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故A正确; B项、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不含有化学键,故B正确;
C项、Ca(OH)2为离子化合物,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故C正确; D项、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新键的形成,故D正确; 故选B。 7.C 【解析】 【详解】
A.亚硫酸为酸性,其pH小于7,与图象不符,发生Cl2+H2SO3+H2O=2Cl-+4H++SO42-后,随着氯气的通入,pH会降低,直到亚硫酸反应完全,pH不变,故A错误;
B.NaAlO2溶液中通入HCl气体,发生H++AlO2-+H2O=Al(OH)3↓、Al(OH)3+3H+=Al3++3H2O,图中上升与下降段对应的横坐标长度之比应为1:3,故B错误;
C.向少量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发生Fe+2FeCl3=3FeCl2,则Fe元素的质量增加,Cl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Cl的质量分数减小,至反应结束不再变化,故C正确;
D.BaSO4饱和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加硫酸钠,硫酸根离子浓度增大,溶解平衡逆向移动,溶解度减小,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8.B 【解析】 【详解】
A.过氧化钙的化学式是CaO2,故A错误;
B.过氧化钠或过氧化钙跟水的反应:2H2O+2Na2O2=4NaOH+O2↑,2H2O+2CaO2=2Ca(OH)2+O2↑,都是1mol过氧化物跟足量水反应都生成0.5mol氧气,故B正确;
C.过氧化钙中阴离子为过氧根离子,过氧化钙中阴阳离子数之比为1:1,故C错误; D.过氧化钙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故D错误; 答案选B。 9.C 【解析】 【分析】
根据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可知左边是原电池,右边是电解池。 【详解】
A.d连的是原电池的正极,所以为电解池的阳极,电极反应式:PbSO4+2H2O-2e-=PbO2+4H++SO42-,正确; B.根据Pb+PbO2+2H2SO=2PbSO4+2H2O,转移2mol电子,则消耗2mol硫酸,所以当电路中转移0.2 mol电子时,Ⅰ中消耗的H2SO4为0.2mol,正确;
C.K闭合时,Ⅱ是电解池,阴离子移向阳极,d是阳极,所以SO4向d电极迁移,错误;
D.K闭合一段时间后,Ⅱ中发生了充电反应:2PbSO4+2H2O = Pb+PbO2+2H2SO,c、d电极上的PbSO4分别转化为Pb和PbO2,所以可单独作为原电池,d电极上附着PbO2,放电时得到电子,为正极,正确; 故选C。 10.B
【解析】A、Cu与S生成难溶物是CuS,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B、此溶液显碱性,这些离子大量共存,故正确;C、氯水中Cl2和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把SO32-氧化成SO42-,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D、HCO3
-
2+
2-
2-与H+反应生成CO2,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
11.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燃料电池通氧气的极为正极,则b电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4H++O2+4e-=2H2O,故A正确;
B.电路中有4mol电子发生转移,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约消耗标准状况下空气22.4L×5=112L,故B错误;
4mol=1mol,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L,则大4C.硫酸盐还原菌可以将有机物氧化成二氧化碳,而硫氧化菌可以将硫氢根离子氧化成硫酸根离子,则两种细菌存在,就会循环把有机物氧化成CO2 放出电子,故C正确;
D.负极上HS-在硫氧化菌作用下转化为SO42-,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是HS-+4H2O-8e-=SO42-+9H+,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点睛】
考查原电池工作原理以及应用知识,注意知识的迁移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12.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因为加入过量的铁粉,反应生成Fe(NO3)2,加入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A错误; B、Cu+2Fe3+=Cu2++2Fe2+,溶液变蓝,但没有黑色固体出现,B错误;
C、铝表面产生氧化铝,因为氧化铝的熔点比铝的高,因此出现熔化而不滴落,C错误;
D、MgSO4溶液加入NaOH,生成Mg(OH)2,再加入CuSO4溶液,出现蓝色沉淀,即Mg(OH)2+Cu2+=Cu(OH)2+Mg2,化学反应向更难溶的方向进行,即Cu(OH)2的溶度积小于Mg(OH)2,D正确; 故合理选项为D。 13.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回收厨余垃圾油脂部分可用于制备生物燃料,但不能用于提取食用油,故A错误;
B.油脂由碳、氢、氧元素组成,氨基酸最少由碳、氢、氧、氮元素组成,回收废油脂用于提炼氨基酸不符合质量守恒,故B错误;
C.使用的纸张至少含有30%的再生纤维,故再生纸是对废旧纤维的回收利用,可节约资源,故C正确; D.废旧电池含重金属,深度填埋会使重金属离子进入土壤和水体中,造成水源和土壤污染,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多从环保和健康的角度分析垃圾分类回收,提倡可持续发展。 14.D 【解析】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