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十六 小石潭记
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人,著名文学家,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柳河东集》。本文按浏览的顺序生动地描写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寄情山水) 1、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① 点面结合。如写石:“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 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③ 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俶尔远逝”是动。
④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鱼,实为写水。
2、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3、“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观鱼时和游览到最后所描写的景物可看出作者的心情发生了变化,你认为作者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可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理解分析)
被贬心中愤懑凄苦,只好寄情山水,获得暂时的快乐,一经环境的触发,又忧伤悲凉。
4、文中提到“乐”字,这跟全文的情调协调吗?说说你的理解。
作者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政治上失意的抑郁心情,因此当他听到水声时,当他看到鱼儿“往来翕忽”的游态时,他感到自然间的乐趣,心情也变得欢快起来,成为作者当时心情的反衬,跟全文的忧伤凄苦的基调形成了对立的统一,从而更有力地揭示了痛苦的深度。 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的氛围,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6、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7、永州之贬,一贬就是10年,这是柳宗元人生的一大转折。而这转折却造就了他辉煌的文学成就和成熟的哲学思想,他的永州奇文也为永州这座历史名城增光添彩。由此,你感悟到什么?请把你的感想写下来。 “祸兮,福之所倚。”困顿之时,仍不懈的探索,书写性灵,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自会留下瑰丽的一页。
十七 记承天寺夜游
选自《东坡志林》,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本文把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美妙的月色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宁静清滢、离尘脱俗的美好意境,表达了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1、如何理解闲人? “闲人”,即清闲的人。它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它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2、如何理解闲人? “闲人”,即清闲的人。它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它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3、文中写“竹柏影”,实际上是从侧面描写什么! 描写月色的轻盈荡漾。
4、文中写了哪两个人?他们有什么相同点?
苏轼和张怀民。共同点:被贬官黄州,心情抑郁,仍思进取。 5、“欣然起行”中“欣然”一词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欣然的意思是高兴地样子。作者虽被贬官,但仍能高兴的赏月,可见其乐观豁达的性格特点。 6、“月色入户”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作用?
拟人。生动地写出月光似乎懂得作者的寂寞无聊的心情,悄悄地进门来与他做伴。
7、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
绘景: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修辞:比喻。 作用:生动形象,如临其境。特点:皎洁、澄清、透明
8、本文所用的表达方式有哪些?请给本文划分结构并写出层意。 本文所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景物描写、抒情。 9、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
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 10、“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些安慰。最后一句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对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同时也流露出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
十八 阿里山纪行
作者吴功正,当代作家、文艺评论家。本文通过移步换景,形象地描绘了浏览阿里山所见的迷人风光,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由衷地赞美“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会起来的共同愿望。
十九 美丽的西双版纳
作者按总分结构展开描绘,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二十 蓝蓝的威尼斯
本文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介绍了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赞颂了中意两国人民悠久而深厚的友谊。
诵读欣赏
望岳
唐代诗人杜甫
1、以“望”字着笔,重在描写望山的所见所感,以简劲的诗句写出了泰山的雄伟气势,显示出诗人蓬勃向上的朝气。
2、颔联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钟”运用拟人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运用夸张,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3、颈联写凝望之景。意思是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的心胸为之荡漾,归鸟进入眼帘,时已薄暮。 4、“凌”“览(俯视)”既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 5、尾联取《孟子》入诗,具有象征性和启发性,既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也表现了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钱塘湖春行
唐代诗人白居易
1、以“行”为线索,以“春”为着眼点,写出了西湖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2、颔联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的景象。颈联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的景象。这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景色给予人的感受。 3、“争暖树”“啄春泥”说明天气乍暖还寒,写出了春光给自然界带来的活力。 4、“渐欲”野花渐开渐多,“没马蹄”点出草浅。“行不足”是爱的体现,同时也照应了题目。
登飞来峰
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1、抒写自己在山上最高层时心中的感受。
2、鸡鸣日出是传闻之景,同时也是诗人美好前程的象征。 3、“不畏”道出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4、“浮云”既是实写,也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表达诗人的蔑视之情。“最高层”字面上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口语交际
假如我是导游
(一)导游词的写法:
1、将自己的热情融入景观的介绍中:体现在称呼(朋友们)、人称(我们)、礼貌用语(请)等。
2、要注意景物的神似,运用恰当的比喻等修辞手法,引起游客的遐想。
3、在介绍景观时,要穿插进与景物有关的人文知识,以丰富解说的内容,激发游客的游览兴趣。
4、注意面对不同的游客,运用不同风格的语言技巧调节气氛。如中学生、年轻人、老年人等。
(二)导游词示例: 例 李中水上森林导游词
首先欢迎大家来到我们富饶的泰州地区号称“江苏威尼斯”的水乡城市-兴化,游览我们美丽的李中水上森林,我是景区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或××。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将由我来为大家服务,提前预祝大家有个愉快的旅程。(提醒游客上木筏的注意事项)
名著推荐与阅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小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描写国内战争,第二部分描写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
作品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充满了革命的理想主义色彩和英雄主义的格调(受冬妮娅和朱赫来的影响)。作为一个新时代的英雄,他身上表现了这样的人格特征:敢于向命运挑战,自强不息,奋发向上,有坚定不移的信念,顽强坚韧的意志。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明确的人生目标。
2、小说为什么要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来作书名?
小说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严峻考验,从一个普通的工人子弟成长为一个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小说中有这样一句话:“钢铁是在旺火和骤冷中炼成的”意思是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是在同敌人以及各种困难的斗争中成长起来的。所以作者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来作书名。 3、《筑路》是全书的一个精彩片段。写自然环境:深秋的萧瑟、凄冷,秋雨、泥泞,渲染了一个令人抑郁不快的氛围,营造了一个恶劣的劳动环境,反衬出筑路者不畏艰难困苦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写社会环境,表现时代特征:筑路者恶劣的生活条件,反映出苏维埃政权初创时期的坚辛;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显示了时代环境的艰险。险恶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成了考验每一个革命者的试金石。
4、筑路者面临哪些困难?他们面对这些困难采取了什么态度?表现了什么精神?
⑴恶劣的劳动环境和生活条件:秋雨,泥泞,寒冷,饥饿; ⑵物资匮乏:没有枕木、没有运输工具,小火车头需要大修; ⑶尖锐的阶级斗争:匪徒,肃反,开小差。
面对这些困难,筑路者,特别是积极分子,以惊人的毅力和无比顽强的意志同困难进行斗争,表现了不畏艰难困苦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5、在《生命的意义》一章中,保尔是在什么情况下思考生命的意义的?他为什么想的那样深刻?
保尔是在病愈后,在烈士墓前面对新生和缅怀烈士时对生命的价值进行思考的。因为保尔自己就多次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这段名言就是他自己光辉一生的写照,所以他想得那样深刻。
文中松林、监狱 、医院、广场、墓地,一系列环境描写应子营造了肃穆悲壮的气氛,象征革命者的博大胸怀和永不衰败的革命情操。 6、保尔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保尔精神的核心是个体生命无私地奉献于社会,他将个人的命运与激流勇进的事业相结合,理想和信仰是保尔精神的根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