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舱旅客每人可以免费托运两件重23公斤的行李。
B.近日,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2013年度“全球最具权力女性榜”显示,德国总理默克尔连续三年问鼎冠军,包括彭丽媛在内的9名中国人榜上有名。
C.目前,我国饮用水的标准不统一,生产企业不仅无所适从,公众也容易引起质疑,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D.蛋白质是构成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基础。近年来,生物学家在解释细胞如何制造蛋白质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但很少有人对蛋白质降解的问题感兴趣。
答案:13.B(计日程功:工作进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计算。形容进展快,有把握按时完成。A望文生义。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C重复赘余。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D不合语境。曾几何时:指没过多久。)
14.A(B项句式杂糅;C项偷换主语,应把自挪到“湖南”前面;D项“粥具有很好的食欲”搭配不当。)
3.A.(A.继而:关联副词,前后两事紧紧相连,常与“始而”、“先是”搭配。B谦词误用。忝列门墙,谦辞,表示自己愧在师门。C“遏止”应该换为“遏制”,“遏止”已经表示停止,就不能再有“住”搭配。 D望文生义。披:披露;沥:往下滴。比喻开诚相见,也形容极尽忠诚。)
4. D(A句式杂糅,或“集??于一身”,或“肩负??责任”。B不合逻辑,强加因果。C成分残缺,“追溯到16世纪北美的印地安人”后加“时期”。)
3. D(A项成分残缺,应在“对人体危害很大”前加上“这些物质”。B项句式杂糅。可以把“较为合适”去掉。C项“提前”和“预报”重复。)
13、B (A.是不能使群众信服,语意相反,应为“不负众望”。 B.当平常的人或
平常的事情看待。多用于否定句。C.比喻学问、技艺由浅入深,达到一定的造诣。D.强调主观心态的小心谨慎,不指客观情况的危急。)
14、D 15、D(A.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对象错。B.晨钟暮鼓: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望文生义。C.指由于生活舒适,终日无所事事,养得大腹便便,肥头大耳的样子,贬义词。D.河梁:桥,指送别。代指依依惜别)
16、B(A.“日前”表示几天前,事情已结束。C.“不透明的暗箱操作”重复。D.“每年9月至10月的米亚罗”是“旅游的黄金季节”,搭配不当。) 4.C。(A.“主要”和“以??为主”重复。B.“不仅”位置不当,递进关系也不恰当。D.缺主语,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文明与提高也不搭配。)
13.A(纵横捭阖:指在政治或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拉拢。B.褒贬失当。龙飞凤舞:多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应为“信笔涂鸦”。 C.左支右绌: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应为“左右逢源”。D.见微知著:意指看到微小的苗头,就知道可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比喻小中见大。不合逻辑。应为“数往知来”。)
14.D(A.句式杂糅。应该为“以??为借口”或“以??名义。 B.成分残缺。在“力量不足”后加“等问题”。 C.搭配不当。“展示”与“信息”不搭配。)
13.B(A.“提高??状况”搭配不当,可把“提高”改为“改善”,或把“经济状况”改为“生活水平”。“缓解问题”也不搭配。C、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出台是总体规划”,应删去“出台”前面的“的”。D、关联词使用不当,应该把“虽然”改为“除了”,去掉“但是”。)
10
14.D.(A“争夺冠亚军”不合常理; B 改为在兰考县弃婴收养所火灾成为公众关注焦点以后;C应为对消除市场的“恐慌心理”有积极作用。)
15.C (A、指才能比别人稍强,也是年龄大或资格老的自谦说法。)
16.A风生水起:比喻事情做得特别好,一定的时间里就发展得特别快,迅速壮大起来或是产生意料之外的效果。(B.人未到成年但已经不是儿童;C添枝加叶:比喻叙述或转述时,夸张渲染,随意增添原本没有的内容。)
3. D【解析】A纲举目张:纲,鱼网上的总绳;举,提起。把大绳子一提起来,一个个网眼就都张开。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文章条理分明。 B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指要顾及别人的脸面。C 穿凿附会:意思是指生拉硬扯,非常牵强的解释。D 火烧眉毛:比喻事到眼前,非常急迫。这里形容“有些人遇到啥事儿都爱急”,可用“心急火燎”。
4. B【解析】A “突然”和“猝”意义重复,C 缺主语,D一面对两面。 13. C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A.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大当,一无所得。也指冒险行事,使自己蒙受损失。B.严阵以待: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的敌人。D.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遇遇灾难。)
14. D(A.暗换主语,“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的主语是“他”。B.主客倒置。“茅盾文学奖对于公众”应是“公众对于茅盾文学奖”。成分残缺。缺少“阻碍”的宾语中心语。C.成分赘余。“当务之急”的“务”与“工作”表意重复。)
1. D (D项不置可否,不说对,也不说不对,与语境不和。A对簿公堂,在法庭上受审问。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B.乔迁之喜:贺人迁居或贺人官职升迁之辞。C. 判若云泥:高低差别就像天上的云彩和地下的泥土那样悬殊。)
2. A.(B.语序不当 C. 成分残缺,“能否在指定区域落下来”的主语不是“嫦娥三号的‘刹车’时间”。 D杂糅、指代不明
4、C(A成分残缺,句首加“针对”或将“的”改为“了”B句式杂糅,主动句与被动句杂糅在一起,去掉“对”或“被” D搭配不当,应该是“物质的损失和精神的损伤)
12题。A巧舌如簧是贬义成语。
13答案:A.蹉跎岁月:光阴白白地过去。望文生义。(B.同室操戈:自家人动刀枪。比喻兄弟自相残杀。也泛指内部斗争。同室:同住在一个房子里,这里指自家人。操:拿。C.泥沙俱下:泥土和沙子一同随水冲了下来。比喻人或事物好坏混杂在一起。D.涉笔成趣:指一动笔就趣味盎然。形容有很高的写作功力。涉笔:指动笔写作或绘画。趣:趣味。)
14.题D。 15答案:A(B项,搭配不当,“治理??问题”;C项,语序不当,应将“自从”调至“新生代农民工”前;D项,成分残缺,“呈现”后残缺了宾语中心词。)
13.D(A、变本加厉: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这里用来修饰“参拜”,不恰当,可以用“丧心病狂”。B、述而不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在句子中,明星们的“述”并不是阐述别人的学说。用在这里属望文生义。C、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伪情来迷惑、取悦他人。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用在这里属误用贬义词。D、离经叛道:指偏离或背叛正统的学说和学派。)
14.A(B、成分赘余,删掉“以”或“凭借”。C、结构混乱,“《生死疲劳》”应该放在介词“自”的后面。D、成分残缺,“全域城市化”后应加“为目标”。)
3.D 【A式微:指事物由兴盛而衰落。B“两张皮”:比喻原本紧密关联的事物却相互脱离、各不相干的状况。C走马灯:比喻来往穿梭不停的事物。D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这里根据前面讲要真抓实干,应该改为“花拳绣腿”(比喻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价值的做法)】
4.C(A “很大原因是因为??”杂糅,删去“因为”。B“而且”改为“反而”。D“子孙后代不答应”与“海峡两岸的人民不答应”两者语序颠倒。) 4.A 5.A 13. D(A.推襟送抱:襟、抱,指心意。向对方表示殷勤的心意。B.白首如新:两个人交往很久了,但还不能相互了解对方,就像是刚认识的人一样。望文生义。C.远求骐骥:骐骥,良马,到远方去寻求良马。比喻各处访求人材。不合语境。D. 胶柱鼓瑟:
11
柱,瑟上调节声音的短木。瑟,一种古乐器。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符合语境。)
14、A (B、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C、“重温日本将绝不发动战争”缺少宾语中心词。D、搭配不当 “获得”和“举办地”不搭配。)
16.选B B项,雇佣军:原来指不顾国家民族利益和一切后果而受雇于任何国家或民族并为之作战的职业士兵。本句是指拿了业主的经费而忠心为业主干活的单位。A项,“因而”应为“反而”。因而:表示结果;反而: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和常情。C项,粉墨登场:比喻坏人乔装打扮登上政治舞台。此处应改为“出台”。出台:(政策、措施等)公布或予以实施。D项,惊鸿一瞥:意思是人或者物,只是匆匆看了一眼,却给人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
17.选C A项,成分残缺,导致句意不明,应在“并重回”前加“使之”;B项,句式杂糅,应删去“具有”或“不可小视”;D项,搭配不当,“非洲大陆”成为“国家”不搭配,应将“国家”改为“新大陆”或“地方”。
13.C 14.B 13.A(虚与委蛇: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付。B.萍飘蓬转:比喻远离家乡,在外漂泊。C.寅吃卯粮:比喻经济困难,收入不够支出,预先支用了以后的进项。D.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14.B(A.结构混乱,改成“还有城管人员执法过程中做法粗暴”。 C.重复累赘。“达到”“实现”删除一个。D.成分残缺,在“扩大”后加“等问题”。)
2.CA.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B.石破天惊:多用来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C.泥沙俱下:泥土和沙石跟着水一起流了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一同显现出来。
4.DA“两件重23公斤的行李”有歧义。B“问鼎”比喻在比赛或竞争中夺取第一名。与“冠军”重复。C“生产企业不仅无所适从,公众也容易引起质疑”改为“不仅生产企业无所适从,也容易引起公众质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