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制度、契约与组织》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8 3:39:5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经济发展中的主次因素

菲吕伯顿和瑞切特《制度和经济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的中心问题定义为“制度对经济绩效的作用”;

科斯:制度对交易成本影响水平的重要作用;

制度就像是一个过滤器,它决定了决策者所能得到的机会; 难以获得的机会被附加了“制度税”,这种税在某些情况下高得使这类机会不可能得到。

制度的变化能产生新的机会组合。

制度的变迁在一些情况下源于政治力量的变化。除了政治因素,要解释制度安排的兴起与衰落必须求诸于非制度因素。 资源禀赋在塑造制度安排中的重要作用。

资源禀赋:包括但不限于普通资源、天气、地质、水文和 其他地理条件;

制度:人们为方便合作而做出的安排。

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非制度因素的重要性要高于以后的发展阶段的 重要性。在经济发展的后期阶段,产生了众多的上下层制度安排以引导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的初期由于缺乏这些安排,使得资源禀赋的作用突出。 制度从原始状态诞生的时间和地点。

古典经济学:没有忽视经济发展问题,但是古典经济学家似乎没有建立一个真正系统、综合的处理经济发展问题的方法(亚当斯密、马尔萨斯、李嘉图);

新古典经济学:不太提及经济发展的问题,占据经济学家思想的是,成熟市场在解决资源分配和收入问题中的作用;

大萧条时期:凯恩斯的通论(为什么一个成熟的市场体系会发生大萧条这样的事件?),本身不涉及经济发展的问题,着重于经济总量之间的相互联系(总储蓄与总投资、以及它们与总收入之间的联系),以说明经济波动而不是实际增长。

哈罗德和多马:试图理解充分就业条件下导致国民收入和劳动供给增长的因素。没有考虑制度上的差异以及其他资源禀赋的变化。 他们将经济的增长建立在劳动和资本的供给上,采用了经济绩效的资源禀赋的观点。

1. 劳动的增长是由人口决定的变量,而人口的增长却被简单的假

定而为解释。

2. 资本的增长认为部分是外生的,部分是内生的。 (1) 内生部分来源于凯恩斯主义阐明的GNP对投资的作用; (2) 外生部分来源于凯恩斯主义假定固定储蓄的边际投资倾向和收

入的边际储蓄倾向。

但是,他们忽略了因技术、制度以及其他禀赋差异所导致的经济增长。 企业家的作用就是改变新古典生产函数,而这部分取决于制度变迁。 熊彼特:

将制度安排看作是时间过程中的一些事实,并在其分析中认为它们是外生的,只具有短暂的重要性,因为它们随着人口和时间的变化而改变。没有费力对制度的作用进行清晰分析和实证检验。

刘易斯:注重研究在追求增长时增长源泉和不同社会之绩效的差异。他讨论了产权对激励的重要性,富裕对人口变化的重要性。 刘易斯和熊彼特的著作都赋予制度性的增长源泉以更大的作用,但都未能对发展理论的实质产生重大的影响。 索罗:

强化了资本和劳动供应不足以解释总产出的看法,他指出,总产出的增长比土地和劳动供应的增长要快。因此,增长还存在其他的源泉。 索罗认为技术是一个重要的但容易被忽视的变量。技术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索罗没有讨论。(技术与投资无关)

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将技术变化速度的重要差异归因于制度。提出了两个引起技术快速变化的原因:巨大的市场规模和完善的产权(从本质上来说,具有制度特征)。

制度引起了经济绩效的改变,并且这一判断受到历史事实的支持。经济绩效随技术的快速变化而提高,技术变化又得到大规模市场和更完善的产权制度的支持。制度成为了主导的决定力量。

技术,也即专业化的分工引起了大规模的市场,大规模的市场又产生了更多的技术变化,但是技术变化容易被复制,所以有效地产权制度的改进是必须的。

非制度因素在诺斯强调的制度安排中的重要作用。

市场规模和产权不是外生的,而是由其他因素(非制度因素)引起的。 循环论证:

运输成本降低——市场规模扩大——技术变化——运输成本降低

财富和人口的增长产生了更大的市场——更大的市场刺激了技术的变化——技术变化通过影像财富和人口导致了技术变化

要做出一般的解释,注意力应放在自身不被定义为技术进步的产生技术进步的因素上,市场规模自身从根本上由技术变化决定。 分工以及其他的技术进步限制了市场的规模。(p92) 产权的改善能够增强人们将资源用于促进生产力的意愿。 诺思认为,界定清晰地产权制度使进行创新和发明更有利可图。 作者的观点:产权的产生和明晰化是对创造和改变产权的预期收益所做的反应。(例子,土著美国人的土地家庭所有制)

非制度因素(资源禀赋)可能是制度变迁的更为重要的源泉。 究竟哪一个源泉(制度的还是非制度的?)产生了技术变化或经济变化,这取决于一系列的条件,其中重要的是制度和资源的相对可塑性,如果制度是高度可塑的,则制度更可能由非制度因素(如资源供应)内生决定。

通过改变制度安排,(在一定成本下)资源供应也可以增加或改变。 制度因素和非制度因素相互影响。

经济发展的早期(抛开原始需要的差异并且制度和技术还未开始),发展速度存在地理差异的原因探索:

初始禀赋是一个真正的解释经济发展过程差异的外在原因,打破了循环因果关系。

一旦经济开始发展并持续时,初始禀赋对经济持续发展的影响力就会减弱,原因:

搜索更多关于: 《制度、契约与组织》解析 的文档
《制度、契约与组织》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usey78ps9423gi8flzr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