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两者正确的一面共同构成了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理论。这两大学派都对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作出了杰出的理论贡献。
2、主要理论基础: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仍然是景观学派研究的基础理论,此外还有景观生态学理论、地带周期律理论。
地球——自然带——自然区——自然亚区——?——土地系统——土地类型——立地(site),立地是地域生态分异的最小单位。 ......
3、代表人物:代表人物帕萨格(S Psaaarge)、贝尔格、卡列尼斯克、伊萨钦科、美国的索尔(Sauer1889—1975)等
前2人即景观学派代表、卡列尼斯克人则是普通自然地理学学派的代表人物。
资料:西格弗里德·帕萨格(1866—1958)是赫特纳的同时代人和李希霍芬的学生,属于第二代。他是近代地理学的少数创建人之一。他于1953年获得地球学会(GesellschaftfürErdkunde)李特尔奖章,1956年在他九十二岁去世前不久,又接受汉堡大学名誉博士的称号。
他强烈反对戴维斯研究地形的方法。戴维斯于1908—1909年在柏林大学讲学之后,这种方法风行德国。他的这种强烈反对,表现在1912年出版的《地形发生学》一书中;他在这本书里揭露了戴维斯体系的缺陷,特别是从关注景观实际的地理学家观点来进行揭露。在这本书中,他首次介绍了他在以后二十五年的博洽著作中不断发展的景观学观点。
在1919—1920年出版的三卷本《景观学基础》和1921—1930年分为五个部分出版的《比较景观学》(VergleichendeLands-chaftskunde)两书中得到透辟的阐述。他说:主要的世界区域——景观带,主要是由气候决定的,在这些景观带内存在着四级景观实体。他在1923年出版的简短导论,清楚地概括了这个问题(《地球景观带:自然与文化》〈DieLandschaftsgürtelderErde:Naturundkultur〉,布累斯劳,1929年第二版)。
这是他在三十年代研究文化地理和文化景观意义的开始。他发展了四种空间力量——空间、人类、文化、历史的观念,以及文化地理学是研究人及其劳动成果在创造文化景观或人为景观中的影响的观念。他极力主张,景观对人类占有者心理的影响,应该是文化景观的命题之一;他创造和发展了城市景观的观念,在1930年写了一本关于这个题目的小册子(《地球上的城市景观》。
他的第一部主要著作(共四卷)名为《景观学基础》(1919—1920),第一卷讨论景观的个别或单元要素;这是一份条顿式的详细一览表,显然会使美国的戴维斯和鲍曼两人感到厌烦。可是它是第二卷的绪言,第二卷讨论景观现象的起因、海洋、大气、植物和动物;第三卷讨论地形的起源(侵蚀和沉积过程与它们在不同气候区的不同作用);第四卷讨论在景观中看到的人的工作成果。 1947年,卡列斯尼克出版了他的名著《普通地理学原理》。这本标志着普通自然地理学发展高峰的著作,比较注重各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还特别辟有专门章节讨论地理壳的综合特征:人类与地理环境、地球景观壳的发展、地球的一般地理规律和地理景观等等。这些论题都包含着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理。
伊萨钦科在1957—1959年间来我国讲授“自然地理学原理”,系统地叙述了原苏联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地域分异规律、景观学说、自然区划理论。伊萨钦科这次讲学活动,不仅打开了我国当代综合自然地理研究的局面,而且使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理论更系统化了。他的讲稿后来编印成书,至今仍是本学科一本极有参考价值的文献。
资料:索尔(Sauer1889—1975)美国人文地理学中景观学派代表人物,主张地理学应研究自然与文化景观的形成、演变、特征,而不在于研究人类对环境的适应,著有《景观形态学》一书。
三、生态学派:
1、概念内涵:从生态观点出发,将人作为地球表面的一个因素看待,着重点研究人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关系,即人地关系。人地关系是生态学派研究的主题(黄秉维)。
2、主要理论基础及代表人物:
(1)德国:F.Ratzel拉采尔,创立人类地理学,侧重于研究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拉氏的《人类地理学》阐述了地理环境对人类分布和迁徙的作用。(中国古代)
(2)美国:辛普尔 享丁顿:环境决定论;巴罗斯的生态学派
拉采尔的学生、美国森普尔女士在20世纪初系统地阐述了环境对人类的支配作用;另一个美国地理学者亨廷顿著《文明与气候》和《人文地理学》,详述了气候决定论。(欧美尤其是西欧)
生态调节论的宣扬者是美国巴罗斯,他认为地理学应该人文化,成为人类生态学。他同时也是地理学用生态方法参与实际工作的开创者。环境派的决定论观点到20世纪中已被遏止。
资料:巴罗斯(Barrows1877—1960) 是美国地理学中人类生态学派的代表,曾任地理研究最活跃的芝加哥大学地理系主任。他提出人类生态学的思想,他说\我们的所谓地理讲解大部分不是地理,若讲真正的地理,就必须从头至尾是一种按人地关系正常顺序的解释性论述,即地理学的目的不在于探索环境性质,而在于探索人类对环境的反应,自然条件只能联系着人去研究。这一思想已经越来越受到现今地理工作者的重视和理解。巴罗斯的地理实践也是丰富的,他参加过美国的土地类型调查、资源调查、水土保持和自然规划等工作。
环境影响人类
(3)法国:白兰士 白吕纳:环境惑然论
人类可以征服环境
20世纪最初的20年,欧美各国出现了对环境决定论的怀疑和否定,人地相关的可能论和生态调节论应运而生。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维达尔·白兰士及其弟子白吕纳。维达尔认为地理学的任务是阐述自然和人文条件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白吕纳的观点更为明确,说“环境虽足以影响人类之活动,人类亦有操纵与征服环境之能力”。
资料:保尔·维达尔·德·拉·白兰士(PaulVidaldelaBlache1845—1918)是法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巴黎大学地理学教授。他主张\或然论\,认为自然为人类的居住规定了界限,并提供了可能性。但是人们对这些条件的反应或适应,则按照自己传统的生活方式而不同。他的思想使法国地理学摆脱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束缚,没有产生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尖锐对立,也没有陷入到自然中找人生答案的困境。他还提出\生活方式\的概念。他认为生活方式即指文化,是人类集团成员所学习到的传统品质,是民族的制度、风俗、态度、目的以及技能的复合体,
它是决定某一特定的人类集团将选择由自然提供的可能性的基本因素。\生活方式\的概念为社会文化地理的研究确定了较明确的对象和范畴。维达尔还十分重视小区域的研究,直接注意人及其周围的紧密关系,认为这是训练地理学家的最好途径。他的思想对以后出现的地理学的土地研究、局地地理学研究是有启发作用的。总之,他给法国地理学留下了一个良好的传统,使法国地理学没有遭至其他欧洲国家所出现的一系列争论和麻烦,无论是社会文化地理还是自然地理研究都比较深入。他的代表作是《人生地理学原理》(1921),此外还有《法国地理大纲》(1903 年)、《东部法国》等书。
让·白吕纳(Jean.Brunhes1869—1930) 维达尔传统的继承者和最优秀的学生。他称得上是所处时代的欧洲最优秀的人文地理学家之一。他的主要学术思想是把人文地理学的领域缩小到只涉及人类对环境的占有和利用上。他提出人地学基本事实三纲六目的分类思想。其内容是:第一纲:地面建设事业的非生产者,包括房屋和道路两目,涉及聚落地理、城市地理和交通地理。第二纲:动植物的利用事业,包括耕种和畜牧两目,涉及气候学、农业地理和畜牧地理。第三纲:经济上破坏的事实,包括伐林渔捕和采矿两目,破坏和保护资源问题及工业地理学。他主张人地相关论、或然论,但他把人类对自然提供可能性的选择归于人的心理、物质欲望等,看不到人的社会存在、社会生产关系对人的行为的决定性作用,从而陷入唯意志论。他著有《历史地理学》、《法国人文地理》等书。
但白氏的人地关系理论只停留在地理哲学的阶段
中国:吴传均等:人地地域关系系统理论
现代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既有继承性,又有新发展,更富有生命力。人地关系优化调控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
四、区位学派
1、概念内涵:
地理区位是同地理位置有联系又有差别的概念。区位一词除解释作空间内的位置以外,还有布置和为特定目的而联系的地区两重意义。所以,区位的概念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