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金属铝与强酸、强碱的反应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第二高级中学 李莉
一、使用教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二、实验器材 铝粉、氢氧化钠固体、试管、试管架、稀盐酸试剂瓶、装蒸馏水的洗瓶(因实验条件有限,没有蒸馏水,所以实验过程中用的水都是怡宝牌的纯净水)、锥形瓶、研钵、烧杯、药匙、镊子、火柴、石棉网、橡胶塞、胶头滴管、冷玻璃片、气球、抹布 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 实验改进 1.药品状态 2.人教版课本 铝片 本实验 铝粉 药品向氢氧化钠溶液中直接加入铝片 先加铝粉和氢氧化钠固体粉末,添 加后加水 顺序 试管 锥形瓶(垫上石棉网) 3.装置改进 本实验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了改进与创新:1.用铝粉代替铝片。因为固体与固体的反应速率主要取决于接触面积,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所以用铝粉代替铝片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氢氧化钠固体事先已经用研钵研磨成粉末状,也是考虑到固体与固体的反应速率的原因,使两者充分混合。2.药品添加顺序:人教版课本是直接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铝片,强调溶液,在本实验中改为对比实验,分为两步,先加铝粉和氢氧化钠固体粉末,振荡,观察现象,后加水,通过对比实验得出水在这个反应中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进而可以得出金属铝与强碱溶液发生反应的实质。3.用锥形瓶代替试管。因试管内壁较小,可能造成铝粉与氢氧化钠固体粉末接触不充分,也可能反应过于剧烈,造成喷溅,腐蚀桌子,所以用容量较大的锥形瓶(垫上石棉网)更安全,更容易观察现象。
学生对于本实验进行的改进:1.用针管代替胶头滴管。2.用气球来收集产生的气体。实验装置用品简单,来源广。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
从生活情境中引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学生交流讨论制定实验方案,学生分组实验合作探究金属铝的性质,分别探究金属铝与盐酸以及与强碱的反应,
第 1 页 共 3 页
进而得出金属铝与强碱溶液发生反应的实质,并通过性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铝制品不宜长期用来蒸煮或存放酸性、碱性食物。
五、实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铝与强酸、强碱溶液的反应重要性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交流讨论、分组合作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进一步了解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观察能力和合作探究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创新,合作交流的科学探究的化学核心素养,从而激发藏族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和整洁意识,让化学更好地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服务。
六、实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金属铝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铝与强碱溶液反应的实质及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七、实验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学生们已经学习了金属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而且对于探究金属铝的性质奠定了基础。铝及其铝制品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鉴于藏区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生活情境引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学生交流讨论制定实验方案,学生分组实验合作探究金属铝的性质,分别探究金属铝与盐酸以及与强碱的反应,进而得出金属铝与强碱溶液发生反应的实质,并通过性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铝制品不宜长期用来蒸煮或存放酸性、碱性食物。
八、实验教学过程
1.生活情境引入:铝制品为什么不宜长期用来蒸煮或存放酸性、碱性食物? 2.学生分组实验合作探究:师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探究金属铝的性质,并通过对实验的改进,对比实验得出水在金属铝与强碱反应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进而得出金属铝与强碱溶液反应的实质。
3.实验改进:从3个方面对人教版课本教材进行改进。 4.学以致用: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开始的情境问题。
九、实验效果评价
1.从学生的角度:①激发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进一步理解了Al与强碱溶液反应的实质。知道了水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后书写方程式的时候在反应物中就不会再忘记写H2O 了,生成物中也不会再错写成O2。
第 2 页 共 3 页
③提高了动手操作的能力。
2.从教师的角度:(1)收获: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提出问题→交流讨论→实验探究→归纳总结。
②通过对比实验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注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科学创新的核心素养。
(2)不足与改进:①Al与强碱溶液反应的方程式出现错误少了。但还有写错的,后面还要继续跟进,争取学生都会。
②有部分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热情不够。接下来要和学生谈心了解一下情况。 ③本节为实验探究课,将学生分组讨论、探究,虽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时间较难把握,以后这方面还要加强。
十、板书设计
探究金属铝与强酸、强碱的反应
一、探究金属Al与稀盐酸反应
2Al +6HCl = 2AlCl3 +3H2↑ 放热反应 二、探究金属Al与NaOH反应 (1)Al粉与NaOH固体不反应
(2)2Al +2NaOH +2H2O = 2NaAlO2+ 3H2 ↑ 放热反应 三、实验改进 实验改进 药品状态 药品添加顺序 装置改进 人教版课本 铝片 本实验 铝粉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直接加入铝片 先加铝粉和氢氧化钠固体粉末,后加水 试管 锥形瓶(垫上石棉网) 学生对于本实验的改进:1.用针管代替胶头滴管。
2.用气球来收集产生的气体。
第 3 页 共 3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