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区)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全真模拟考试试题 附 解析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公文主题要求“以意役法”,其含义不包括( )。 A.要讲究“一文一事” B.主题一经确定就调动一切手段来表现它 C.与主题无关的材料要统统删去 D.文章的开关、结尾、分层、划段应突出主题的需要 2、某县级政府为了提高本县的中考成绩.将辖区内两所初中列为重点学校.并给予政府倾斜. 该县级政府的做法( )。 A.合法,县级政府有权自主管理 B.合法,有助于校际教育质暈竞争 C.不合法,不能设置重点校和非重点校 D.不合法,应该平均分配各类教育资料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教育战略目标。下列关于教育战略目标的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到2020年,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B.到2020年,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C.到2020年,终身教育体系全面形成 D.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4、在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有两种领导方式运用得比较多,一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另一种是( )的领导方式。 A.“学生中心” B.“教师中心” C.“德育中心” D.“集体中心” 5、教师的积极评价不会有效地改变学生的( )。 A.自我认知的倾向性 B.自主行为的调控力 C.需要
D.风格和技能
6、班主任苏老师发现,承担本班数学教学任 务的林老师经常让学生罚站.面対这种惆况, 苏老师应该( )。
A.严厉批评林老师.责令其立即改正
B.耐心与林老师交流,探讨更好的学生管理办法
C.学习借鉴林老师的做法,提升自己的课堂管理能力
D.尊里林老师的主动权,不干预林老师的这种课堂管理行为 7、率领蒙古土尔扈特部万里回归祖国的民族英雄是( )。 A.伊桑阿 B.渥巴锡 C.尹湛纳希 D.嘎达梅林
8、某初级中学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学生收取补课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有权责令该校退还所收费用的是( )。
A.教育行政机关 B.纪检部门
C.公安机关 D.物价部门
9、某中学校长对素质教育检查组说:“我们学校对素质教育十分重视,课外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有科技小组,美术小组,音乐小组。但现在学生正在上课,下午课外活动时,请你们指导。该校长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 A.不正确,素质教育不等于课外活动 B.不正确,素质教育不包括兴趣小组 C.正确,素质教育要开展课外活动 D.正确,素质教育要组建兴趣小组
10、中学生王某上课玩手机,被班主任李某当场没收,王某课后向李某承认错误并要求归还其手机,被李某以王某违反校规为由拒绝,李某的做法( )。
A.正确,学校规章应该人人遵守 B.正确,教师有惩戒学生的权利 C.不正确,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 D.不正确,应上交学校予以销毁
1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的相关规定.某地拟设立一所新学校.下列不属于该学校设立必备条件是( )。
A.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B.有充足的生源 C.有合格的教师 D.有稳定的经费来源
第 1 页 共 5 页
12、对教师“廉洁从教要求具体内容不包括( )。
A.不在学生面前抱怨自己的薪酬 B.不收取学生及家长的任何礼物 C.校外兼职不得影响本职工作 D.不贪占公共和他人钱物
1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明教师遵守下列哪一条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
A.廉洁从教 B.关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为人师表
14、( )主管全国的教师工作。
A.国务院
B.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C.全国人大
D.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
15、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国家鼓励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缺乏教师的学校任教,其身份是( )。
A.志愿者 B.实习者 C.兼职者 D.见习者
16、人民法院审判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案件,应当由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审判员或者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依法组成少年法庭进行。对于( )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A.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B.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 C.已满15周岁不满17周岁 D.已满18周岁不满20周岁
17、我们常说的“书香门第”中的“书香”是指( )。
A.书的香味 B.植物的气味 C.文化素养 D.贵族传统
18、一直受学生喜欢的韩老师每次板书后,习惯性的将剩余的粉笔头“潇洒地”投降教室后面的垃圾桶,只要一投中就会引起学生啧啧称赞,此举被很多学生模仿,现已成为学生们课后常玩的一个游戏--“旋风粉笔”。这表明韩老师要注重( )。
A.加强职业归属感 B.道德心里优化 C.增强职业安全感 D.道德行为内化
19、教师的批评与不赞扬,与学生的学习成绩( )。
A.存在正相关 B.关系不明显 C.存在负相关 D.有利有弊
20、一个身穿工商行政管理制服的人从集贸市场走出来。根据以上陈述,可做出下列哪项判断?( )
A.这个人一定是该市场的管理人员 B.这个人一定是上级派来的检查人员 C.这个人一定是来买东西的市场管理人员 D.这个人可能是其他市场的管理人员 21、某中学化学老师宋某正组织学生上实验课,学生李某因借用坐在实验桌对面的同学的的钢笔,碰倒了酒精灯,酒精溅在本组同学韩某的手上并燃烧,致使韩某手部皮肤被灼伤。在这起事故中,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是( )。
A.学校和宋某 B.宋某和李某的监护人 C.学校和李某的监护人 D.李某的监护人和韩某的监护人
22、某校的校训是“卓越立于全面,广博产生精专”体现的教育理念是( )。
A.开拓创新 B.全面发展 C.自主发货 D.因材施教
23、教育者要在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24、保险公司X正在考虑发行一种新的保单,为那些身患困扰老年人疾病的老年人提供他们要求的服务。该保单的保险费必须足够低廉以吸引顾客。因此,X公司将为从保单中得到的收入不足以支付将要产生的索赔而忧虑。
以下哪一种策略将最有可能把X公司在该保单上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 A.吸引那些将在未来很多年里都不可能提出要求从该保单中获益的中年顾客 B.仅向那些年幼时没有得过任何严重疾病的个人提供保险
C.在该项保单中提供比在其他成本更低的保单中数量更多的服务 D.仅向那些被其他保险公司在类似的保险项目中拒绝的人提供保险
25、学习成绩一般的晓丽在县舞蹈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 班会上, 班主任吴老师表扬了她: “一花一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 ”这表明吴老师关注( )。
第 2 页 共 5 页
A. 学生的个性发展 B. 学生的品行发展 C. 学生的知识习得 D. 学生的身心健康
26、下列对《资治通鉴》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总结了许多治国经验供封建统治者借鉴
B.书中按年月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420多年的历史 C.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D.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7、康老师经常在班上开展“成语知识竞赛”“ 辩论赛” 等活动,营造运用语文知识的情景 ,康老师的做法有利于( )。
A.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B.发展学生的互补 性 C.促逬教师专业发展. D.减轻教师工作压 力
28、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 )。
A.主要部分 B.基本部分 C.主要途径 D.基本阶段
29、在中国农历中,每月的第一天叫做( )。
A.朔日 B.望日 C.既望 D.晦日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4分,共42分)
1、材料: 没有任何借口 在西点,长官曾问我: “你为什么不把鞋擦亮?” ,我说, “我
太忙,没时间擦。 ”这样的 回答得到的只能是一顿训斥。正确的回答只能是“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 ” “没有任何借口” 是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 它强化的是每一位学员想尽办 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任何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其 目的是为了让学员学会适应压力,培养他们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它让每一个学员懂得: 工作中是没有任何借口的,失败是没有任何借口的,人生也没有任何借口。 “没有任何借口”看起来似乎很绝对、很不公平,但是人生并不是永远公平的。西点就 是要让学员明白:无论遭遇什么样的环境,都必须学会对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学员在校时 只是年轻的军校学生,但是日后肩负的却是自己和其他人的生死存亡乃至整个国家的安全。 在生死关头, 你
还能到哪里去找借口?哪怕最后找到了失败的借口又能如何? “没有任何借 口”的训练,让西点学员养成了毫不畏惧的决心、坚强的毅力、完美的执行力以及在限定时 间内把握每一分每一秒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的信心和信念。 但是,不幸的是,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或那样的借口。借口在我们的 耳畔窃窃私语,告诉我们不能做某事或做不好某事的理由,它们好像是“理智的声音” 、 “合 情合理的解释” ,冠冕而堂皇。上班迟到了,会有“路上堵车” 、 “手表停了” 、 “今天家里事 太多”等等借口;业务拓展不开、工作无业绩,会有“制度不行” 、 “政策不好”或“我已经 尽力了”等等借口;事情做砸了有借口,任务没完成有借口。只要有心去找,借口无处不在。 做不好一件事情,完不成一项任务,有成千上万条借口在那儿响应你、声援你、支持你,抱 怨、 推诿、 迁怒、 愤世嫉俗成了最好的解脱。 借口就是一张敷衍别人、 原谅自己的 “挡箭牌” , 就是一副掩饰弱点、推卸责任的“万能器” 。有多少人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如何寻找 一个合适的借口上,而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和责任啊! (摘编自【美】费拉尔凯普《没有任何 借口》 ) (1)没有任何借口中的“借口”在文中的意思?
(2)结合文本,分析“没有任何借口。 ”这一行为准则对人品格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2、从最根本的意义上来说,文学是一项寻求认同的事业--作者通过写作来寻求理解,寻觅知音,而读者则通过阅读,来发现作者并与他们建立认同。作家通过区分不同的读者类型,针对特定的阅读对象,使用相应的语言和叙事策略,为他们提供读物,从而获得读者和市场的认同。但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写作,不仅考虑现实的读者,同时也在向未来和可能的读者寻求认同。比如说,在文学出版、印刷、传播很不发达的古代社会中,作家们的作品在当世的传播受到极大的限制。对古代的作者而言,他们的写作大多没有任何商业报酬,也很少现实的读者。正因为如此,他们只有对未来的读者加以想象,才能获得写作的基本动力。所谓的“文章千古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而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作家的写作也向未来敞开,当时不为人知,在后世却成为一代经典的作品,即便是在近现代文学史上也比比皆是。所以说,文学本身就具有某种“待访”的性质:作家有点像是在茫茫大海上建立岛屿的人,而读者则像是航海者和旅行者。作家之所以在孤寂中建立岛屿,当然是希望有一天能与他们的读者相遇。对于另一些作家来说,他们的目光也会投向过去。他们试图与那些早已不在人世的文学先辈们进行对话。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在与先驱者所确立的文学标准对话。当然,他们也是在跟自己内心的目标进行对话。每一个优秀的作家,心中都有一个隐秘而清晰的目标。读者和社会的认同、商业上的成功是一回事,而能否接近和达到这个目标,则是另一回事。就中国文学而言,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等人确立了古典文学的标准,而鲁迅先生则代表了近现代以来中国文学和思想的新高度。也可以说,我们实际上面对着两个伟大的传统。我们置身于这两个传统之中,受到它们的护佑,分享它们的文学资源,向它们表达敬意,同时也在与它们进行对话,并尝试着做出新的文学变革。因此,任何有价值的写作,都是对传统的某种回应,即便是对传统的质疑
第 3 页 共 5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