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侵权责任法 复习整理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2:40:2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理论性考点

一、侵权责任的功能 1.填补损害

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 2.预防损害

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积极的规范作用 3.教育与惩戒作用

原则上不惩戒,但法的否定评价和义务性作为具有警戒作用 4.分担损失与平衡社会利益 赔偿是社会再分配的一种方式

二、归责原则理论

1.归责原则是指以何种根据或基础确认和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

2.我国采取二元规则体系。一般侵权适用过错责任;特殊侵权适用无过错责任。 过错责任中,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的基础是其过错;

无过错责任中,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的基础是危险和特殊的法律关系。 3.过错原则

(1)定义:过错是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的伦理和正义性基础。 (2)特征

主观归责原则;

过错为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表明行为人的过错大小对责任范围具有决定性作用。 ※过错推定

法律推定行为人有过错,举证倒置,增强了法律对受害人的保护。属于过错责任原则的一部分。 4.无过错原则

合理性:高度危险/先前行为(控制力)/优势地位 特征:适用对象特殊规定/构成要件,不考虑过错 意义:保护弱势地位受害人的利益。

三、公平责任评价

不是归责原则,但仍在侵权责任法有着分配损失的作用。 1. 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侵权责任法规定为侵权原则);

公平责任的适用没有条件的限定,“公平”本身也没有相关学理上的解释,在实务上易导致法官权力的滥用,法官可能基于方便、人情或者其他原因从宽适用此条款。

2.没有具体的案件适用对象; 3.不符合对案件的认识规律。

实质上让财产的有无多寡成为民事责任的归责标准。

四、侵权责任要件

0.法:三要件 德:四要件

1.加害行为

(1)定义:行为人实施的加害于受害人民事权益的不法行为,不具有意思表示要素,是事实行为。

(2)分类:狭义侵权行为(行为人自己实施的加害行为) 准侵权行为(由他人对其造成损害负有赔偿等义务的人实施的行为) (3)内容

①是行为人或被监护人、雇员实施的行为 ②在本质上具有不法性

③所侵害的是受害人的民事权益 (4)意思表示

法律行为:依意思表示为要素,并依该表示的内容发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侵权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具有权利义务效果的法定性。 2.损害 (1)定义

受害人一方因他人的侵害行为而遭受的人身、财产方面的不利后果。 ※精神损害与财产损害的区别 (为个人归纳)

①财产和人身侵害/人身权、特定人格关系等 ②全部实际损害/严重 3.因果关系

加害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引起与被引起关系 4.过错

(1)定义:一种可归责的心理状态 本质上具有不正当性 (2)过失的判断标准:理性人应达到的注意义务的程度

五、隐私权与名誉权的区别 1.名誉权

自然人:道德品质、生活作风等社会评价 法人、非法人组织:商誉 侵害名誉权要件

a、散布他人道德品质、生活作风的情况 b 、散布情况不真实 c、有损他人名誉 2.隐私权

自然人对个人秘密和个人私生活进行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1)私生活不受侵扰或公开

(2)个人信息不被随意泄露或公开

(3)法律限制:基于社会或公众利益的需求而公开他人的信息 保护对象;行为构成;法律限制(个人归纳)

六、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竞合

行为人同一行为既违反侵权责任法规定,符合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又违反合同

法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符合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从而产生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相互冲突。 1.构成要件

①当事人之间存在合同关系 ②一方实施违约行为,同时也造成了侵权法上的损害(侵害了履行利益之外的权益)

a、两个请求权,有权选择 b、一旦选定,不能更改,亦不能另行起诉c、如未选择,法院可为其确定 2.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 (1)归责原则不同 (2)举证责任不同

(3)义务内容不同 (约定义务/法定义务) (4)时效

(5)责任构成和免责条件

(6)责任方式不同 如支付违约金

(7)责任范围不同 违约:可预期/侵权:实际损失和合理的间接损失 (8)对第三人责任不同 (9)诉讼管辖不同

七、惩罚性赔偿

(1)定义:法律对特定情况下的加害行为规定的具有惩罚性的金钱赔偿。 (2)侵权责任法规定:明知产品存在缺陷仍然生产、销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

八、用人者责任·职务活动范围 1.前提:存在雇佣关系 2.用人者支配被用人者活动 3.被用人者是为用人者利益活动

数人共同侵权

类型 共同侵权 构成要件 责任承担 免责 主体复数性 连带责任 共同故意/过失/行为直接结合 结果统一性 无、限制能力: 侵权责任 不要求意思联络 主体复数性 具体侵权人不确定 行为同一或相继 连带责任 证明: 自己未侵权 具体谁侵权 共同侵权sp (教唆、帮助) 共同危险行为 原因叠加行为 分别侵权行为 均具有过错/危险,过错内容基本相同 结果统一性 原因整体推定性 主体复数性 行为分别性(足以) 结果同一性 原因叠加推定性 主体复数性 行为分别性(不足以) 结果同一性 连带责任 能够确定: 各自相应 难以确定: 平均承担

抗辩事由

类型 正当理由 正当防卫 1.对象条件 不法侵害/实施者/必要措施 2.目的条件 保护防卫 3.时间条件 4.限度条件 1.保护本、三、公利益 2.存在紧迫危险 3.必要限度 人身/公共利益/公序良俗、公共道德 条件 超过必要限度: 适当责任 责任承担 紧急避险 自然原因: 适当补偿 超过必要限度: 适当责任 受害人同意 1.受害人事先明示的真实的意思表示 2.行为人主观善意 3.不超过同意的范围和限度 4.受害人之同意不违反法律与公序良俗 1.目的 保护自己利益 自助 2.情势 情势紧急无法公济 3.对象 债务人财产、人身 4.限度 必要限度 外来原因 不可抗力 1.不可预见 2.不可避免并不能克服 一般侵权: 具体判断原因力 特殊侵权: 特殊规定 其他 过失相抵 故意免责 受害人过错 过失: 与有过失/ 比较原因力;比较过错 第三人原因 判断原因力;参照数人侵权

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

引致条件 对象 法律后果 目的条件 时间条件 限度条件 正当防卫 紧急避险 不法侵害行为 不法侵害行为(无攻击性)与自然原因 不法侵害人 第三人 必要限度不赔偿 适当补偿 保护公共、本人、他人的合法权益 正在发生 必要限度

Ps.见义勇为条款

第二十三条

因防止、制止他人民事权益被侵害而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责任,被侵权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理解与正当防卫区别

例:张三殴打李四,王五路过并反击张三 (1)张三受损,因正当防卫不获赔。

王五受损,可主张 张三赔偿,张三逃逸或无力赔偿时,李四适当补偿。

财产损失赔偿

1.原则

(1)完全赔偿原则

物损和其他直接财产损失;价值可计算 (2)适当赔偿原则

间接财产损失和可得利益;“纯粹经济损失”;难以准确确定 2.计算标准

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 3.附带财产损失的赔偿 第二十条

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难以确定,侵权人因此获得利益的,按照其获得的利益赔偿;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被侵权人和侵权人就赔偿数额协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

人身损害赔偿

1.死亡赔偿

(1)死亡赔偿金

搜索更多关于: 侵权责任法 复习整理 的文档
侵权责任法 复习整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v7n501jhk77t6k14pg60zn011onzd01ak6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