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论文—微博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6:56:1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论微博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班级:江苏大学十八期菁英学校二班 学生姓名:荒林拾月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引起了广泛关注,微博这一新事物正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所认识并使用,微博的使用给大学生的日常行为、思想道德、学习风气等方面产生的重大影响。本文主要对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基本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微博的特性及其对大学生潜在的双面影响,并用辩证发展的视角看待大学生群体使用微博现象,强化大学生群体使用微博过程中的价值统一,发挥大学生群体使用微博过程中的自我教育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 微博 使用现状 自我教育

引言

今天你微博了吗?”一句当代校园流行的网络语,突显了大学生心得交流方式。这里的微博,指微小博客,是博客的一种变体,用户可以通过手机、email、web等方式向个人发布短消息,内容通常限制在140个字符之内。

2010年中国的微博迎来了春天,新浪、网易、搜狐和腾讯这四大门户网站均开设了微博。《中国微博元年市场白皮书》数据显示,2010年7月,新浪微博产生的总微博数超过9000万,每天产生的微博数超过300万,平均每秒会有近40条微博产生。

当前,微博作为新兴的自媒体平台,受到网民的强烈推崇,用户数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1年7月发布了《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达到4.85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6.2%,比2010年提高1.9%。可见,我国网民总数持续攀升,但是速度明显减缓。同时,《报告》还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微博用户数量从2010年底的6311万暴增至1.95亿,增幅达208.9%,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微博在网民中的普及率从13.8%增至40.2%。

一家网店的宣传语精炼地说明了微博“眼球经济”的重要性:“粉丝超过100,就好像是一本内刊超过10万,就是一份都市报超 过100万,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000万,

就是电视台,超过1亿,就是CCTV。”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引起了广泛关注,微博这一新事物正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所认识并使用,微博的使用给大学生的日常行为、思想道德、学习风气等方面产生的重大影响。

一.微博的特性

从微博到博客,虽然两者在很多方面有类似之处,比如在媒介形态上,它们都依赖于发达的互联网技术,都可以发布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片、影音剪辑等,但是微博传播形态的独特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强烈的自媒体属性

微博的形式简单、内容简短,使参入和切入更方便且实时,人人都可以主动选择发布、接受和传递信息。自媒体的属性使得微博以迅雷不及掩耳的传播速度传播出最新信息,因而信息极具时效性。一个事件、一种现象、一个问题、一种情绪出现之后,立刻就能出现在微博上,从而总是优先被民众所阅听。140字的字数要求,使微博内容不管是从写作上还是从阅读上对传授双方都更为便利,传者既可简洁明快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受众也无须在阅听或反馈时占用太多的时间,这更契合当下快餐式文化需求及生活的快节奏要求。 (二)言说空间的自由性及发表空间的巨大优势

在微博上发布言论,除了有字数限制外,几乎没有其他的限制条件。微博言论一般没有事前审查制,不像传统媒体那样存在把关人,也没有题材限制,是真正的“意见自由市场”。另外,传统媒体具有稀缺资源的属性,发表空间受到版面、频率或频道的制约。但微博却可以容纳海量信息,可以为数量众多的微博用户提供广阔的发表空间。微博简单的记录方式也降低了对用户文字功底的要求,让普通民众与知识精英拥有同等的发言权,使每位公民有话便可说,满足了自我表达和人际交流的诉求。 (三)“用户——粉丝”的互动模式

传统媒体传播是一种点对面的单向传播,即“我说你听”模式,这种传播方式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2003年非典暴发前期,某些主流传媒报道欠妥,造成非典事态的扩大和蔓

延。如今,随着微博的崛起,传统的线性传播格局被打破。在微博的“用户——粉丝”双向传播过程中,传授双方的关系是对等的,双方都是传播行为的主体。用户还可以通过添加关注等方式迅速同其他用户建立联系,从而连成一个庞大的用户群。如果用户对某一信息关注和认可,该信息就会以一传十、十传百的速度迅速传播开来;如果用户认为某一信息没有意义,该信息就会很快消沉。因此,微博通过用户对信息的关注、转发或回复功能实现海量信息的重新组织。

(四)微博的个性化及用户的主体性

美国学者保罗?莱文森曾提出“媒介进化论”,认为媒介进化是一种系统内的自我调节和自我组织,其机制就是“补救媒介”,即后生媒介对先前媒介有补偿作用。媒介补偿过程,实际上就是技术不断贴近人性的过程。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后生媒介,充分考虑到了用户的个体需求。微博可由用户自己定制使用,这种个性化特征体现了微博对用户“个性化”的观照和“主体性”的尊重。 (五)微博用户的广泛性

说现在是“全民微博”的时代一点也不为过,不管是明星、企业老总、人大代表、学生还是草根百姓都有微博,微博已经跟QQ、手机号码、邮箱地址一样,成为个人名片上的通讯方式。如前所述,2011年6月底中国微博用户数量就比2010年底增加了两倍,无怪乎世界上最早的微博Twitter的创始人之一埃文?威廉姆斯曾说:“即使是再庞大的新闻媒体,也不会像Twitter一样在世界各地拥有这么众多的新闻记者。”如果说传统的大众传播的受众具有“多”“杂”“散”“匿”的特点,那么微博的用户更多地具有“多”“杂”“散”的特征,而“匿”的特点稍微弱化一些。

总之,微博具有短小纤细的身材、一呼百应的架势和光速传播的效率。140字,敲出的不仅仅是博主的心声,传达的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更是这个信息爆炸时代一种时髦的交流方式,是一种潮流的象征,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一种新的社交方式的形成。

二、当代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现状

2011年,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曾在上海各高校中做过调查,这调查显示在校

学生中注册了微博的为30.3%,没有注册的为69.7%,大部分学生没有注册微博,这与微博兴起时间比较短有关。但另一方面,在短短四年时间内,微博在大学生中能有近三分之一的使用率,可见其传播发展速度还是相当快的,影响范围也是比较广的。同时,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的微博注册率逐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主体为“80后”、“90后”,与上一代人相比,无论价值观还是世界观都表现为鲜明的个性特点。他们在电脑、手机、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影响下成长的一代,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邮件、人人网、博客、BBS、QQ等各类网络交流工具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重要交流手段。没有注册微博的同学中,89%的通过QQ、60%的通过人人网进行网上交流,可见现在大学生上网交流已经比较普遍,交流方式也越来越趋于多样化。

近几年来,随着微博网站的异军突起,微博也逐渐渗入当代高校的各个角落。调查显示,28%的学生每天至少上一次微博,平均每天花在微博上的时间在30分钟以内的占72%,可见微博“一句话的心情档案”的理念深受大学生欢迎。在使用微博发表的内容中,写下自己的心理活动状态的占50%,生活纪实的占29%,与他人沟通讨论的占25%,微博已经被许多学生作为获取资讯、抒发情绪、记录生活、信息交流的工具。因为它彻底颠覆了独特的签名档、亦步亦趋的拍砖回帖、忽隐忽现的聊天。而成为多对多的新互动平台,有交集、交错、交汇而衍生出来话语的空间,改变了私人生活与外部世界的接口,着政府和当代大学生追求时尚、喜欢快乐节奏的个性特征。

三、微博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一)微博的积极影响

1.微博信息的丰富多样性有利于大学生开阔思维:

微博上丰富多彩的讯息能够开拓大学生的视野,增长大学生的见识。从社会网络的角度来看,微博中的信息分享和流动模式虽然是一种单向的、不对称的人际关系,但恰恰是这种单向的、不对称的信息分享和流动模式造就了微博独特的几何式信息传播和流动模式。这种几何式的传播和流动方式通过微博用户之间的转发,使得信息数量以几何倍数的方式迅速攀升,这样不但可以吸引更多的受众,而且还能够关注到更多人的更多方面的信息和资讯。可见微博由于信息来源渠道广,形式多样,信息发布简单,因此容易得到很多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微博成为大学生用来获取资讯的一个重要渠道。

当然微博上也会存在一些消极负面的言论,但经过这么多年的网络舆论影响,大学生对

搜索更多关于: 论文—微博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的文档
论文—微博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vg5n7juuj0wk4t3w2hf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