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中学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历史学科期末考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60分)
1. 一考古队从非洲出发,从西向东去考察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其考察顺序是() ①尼罗河流域②印度河流域③黄河流域④两河流域
A、①④②③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③②①④ 2. 下图为某同学学习时做的卡片,卡片的主题应是()
A、法老
B、佛陀 C、史诗
D、种姓
3. “在农业生产中他们培育了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粮食新品种,如玉米、西红柿、南瓜、豆
子、甘薯、辣椒、可可、香兰草和烟草等,其中玉米的培植对人类贡献最大。”“他们”是指()
A、玛雅人 B、阿兹特克人
C、印加人 D、雅利安人
4. 古代某地先民曾进行如下政治活动,将人名刻于陶片之上,并
流放得票最多的人。参与这种政治活动的人是() A、有法定财产的女子 B、执政官家的男性奴隶 C、有声望的外邦学者 D、城邦成年的男性公民
5. “哲学”一次来源于希腊文,意味“爱智慧”。以下古希腊历史文化名人中属于哲学家的是() A.、伯里克利 B、柏拉图 C、希罗多德 D、埃斯库罗斯 6. “公民法”和“万民法”的统一适应了古罗马()
A、贵族的需求 B、疆域的扩大 C、文化的繁荣 D、基督教的兴起 7.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一个千年帝国依然屹立于欧亚非三洲之间。该帝国是() A、东罗马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奥斯曼帝国 D、查理曼帝国 8. 罗马帝国分崩离析,却留下了()
A、佛教 B、印度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9. 有位于高处、豪华的领主住所;有简陋的农奴茅舍;有包括教堂、水磨房和手工业者的
库房在内的公共设施;有领主主持的法庭处理领地内部事务;农奴以劳役地租的方式承
担义务。这样的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中世纪庄园 B、中世纪城市 C、东汉豪强地主庄园 D、门阀士族辖地 10. 下列图片反映了12-14世纪西欧政治制度演变。其中正确的表述的是( )
A、由封建等级制向君主专制转变 B、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转变 C、由中央集权向君主专制转变 D、由封建等级制向等级君主制转变
11. 从采集、渔猎向农耕、畜牧的转变,是人类历史上生产方式的第一次变革,这一变革出
现的时间距今约()
A、一万年 B、五千年 C、三千年 D、两千年 12. 某游客造访陕西姜寨遗址,他能看到的情景是()
A、大量殉葬的奴隶遗骨 B、琳琅满目的青铜器 C、原始定居的复原场景 D、数量众多的甲骨文 13. 商朝历史较夏朝更为可信,最主要的依据是()
A、神化传说 B、甲骨卜辞 C、史籍记载 D、口述史料
14.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5. 礼乐制度出现于中国历史上哪一阶段()
A、原始农耕 B、方国联盟 C、封邦建国 D、大一统国家 16. 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社会转型发生在()
A、春秋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17. “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之际”的政治变革是() A、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B、从方国联盟到封邦建国 C、从方国联盟到郡国并立 D、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
18. 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
模式。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
A、西周 B、秦朝 C、东汉 D、明朝 19. 秦朝灭亡的方式是() A、外族入侵而亡 B、外戚篡权而亡 C、农民起义而亡 D、楚汉相争而亡
20. 历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
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但两种手段的相似之处是
()
A、历史背景 B、最终目的 C、指导思想 D、实施效果 21. 下列历史事实属于汉武帝“有为”的是()
①颁布推恩令
②创设刺史制度 ③尊崇黄老思想
④设立河西四郡 A、①②③
⑤形成布衣将相之局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22. “礼教始行,源溯春秋,谁挈五常规伦理;儒风独树,靡开汉武,公凭三策正乾坤。”这副
楹联中的“公”是指()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董仲舒
23. 张骞于公元前138年第一次出使西域,班超于公元73年出使西域,两者相距() A、209年 B、210年 C、211年 D、212年 24. 东汉末年,皇权日趋衰弱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战争冲击 B、地主豪强势力膨胀 C、外族入侵频繁 D、 “柔道”政策影响 25. 我国古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居民大量地迁移到南方,这主要是因为() A、战乱 B、瘟疫 C、灾荒 D、移民
26. 3世纪到9世纪,长城两边民族融合的进程中,汉化程度最深的民族是 A、鲜卑 B、吐蕃 C、女真 D、党项
27.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
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西汉中朝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制 C.明朝内阁制度 D.宋代的文官体制
28. 中国历史上不讲血统、不论功绩、不重门第的选才用人制度是() A、世袭制 B、军功爵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29. 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A、安史之乱 B、靖康之变 C、黄巢起义 D、马嵬坡之恨 30. 汉唐“丝绸之路”架起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它的东端起于() A、成都 B、泉州 C、徐州 D、长安
二、非选择题(40分) 31、文明诞生
请将下列古代文明成果与其诞生地相匹配(填写字母)。(5分)
D C B
32、智者箴言
智者箴言引领着人类的思想。请将下列思想家与其言论相匹配。(5分)
老子 A、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孟子 B、兼爱非攻 墨子 C、刑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亚里士多德 E、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33、制度重建(15分)
材料一汉兴之初,反秦之弊,与民休息,凡事简易,禁罔疏阔,而相国萧、曹以宽厚清静为天下帅,民作“画一”之歌。孝惠垂拱,高后女主,不出房闥,而天下晏然,民务稼穑,衣食滋殖。至于文、景,遂移风易俗。
材料二孝武之世,外攘四夷,内改法度,民用凋敝,奸轨不禁。
——《汉书》
(1)“秦之弊”主要表现在哪里?(3分)
(2)汉兴之后,统治者是怎样反“秦之弊”的?(3分)效果如何?(2分) (3)孝武是谁?(1分)他是怎样“内改法度”的?(6分)
34、人才选拔(15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因时而异,几经嬗变,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以下《选官用人三字歌》,回答问题。
尊
(1)根据所学知识,将上述图示填写完整。(5分) (2)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4分)
(3)西方学者称科举制度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看法。(6分)
金山中学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历史学科期末考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10 ADDDB BACAD 11-20 ACBCC ABBCB 21-30 BDCBA ABDAD
二、非选择题 31. 文明诞生(5分) ①D ②C ③E ④B ⑤A
33、智者箴言(5分)
老子E 孟子D 墨子B 韩非子C 亚里士多德A 33、制度重建(15分)
(1)“秦之弊”指秦的暴政:滥用民力,赋税、徭役负担沉重;秦律苛刻。(3分)
(2)汉兴之后,统治者采纳黄老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清静无为、轻徭薄赋、省刑约法的“无为”政策。(3分)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社会安定,出现“文景之治”的景象。(2分) (3)孝武指汉武帝。(1分) 从“无为”到“有为”,“内改法度”——完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6分) ①加强皇权,裁抑相权,启用亲信近臣组成的决策核心,称“内朝”或“中朝”。 ②创设刺史制度,监察官员,加强中央对地方(豪强)的监督和控制。 ③颁布“推恩令”,大大削弱诸侯王国的权力。 34、人才选拔(15分)
(1)1.西周 2.血缘 3.军功 4.推举 5.隋(共5分)
(2)古代选官制度呈现了从重血缘向重才能(2分)由世袭到考试选拔的变化趋势(2分)。 (3)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创新举措。(1分)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体现公平、公正;有利于网罗人才,扩大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3分)中国的科举制度为近代西方国家所借鉴。(2分)
精品推荐 强力推荐 值得拥有 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