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4900倍。
1979年 沃尔玛总销售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
1985年 美国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把沃尔顿列为全美首富。 1987年 在德州加伦市开设了第一家综合性百货。
1988年3月 在密苏里州华盛顿市成立了第一家沃尔玛平价购物广场(Super Center)。
1992年3月17日 沃尔顿荣获“总统自由勋章”。
1993年 在英、法、德等欧洲国家已拥有330家零售商店,其海外营业额已占总营业额的27.6%。
1994年 正式成立国际业务部,专门负责境外事务。
1997年 沃尔玛年销售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达到1,050亿美元。 1999年 员工总数达到114万人,成为全球最大的私有雇主。
2005年 11月4日对日本零售企业西友百货公司(Seiyu Ltd.)实施10亿美元援助计划,增持西友股份到56.56%。原沃尔玛全球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的埃德·克罗兹基于12月15日接任西友公司CEO。
2006年 8月28日深圳配送中心由蛇口搬迁至龙岗区坪山镇,第一期使用面积比现原配送中心的面积增加一倍。
2008年10月22日,沃尔玛全球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邀请了超过900名的官员和供应商代表,探讨全球变暖条件下的节能减排、减少包装的环保新举措。
2010年11月19日,沃尔玛中国旗下品牌山姆会员商店在中国推出网上购物服务。山姆网上购物还处于测试阶段,上线的版本也仅限于深圳站。成功收购好又多商业发展有限公司,沃尔玛总共耗资约10亿美元,将好又多101家门店全数纳入
2
靡下。
2012年4月,推出了一种名为“现金支付”(PaywithCash)的新功能。允许用户在线下单购买商品,然后在附近的沃尔玛实体零售店进行支付。[3]
2013年3月,有人预计沃尔玛在线销售额有望超过90亿美元。 1.3 公司宗旨及组织结构
3
第二章 沃尔玛成功收购好又多
2.1 沃尔玛收购好又多
发展与兼并是沃尔玛国际发展的重要途径。例如,入乡随俗----墨西哥;整体收购----加拿大;低价战略----日本市场。
沃尔玛并购好又多是在我这一段在晚上才看到的,我很喜欢关注身边发生的事情,对于企业的并购就像人与人之间联姻一样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那么超市的并购不仅影响到超市本身的战略布局还直接影响到产品的供销与资本布局。
近期,世界500强排名第一、全球零售连锁老大沃尔玛宣布收购
Bounteous Company Ltd(BCL)公司35%的股权,这意味着BCL公司在中国34个省、区、直辖市运营的101家好又多超市门店将不断被沃尔玛“收编”。这一事件传闻多时,最终尘埃落定,被业界称为“中国零售业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地震”。 由于中国产品物美价廉,一直以来,沃尔玛视中国为“世界采购中心”,把采购总部搬到深圳后,每年在中国采购额超过100亿美元,业内人士称,不管发展结果如何,并购好又多,都将成为沃尔玛在中国市场的转折点,它对中国市场的态度已经转变并充满好感,它将实现成为中国零售老大的夙愿,依靠牢固的美国市场,支撑其全球第一大零售商之位。沃尔玛首次在我国出手收购,它拉开了在华快速扩张战略的序幕。
据分析认为,一方面,沃尔玛靠雄厚的资本和品牌效应,一旦快速扩张战略成为事实,并形成全国性强势蔓延,将有可能控制中国零售业的“采购话语权”,同时,意味着中国供应商的“供应话语权”将被削弱。
另一方面,国内一线城市的网点资源越来越稀缺,与自己选址、开店相比,并购方式能使跨国零售企业以较低成本获得优质的网点资源。未来五年,中国零售业的并购将进入活跃期。目前中国零售业的组织化程度还较低,仅为20%左右,与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相比偏低,如美国已达到85%。为了降低竞争压力、解决店面布局问题,并在新的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越来越多的国内和海外零售商将参与并购交易。
4
2.2沃尔玛的先进理念
沃尔玛提出“帮顾客节省每一分钱”的宗旨,实现了价格最便宜的承诺,沃尔玛还向顾客提供超一流服务的新享受。公司一贯坚持“服务胜人一筹、员工与众不同”的原则。走进沃尔玛,顾客便可以亲身感受到宾至如归的周到服务。再次,沃尔玛推行“一站式”购物新概念。顾客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购齐所有需要的商品,正是这种快捷便利的购物方式吸引了现代消费者。 此外,虽然沃尔玛为了降低成本,一再缩减广告方面的开支,但对各项公益事业的捐赠上,却不吝金钱、广为人善。有付出便有收获,沃尔玛在公益活动上大量的长期投入以及活动本身所具的独到创意,大大提高了品牌知名度,成功塑造了品牌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的卓越形象。最后,也是沃尔玛能超越西尔斯最关键的一个原因,是沃尔玛针对不同的目标消费者,采取不同的零售经营形式,分别占领高、低档市场。例如:针对中层及中下层消费者的沃尔玛平价购物广场;只针对会员提供各项优惠及服务的山姆会员商店以及深受上层消费者欢迎的沃尔玛综合性百货商店等。
2.3中国企业与沃尔玛的差距
中国特色的渠道潜规则面临退色
目前,中国的经销商面临两个敌人,一个是本国的现代商业的快速扩张,一个是跨国零售商业的大举进入。随着资本的竞争和行业规范,经销商传统的经营思路和经营模式根本无法对抗集团化、集中化作业的进攻。
在中国酒类行业,厂家掌控的渠道资源主要是经销商,计划经济时代主要是个省、市级糖茶站;经销商掌控的渠道资源主要有“三大渠道”:餐饮渠道、商超渠道、流通(批发)渠道,在酒类经销商领域中有“得渠道者得天下”的说法。 由于渠道是一种有限资源,可供选择的数量不多,尤其是“绩优股”渠道更是不可多得,在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下,日用快速消费品的渠道之争就是资源之争、线路之争、平台之争,甚于消费者之争。许多产品不去研究消费者,满足消费者的价值观,而去研究渠道潜规则,满足渠道掌控人的价值观,可见渠道的本质已走向变异。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