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社会心理学2011-2012辅修试卷答案及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30 6:11:2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一、选择题

1 .以下对调查法的优点叙述错误的是( D )

A. 直截了当,针对性强 B. 比较省时省力 C. 收集的信息量大 D. 不受外界因素干扰

2. 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A )

A. F.奥尔波特 B. 勒温

C. 特里普力特 D. 麦独孤

3. “一个和尚有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是一种( D )现象。 A. 从众 B. 社会促进

C. 观众效应 D. 社会懈怠

4. “男主外,女主内”的婚姻体现了哪种人际关系:( B ) A. 主从型 B. 合作型 C. 竞争型 D. 无规则型

5. 社会认知图式分为个人图式、自我图式、角色图式和剧本四种。人们通常认为女人“感情丰富”“心肠软”,这属于( C )

A. 个人图式 B. 自我图式 C. 角色图式 D. 剧本

个人图式:指我们对某一特殊个体的认知结构

角色图式:指人们对特殊角色者(如教授)所具有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

剧本:指人们对事件或事件的系列顺序的图式,尤其是指一段时间内一系列有标准过程的行为。

6. 社会心理学认为,人际沟通是( A )

A. 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的过程 B. 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 C. 人际关系的表现形式 D. 双向沟通

7. 根据科尔曼(H.Kelman)的态度改变三阶段论,自愿接受他人的观点或信息,使自己的态度与他人要求一致叫做( A )

A.认同 B.内化 C.服从 D.从众

服从: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物质或精神的满足或为了避免惩罚而表现出来的行为叫做服从。

认同:认同是指个体自觉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态度和行为,并有意无意地模仿他人,使自己的态度和他人要求相一致。

内化:把他人的观点、态度完全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中,成为自己人格的一个组成部分。 8.研究发现,在犯罪率较高的社区内,一些男孩子自幼就模仿犯罪团伙中大男孩子的行为,认为他们勇敢、大胆,是真正的男子汉,视他们为楷模,直至最后堕落成犯罪团伙成员,这类犯罪团伙在该社区内成了许多小男孩子心目中的( D )

A. 非正式群体 B. 越轨群体 C. 正式群体 D. 参照群体

参照群体是能为个体的态度、行为与自我评价提供比较或参照的群体 9.人际交往中非正式沟通的网络不包括( A )

A.链式 B.单线式 C.集束式 D.偶然式 非正式的沟通网络:集束型(最普遍最快)、单线型、偶然型、流言型 10. 詹姆斯(1890)关于自尊的经典公式是( D )

A.自尊=成就/自信 B. 自尊=抱负水平/成就 C.自尊=自信/抱负水平 D. 自尊=成就/抱负水平

自尊取决于成功,还取决于获得的成功对一个人的意义。要提高自尊水平,可以通过增大成功或是减小抱负来实现。

11. 根据韦纳(B.Weinner)的成就归因理论,下列属于不稳定的内因是:( C )

A. 能力 B. 任务难度 C. 努力 D. 机遇 B、D是外因,A比C稳定

12. 实验证明,更具外表魅力的个体,在几乎所有的特性方面(如人格的社会合意性、婚姻能力、职业状况、幸福等)得到的评价都比较高,这属于社会心理学中的( D )

A. 首因效应 B. 投射效应 C. 刻板效应 D. 晕轮效应

13. 我们的态度和感受处于不确定或模凌两可的状态时,我们会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和该行为发生时的情境,来推论自己的态度和感受。这是哪一理论的观点 ( B )

A.社会比较理论 B.自我知觉理论 C.自我监控理论 D.自我图式理论

自我图式:帮助人们去组织对自己进行了解的心理结构,它会影响人们所注意到的、所思考的和所示记的关于他们自身的信息。

社会比较理论:认为人们通过将自己和他人比较来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态度。

自我监控理论:个体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调整自己的动机与行动,以达到所预定的模式或目标的自我实现过程。

14. 公开的、社会的、与他人密切相关的自我是( B )

A. 实用自我 B. 社会自我 C. 理想自我 D. 公我

15.赛期临近而恐惧比赛的运动员可能蓄意中断比赛,以便能在失败时将失败归因于缺少训练,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称之为( D )

A. 自我防御性归因 B. 缺陷补偿 C. 自我暗示 D. 自我设障 二、名词解释 去个体化:是指个体丧失了抵制从事与自己内在准则相矛盾行为的自我认同,从而做出了一些平常自己不会做出的反社会行为。

内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活动本身感兴趣,活动本身能使人们获得满足,无需外力作用的推动。

社会促进: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与别人一起活动或是在电子监控存在的情况下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印象管理: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使别人所形成的印象符合自己的期望。

社会刻板印象:是人类社会交往过程中一种十分普遍的认知现象,是指人们关于某个社会群体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三、简单题

1.简要分析社会心理学中实验法的优缺点。 实验法的优缺点

实验法分为两种:现场实验、实验室实验(标准实验室实验、模拟实验室实验) (1)现场实验法。是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实验研究。

优点:所要考查的现象不用期待,缩短研究周期;环境真实,被试不易觉察,心理、行为自然;因果关系清晰明了。

缺点:选题与设计难度大,若时间长,则易受无关变量影响;自变量有时不能引起反应;受外部条件的限制一定能在社会现实中推论

(2)实验室实验法。模拟实验法是仿照社会情况,设立类似环境,考察被试在其中引起的心理或行为变化,并研究其规律性的方法。标准实验室实验是在实验室环境中对一种社会心理或社会行为进行分解的更有控制的研究。 优点:把复杂的环境移植到实验场所,研究便利;实验可以重复;可控制环境,操纵自变量;可重复实验,检验假设成为可能。

2. 缺点:人为环境中,会影响实验的真实性;分离变量,所得结果不自然实验法。其优点在于:减少实验室实验法的人为性,有良好的内在效度和较高的外在效度。

2、简述费斯汀格(L.Festinger)的认知失调理论,并简要介绍消除认知失调的方法。 认知失调理论:两种认知彼此不能协调一致—心理冲突——紧张不安——形成一种缓解或消除紧张不安的内在的动机——放弃或改变其中的一种认知去迁就另一种认知——消除冲突——恢复协调一致的心理状态 改变方式:改变某一认知,使之与其他认知保持一致;增加新的认知,改变认知失调的状况。强调某一认知元素的重要性;减少选择感;改变行为

3. 什么是挫折-侵犯说?该理论对控制和消除侵犯行为有哪些启示?

挫折—人们在追求自己目标的过程中遭遇到的阻碍的感觉—会提高一个人做出攻击反应的可能性。 启示:

1、 宣泄:对于那些受到挫折、体验到愤怒的人,让其适当地表现一些侵犯性的行为,能产

生宣泄的作用。也就是说,当给遭受挫折的人表现愤怒的机会时,他以后将显示出较小程度的侵犯倾向。例如,引导人们去参加文娱、体育活动,学会幽默,广交朋友,谈心等等。

2、 习得的抑制:1.社会规范的抑制 2.痛苦线索的抑制 3.对报复的畏惧 3、 置换:置换对象,侵犯那些与制造挫折者相似的人。

4、 寻找替罪羊:个体虽感受到挫折,却不明白挫折的来源究竟是什么。这时他就倾向于去

寻找一只“替罪羊”,从而把自己的不幸归咎于他人,并通过对他人的攻击来发泄自己的愤怒与不满。 4.简述群体极化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

群体极化:即无论最初意见倾向于哪个方向,群体决策都会使最初倾向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原因:1.信息的作用:当群体中一种观点获得最大程度认可的时候,这种信息会对其他成员造成影响,使某些群体成员被说服,从而改变他们的观点,转向支持这种有说服力的观点,从而使一种观点在群体中极化。

2.社会比较:通过群体讨论,人们会与别人比较他们的观点,比较的结果一般是他们使会转变自己的观点,最终使其观点看上去和其他成员的观点一样极端。

5.什么是劝说宣传的中心途径和外周途径?试比较它们对态度改变的影响。

中心路径:人们具备专注于信息的动机和能力时,对说服信息进行精细化,专心聆听并思考论据内容的情况。

外周路径:人们不仔细思考说服信息中的论据,而受周边线索影响的情况。 中心路径对态度改变的影响比外周路径影响更深更持久。

中心路径:当议题的个人关联性很高时,论据的质量比是否来自专家的意见更能说服人们。 外周路径:当议题的个人关联性不高时,人们更多的受是否来自专家意见的影响,而较不重视论据的质量,适合外周路径。 四、论述题(略)

社会心理学2011-2012辅修试卷答案及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vq0f4l1p123x6i11q4e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