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进校园规划书
一、武术进校园的使命担当
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办发〔2017〕5号)和教育部颁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少林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运动风格和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民族传统体育强身健体的功能被社会各界的认同和接受,一直以来在体育教学中的“武术课”就受到广大中小学生喜爱,其前景十分喜人。少年强则国强,校园武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让学生掌握一种健身方法,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同时,更能作为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手段,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武术进校园是对党中央、中宣部、教育部“弘扬民族精神、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号召的积极响应;是新时期对学校教育的全面要求和紧迫任务。也是塑造校园文化、丰富广大教职员工精神文化生活、增强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为此,申请新建区五所学校开设传统武术为精品特色课程,为弘扬民族精神、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贡献微薄力量。
二、武术进校园的指导思想
武术进校园以传承优秀武术文化,增强学生体质,丰富校园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弘扬民族精神为指导思想。传统武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瑰宝,是世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已成为各国人民了解中国古老文明智慧的重要窗口。中国功夫蕴含着丰富而精辟的人生哲理,是传统智慧的结晶。国家体育总局倡导和号召“武术进校园”,是想通过广大青少年这个群体,来传承和弘扬中华武术,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弘扬民族精神,使武术教育转化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形式。
三、师资
做为武术的精品内容颇多,其特点鲜明,风格独特,外形上要求动如行云流水,静如古松山岳,连绵不断、玄妙飘灵,内在要求呼吸吐纳、意气相随、内外相合。这都给初学者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因此如果要保证教学质量,必须安排充分合理的课时和空间,必须有高效精干的师资人才。我馆校的教练都是习武几十年,参加过全省、全国比赛获取优异运动成绩,比赛与教学经验丰富,武德高尚。培养的运动员也曾获取优异运动成绩,武馆曾获得优秀武
术馆校、先进武术馆校称号,在武术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教学内容
精心选择教学内容,让教练明白教什么、让学生明白练什么,哪个时期达到什么效果,内容必须生动有力,必须是符合学校教育,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只有这样才能组织实施。准备开设以国家武术段位(1-3段)的技术动作和传统文化武术操为学习内容的武术课程。
五、课时及费用
新建区五个学校,每个学校两个班,每个班一周两次课,一周4*5=20节课,一个月20*4=80堂课,一个学期5*80=400堂课,教练费用150*400=60000元。 六、目的
1、通过一个学期的系统学习,使学生能对中华传统武术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品格修养、毅力意志著显增强,自信心、道德感、正义感进一步提升。
2、能熟练掌握国家武术段位(1-3段)拳法和对练,1套传统文化武术健身操。 3、通过武术课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七、目标
第一步、开设“武术段位进校园”的健身运动特色课程。
第二步、国家武术段位(1-3段)初段位,拳法和对练和武术健身操的学习。 第三步、对各校学生进行考核,让一大批青少年学生成为“中国武术协会会员”,并获得武术初级段位证书。对部分具备一定学习时间和习练水平的教师(以体育教师为主),可帮助其申请武术中段位证书。
第四步、组织五个学校武术段位比赛活动,邀请领导及相关武术教练、体育老师出席表演活动。
第五步、总结武术进校园的经验和成果,并撰写报告,通过各种有效渠道打造“武术进校园” 的成功范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而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