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 ?3?现将15g
C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用E装置收
集 CO2 的原因是②______;检验 CO2 集满的方法是③______;
氯酸钾与3g 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 质
量为14.8g,计算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g;
?4?用亚硫酸钠固体与稀硫酸混合可制得二氧化硫?SO2?气体,图中可用于制取这种气体的
是______。 七、计算题
发生装置
26.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壁常附着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其他成分忽略不计)。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水垢中CaCO3的含量,取25g水垢样品,向样品中加入146g的稀盐酸,其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克。
(2)该水垢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_____(写出解题步骤) 八、科学探究题
27.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如图。同学们观察到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产生的大量白烟弥漫到空气中,最后在石棉网上得到一些白色固体。
(1)请写出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反应(写基本反应类型)。
(2)同学们通过称量发现:在石棉网上收集到产物的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有人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出现这样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3)小红按图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还发现产物中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
②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
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是Mg3N2
(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 ___________ (反思与交流) 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可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物MgO却远多于Mg3N2,合理的解释是:____;
同学们又联想到氢气在氯气中能够燃烧,于是对燃烧条件又有了新的认识: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B B C B C A D C C 二、多选题 题号 答案 16 17 18 19 20 BC AD CD BD BC B D A D B 实验现象及结论 ___________ 三、填空题 21.①⑦ ③④⑤
22.H2O HCl+NaOH=NaCl+H2O; 四、推断题
23.H2O2 H2O 2H2O五、流程题
24.Al(OH)3 活性炭 BD 六、实验题
25.导管 CaCO3?2HCl?CaCl2?H2O?CO2?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3.2 D 七、计算题 26.4 40% 八、科学探究题 27.
化合反应生成的氧化镁小颗粒(白烟)扩散到空气中去了,使得生成物收集不全取
2H2↑+ O2↑ CO2 + Ca(OH)2CaCO3 ↓+ H2O
少量黄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管中有气体产生,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得出结论:黄色固体是Mg3N2氮气化学性质不如氧气活泼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
1.向盛有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得到固体M和溶液N.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锌有剩余时,M中一定有Fe、Cu和Zn B.锌有剩余时,N中一定没有FeCl2和CuCl2 C.锌无剩余时,M中一定有Cu、可能有Fe D.锌无剩余时,N中一定有ZnCl2和FeCl2 2.下列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A.在密闭容器中燃烧镁条验证质量守恒定律:Mg+O2B.洗去试管壁上附着的铜,Cu+H2SO4=CuSO4+H2↑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
Fe3O4
MgO2
D.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CaCO3=CaO+CO2↑
3.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A.A 实验目的 除去CO2中少量CO 鉴别氧气和空气 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锌粉 鉴别过氧化氢溶液和水 B.B 实验方法 点燃 闻气味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加二氧化锰,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C.C D.D 4.在反应A+3B=2C+2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当2.8gA与一定量B恰好完余反应后,生成3.6gD,则生成C的质量为( ) A.9.6g B.8.8g C.6.8g D.4.4g
5.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物质的是( ) A.铁丝 B.木炭 C.白磷 D.硫粉 6.你认为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通过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就可以控制化学反应的进行与停止
B.化学实验是人类认识物质、改造和应用物质、推动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手段 C.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不是由分子构成,就一定是由原子构成
D.通过化学变化,人们可以实现物质间转化,同时获取能量 7.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 A.硫酸铜
B.金刚石
C.氧气
D.氢氧化钠
8.硅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下图为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硅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B.图中n的值为8 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 D.硅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9.生活中的下列做法违背科学原理的是( ) A.用纯碱除去面团发酵后产生的酸 B.用铁桶盛装农药波尔多液 C.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检验毛料制品
D.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病
10.制备二氧化碳的下列装置图中哪个装置中既有错误,也不能“即开即用,随关随停”?( )A. B.
C. D.
11.关于“纯净物”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元素 B.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D.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 12.自来水生产过程中方法与对应的目的不匹配是( )
A.沉降去除大颗粒固体 B.沙滤去除小颗粒固体 C.加入明矾去除细菌
D.曝气去除挥发性物质
1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的是( ) A.木炭 B.铁丝 C.酒精 D.红磷
14.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a千克,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b千克,则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12a/b
B.a/12b
C.12b/a
D.b/12a
15.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A.实验时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可用湿抹布扑盖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