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县地质环境脆弱,特别是南部农村山区地形高差大,岩土结构复杂多样,斜坡数量多,稳定性差,地质灾害发生概率较高;村民防范意识差,救灾能力相对较差,地质现象成灾可能性大,龙游县农村山区地质环境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开展农村山区地质灾害调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对促进龙游社会和谐、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现实意义。
2.农村山区地质灾害点多面广
龙游是我省地质灾害多发区之一,有地质灾害高易发区3个,面积26.55km2,中易发区1个,面积196.57km2,低易发区4个,面积386.13km2,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53.5%。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分布在溪口、大街、社阳等山区乡镇,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分布在溪口、大街、庙下、沐尘和龙洲街道等山区。已发现地质灾害点多面广,除位于金衢盆地的东华街道、詹家镇、湖镇镇、模环镇外,其他11个乡镇都有地质灾害点分布,至2010年底已发现地质灾害及隐患149个,分布于溪口42个、庙下28个、沐尘18个、大街14个、罗家11个、社阳12个;其中滑坡93个,崩塌25个,泥石流26个,地面塌陷5个;规模小型145个,中型4个;危害程度较大级32个,一般级117个;目前稳定性差82个,受地质灾害威胁人口1110人,威胁财产约1500万元。龙游县地质灾害及隐患大部分分布于农村山区,对当地村民的生活产生较大影响,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3.农村山区人类工程活动强烈 (1)切坡建房
龙游山多地少,人口密度较大,切坡建房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较高。其原因一是随着工程活动增加,大量工程建设活动逐渐向山区延伸,由于山区地形和交通等因素制约,建设工程常常依山傍水修建,人工削坡现象十分普遍,形成众多人工边坡且防护不到位。二是改革开放经济收入增加,村民对居住条件改善需求强烈,新的切坡建房对地质环境破坏严重,山区村民住宅依山就势沿沟呈长条形散布,存在大量人工切坡建房现象,据统计,已发生的地质灾害中有65%以上为人工切坡建房等人为因素综合引发,农村山区由人类工程活动引起、暴雨诱发的突发性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日益增多,已成为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区域。
(2)切坡修路
龙游农村山区修筑了大量的低等级公路、通村公路等,近几年来,随着毛竹种植业的兴起,还修建了规划修建大量林区道路。由于山区地形复杂,高低起伏大,存在大量切坡现象,公路开拓使本来陡峭的山体形成了许多高陡人工边坡,且大部分路段对边坡缺少应有的防护,部分施工弃渣没有进行有效的处理,在方便村民出行运输的同时也影响部分村民住宅的安全,存在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
(3)乡镇建设、旅游开发、水利设施和矿产开发
近年来,龙游山区村镇建设项目不断增加,旅游景点和农家乐开发力度加大,水利工程建设投入增加,矿业开发日益频繁,新一轮工程建设项目将展开,人类工程活动规模与强度不断加大,农村山区滑坡、崩塌、泥石泥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极大地影响当地地质环境质
量和村民住宅安全,科学地开展农村山区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有利于指导新农村建设规划选址、旅游开发、水利设施、矿业经济发展,开展龙游县农村山区地质灾害隐患调查与评价,合理进行地地质灾害防治,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是改善山区地质环境质量,构建和谐社会所需。
4.农村山区防灾减灾要求迫切
改革开放以来,龙游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村民居住、交通条件有了较大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笋竹、畜牧、水产等农业优势产业。龙游县地处浙江西部,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与经济发达地区有较大的差距,但减灾防灾要求迫切。龙游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充分认识到开展农村山区地质灾害调查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新农村规划建设、解决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共享改革成果的一项重要举措;该项目实施对规范农村建房、引导农民集聚建房、实施新农村规划、增强农民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县财政在资金十分紧缺的情况下仍将为本项目提供必要的配套资金,以保证龙游县农村山区地质灾害隐患调查与评价工作顺利进行。
5.地质灾害调查基础扎实
龙游县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十分重视,成立了县政府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县府还与有关乡镇、部门签订了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出台了地质灾害防治奖励与处罚办法。各责任单位根据相关要求积极制定行动计划,建立
了地质灾害汛期预案、灾害速报、险情排巡查、汛期值班等制度。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特点、发展趋势分析评价,及时发现险情,采取预防、应急措施,重点突出地发布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开展多种形式的应急演练,提升了应急体系指挥协调、救援处置能力,确保了平安。
近年来龙游县国土资源局一是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通过网络、报纸、电视、广播、墙面标语、警示牌、宣传栏、派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对相关部门、街道、乡镇、村基层工作人员进行地质灾害特点、隐患识别、监测、应急方法、工程建设与地质灾害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对地质灾害危险区人员发放明白卡和避险卡,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认识,提升了地质灾害防治水平和应急管理体系。二是加大群测群防、专业监测、值班、应急处置力度,建立健全了群测群防体系,巩固县、乡镇街道、村监测责任人。跟踪地质灾害隐患点发展趋势,稳步推进工程治理,使地质灾害的防治真正扎根于群众。龙游县已创建为国土资源部第二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 溪口镇枫林村的余福明被评为全国地质灾害优秀群测群防队员,溪口国土资源管理所也被评为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基层示范国土资源所。三是配合规划用地选址、村镇土地规划审批等环节,将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建设项目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危险性中等及以上的项目,实行“三同时”政策,要求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从源头上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四是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与气象部门密切合作,增加了雨量监、遥测站点,根据财政状况,分轻重缓急按排资
金进行地质灾害点工程治理。五是与有关部门、乡镇密切配合,依据地质灾害点实际,结合下山脱贫和村镇建设规划,积极开展危险区村民搬迁避让,龙游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验丰富,为本次农村山区地质灾害隐患调查与评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龙游县是浙江中西部暴雨中心之一,衢江支流属山区性雨源型河流,具暴涨暴落特点,地形切割深,起伏大,山体坡度陡,地貌类形较齐全,有侵蚀剥蚀中山、中低山、低山、丘陵,侵蚀剥蚀红层垅岗丘陵和河谷冲积平原等;地层出露较全,代表性强,龙游北部代表了古生代沉积岩系,南部代表了中生界火山岩、元古界变质岩和上古生界碎屑岩及酸、中酸性侵入岩。龙游县农村山区地质环境较脆弱,地质灾害点多分布于农村山区,对村民影响较大;近年来农村山区人工削坡现象普遍,形成众多高陡边坡,且防护不到位,对地质环境造成破坏较严重,是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区域,具浙江一般农村山区的普遍性和典型性,开展龙游县农村山区地质灾害调查十分必要。 龙游县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地质灾害防治十分重视,群测群防体系扎实可靠,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和管理体系已建立,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开展龙游县农村山区地质灾害调查对抗灾减灾具有社会效益、总结地质灾害防治成绩、巩固地质灾害防治成果、创新地质灾害管理体制,具有较大现实意义。县财政将为本项目提供必要的配套资金。
四、以往工作程度
龙游县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研究程度较高,主要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