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淮南地区普通地质认识实习草稿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23 0:55:3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地 层 新 生 界 中 生 界 上 古 生 界 下 古 生 界 寒武系 中统 下统 上统 石碳系 泥盆系 志留系 奥陶系 三叠系 第四系 第三系 白垩系 侏罗系 新 老 上统 下统 上统 中统 下统 上统 中统 下统 和尚沟组 刘家沟组 二叠系 上统 下统 上统 下统 代号 Q N E 毛坦厂组 K2 K1 J3m J2 J1 T3 T2 T1h T1l P2sh P2s P1x P1s C2t C1 D S O3 O2 O1m O1x O1j ∈3t ∈3g ∈2zh ∈2x ∈1mz ∈1m ∈1h 厚度(米) 地 质 特 征 未固结的沙、砾、泥 紫红色砂页岩 300 紫红色砂岩,泥岩夹砾岩 火山岩,砂岩 >1000 180 530 220 70 112 147 224 10 137 74 227 200 140 193 120 97 117 紫红色砂岩,页岩 紫红色砂岩,页岩 粉砂岩, 砂岩,页岩,含煤20-25层 粉砂岩,页岩与砂岩互层,含煤9-12层 砂岩,粉砂岩,泥岩,煤层,含植物化石 灰岩和砂页岩,煤层互层,含 石千峯组 上石盒子组 下石盒子组 山西组 太原组 马家沟组 肖县组 贾汪组 土坝组 崮山组 张夏组 徐庄组 毛庄组 馒头组 猴家山组 凤台组 上统 中统 下统 白云岩,灰质白云岩,页岩 灰岩为主 夹白云岩 页岩,泥质白云岩 白云岩,含不规则石英条带,风化后蜂窝状 上部页岩,泥灰岩,下部鲕粒灰岩 厚层鲕粒石灰岩,生物碎屑灰岩 上下部灰岩,中部砂页岩 灰岩,页岩互层 上下部紫红色页岩.中部灰岩,含三叶虫 白云岩,白云质灰岩,页岩,底部砾岩,含磷 灰红色厚层白云质砾岩、中厚层砾岩。 浅灰色厚层白云岩,顶部为含燧石条带或结核的灰质白云岩、硅质白云岩 ? 1f Z2jd 元 古 界 中元古界 下元古界 上元古界 震旦系 上统 九顶山组 倪园组 四顶山组 下统 九里桥组 寿县组 刘老碑组 伍山组 曹店组 Z2n Z2s Z1j Z1sh Qnl Qnw Qnc Pt2 38 255 71 45 530 22 21 灰-浅红色条纹状含燧石结核白云岩 白云岩为主,含叠层石 灰岩,泥灰岩,含蠕虫化石 砂岩 页岩为主,夹灰岩、砂岩 石英砂岩 砂砾岩 青白 口系 Pt1 5

2、伍山组(Qnw)

原名“伍山石英砂岩”,1952年创名。以凤阳县宋集剖面为代表。淮南地区仅出露于寿县的店疙瘩及山余家等地。

岩性为灰白色含海绿石沉积石英岩,底部有时见石英砾岩。底部砾岩虽显示了与曹店组间的沉积间断,但分布局限,故为整合或假整合接触,很多地段则直接不整合超覆于更老的地层之上。厚度22m。

3、刘老碑组(Qnl)

本组名称为谢家荣1947年首创。标准地点在寿县刘老碑。

岩石为青、紫、黄等颜色以黄绿色为主,呈薄片状,页理发育,夹薄层泥灰岩及钙质粉砂岩,含丰富的低等动植物化石为特征。按岩性可分为下、中、上三部分:

下部:青灰、紫红、灰黄色薄板状泥质灰岩,含白云质泥灰岩、夹含海绿石薄层砂岩及黄绿色,厚254m。

中部:黄绿色页岩及薄层泥灰岩,厚243m。

上部:灰色薄至中厚层泥灰岩及钙质粉砂岩,下部夹黄绿色页岩,顶部为钙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增多,厚187m。

总厚度为530m。页岩内含多门类化石Chuaria(疑源类),Shouhsienia,

Vendotaenides(藻类)等化石。与下伏八公山组呈假整合接触。

(二)震旦系

震旦系以碳酸盐沉积为主,中下部岩性为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及白云质灰岩,上部以白云岩为主。区内分布广泛。其岩性自下而上划分为寿县组(Z1sh)、九里桥组(Z1j)、四顶山组(Z2s)、倪园组(Zn)、九顶山组(Zjd)。

1、寿县组( Z 1sh)

本组名称首见于1976年安徽省地层表。其岩性主要为灰白,灰黄色中至厚层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岩性比较稳定,顶底均含钙质,见有徽古植物化石残片。厚度45m。本组石英砂岩致密坚硬,一般成山脊。

该组在本淮河地层分区又称为四十里长山组,1960年由杨志坚创名,命名地点在霍邱县四十里长山。

2、九里桥组(Z1j)

该组由朱兆玲等(1964)以寿县城北九里桥命名。

主要岩性为灰色中至厚层含海绿石粉砂质白云质灰岩,粉红色厚层含海绿石、粉砂质、泥质灰岩及薄层泥灰岩,局部夹薄层海绿石钙质石英粉砂岩,全组岩性较稳定。四顶山组除在本区八公山~四顶山出露较好外,在凤台及上窑山、明龙山等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出露,与下寒武统猴家山组呈假整合接触。厚度

6

71m。含叠层石灰岩,呈透镜体出现。

藻类和蠕形动物繁盛,尤以富含叠层石为显著特征。 3、四顶山组(Z2s)

最早由徐嘉炜(1958)命名,创名地点在寿县城北四顶山。厚度255m。含Baicalia f化石。四顶山组可分下、中、上三段。

下段:厚约48m。最下部为薄板状泥灰岩与薄层白云岩互层,中部为浅肉红色中厚层状白云岩,偏上夹有同生角砾透镜体,上部为夹有方解石团块和含“云雾状”石英结核的紫红色至灰白色的泥质白云岩和中厚层状白云岩。

中段:厚约98m。自下而上为灰白色到黄灰色的中厚层状白云岩,含“串珠状”石英结核、燧石团块、燧石结核或条带。

上段:厚度108m。合肥工业大学地质系郑文武等入1981年将此段单独定名奶奶庙组。本段底部为红灰色~浅灰色“大竹叶状”泥质白云岩(即为角砾状白云岩)厚0.5~1.2m。中为红灰色到深灰色中厚层状白云岩,多产叠层石向上为深灰色夹燧石簿层的白云岩本段底部的最上为含鲕状硅质条带的白云岩,风化后似“宝塔状”;中部为厚层白云岩夹燧石条带;顶部为黄灰色粗晶白云岩夹硅质条带,含丰富的叠层石碎屑。

4、倪园组(Z2n)

由苏皖两省区调队(1977)联合命名,创名地点在江苏省铜山县倪园庄。主要为灰-浅红色条纹状含燧石结核白云岩,厚38.47m(37~92m)。可分成两个岩性段:

下段以灰白色中-厚层条带状含硅泥质白云岩为主,时见燧石结核,底部局部夹凸镜状和似层状石英砂岩。含叠层石Anabaria f.,Archaeozoon f.等。

上段为灰白色薄-中厚层泥质白云岩,含燧石条带和结核,微细水平层理发育,

5、九顶山组(Z2jd)

本组创名地点为灵璧县北东部之九顶山。岩性以及浅灰色厚层含燧石结核或条带的白云岩、含灰质或硅质白云岩为主,底部皆为竹叶状灰岩。含叠层石Tungussia f,Baicalia f等化石。厚117m。 三、下古生界

区内发育寒武系及奥陶系地层。 (一)寒武系(?)

本区寒武系地层分布广泛,八公山区、舜耕山区、上窑山区和明龙山一带均有出露,主要为一套局限台地-开阔台地相碳酸盐沉积,总厚度达1400m。与下伏青白口系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系内各组均为连续沉积。分上、中、下三统。

7

1、下寒武统(? 1)

由凤台组、猴家山组、馒头组及毛庄组组成。区内除明龙山之外,其它各地均有分布,尤以八公山区出露最广。

(1)凤台组(? 1f)

为徐嘉炜(1958)创建,当时泛指凤台县东南八公山区下寒武统下部的一套砾岩。为一套灰黄、灰红色砾岩,顶部为灰绿色页岩。下部为石灰角砾岩,断续分布于青白口系之上,岩石为灰红色,局部为灰黄色,砾石呈棱角~半棱角状,排列混乱,分布不均,大小不一(0.5~10cm,大者可达50cm以上),砾石成分为白云岩、少量燧石及泥灰岩,被白云质所胶结。厚层状,至今未获化石依据。厚96.79m。与下伏九顶山组地层为假整合接触。

(2)猴家山组 (? 1h )

为徐嘉炜(1956)创建,命名地点在淮南市猴家大山。下部为磨圆度极好的灰、灰黑色薄层磷砾岩(或磷矿层)和灰黄、微带灰红色厚层砂质灰岩,含三叶虫Hsuaspis、腕足类和软舌螺;中部为浅灰、浅灰黄色中薄至中厚含硅灰质白云岩、白云质泥灰岩,含三叶虫、腕足类和软舌螺,厚76-136m;上部为浅灰、灰色中薄至中厚层灰岩、鮞状灰岩、含白云质灰岩,含三叶虫Megapalaeolenus、腕足类和藻类。厚120m。

(3)馒头组(?1m )

馒头组原名馒头页岩,为B. willis和E. Blackwelder(1907)创建,命名地点在山东长清县张夏镇南馒头山。

本组分布广泛,厚度大,层位稳定,按岩性组合分下、中、上三部分,总厚193m 。

下部:紫、肝紫色为主,顶界夹5m厚的紫灰色中厚层瘤状泥灰岩和1m厚的灰黄色页状泥灰岩。底为灰白、灰黄色中薄至中厚层含海绿石生物碎屑灰岩,厚度在2m左右,本层厚度及岩相在淮南各区均十分稳定,在大面积范围内均作可靠的分层标志,厚度55.33m。含三叶虫Redlichia sp,Girvanella sp等化石。

中部:灰、局部微带灰红色中厚至厚层豹皮状灰岩、豹皮状含白云质灰岩夹同色厚层含燧石团块,燧石结核灰岩。厚度49m。含Helcionella sp。

上部:紫红、紫黄色页岩,粉砂质页岩、灰黄色钙质页岩与紫灰、黄灰色中薄层含海绿石灰岩,含泥质灰岩、泥质白云质灰岩及瘤状泥灰岩组成比例不等的互层。局部灰岩含藻、含砾和细鲕,并显示竹叶状构造。页岩普遍含云母小片,泥灰岩表面疙瘩状突起明显。厚111m。含Redlichia sp。

(4)毛庄组(?1m z )

为卢衍豪、董南庭(1953)创建,命名地点同馒头组。岩性自下而上可以分

8

淮南地区普通地质认识实习草稿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vx2i2pi3u8qp201385b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