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0分)由双原子分子构成的气体,当温度升高时,一部分双原子分子会分解成两个单原子分子,温度越高,被分解的双原子分子的比例越大,于是整个气体可视为由单原子分子构成的气体与由双原子分子构成的气体的混合气体.这种混合气体的每一种成分气体都可视作理想气体.在体积V=0.045m3的坚固的容器中,盛有一定质量的碘蒸气,现于不同温度下测得容器中蒸气的压强如下:
试求温度分别为1073K和1473K时该碘蒸气中单原子分子碘蒸气的质量与碘的总质量之比值.已知碘蒸气的总质量与一个摩尔的双原子碘分子的质量相同,普适气体常量R=
--
8.31J·mol1·K1
5
15.(20分)图中L是一根通电长直导线,导线中的电流为I.一电阻为R、每边长为2a的导线方框,其中两条边与L平行,可绕过其中心并与长直导线平行的轴线OO’转动,轴线与长直导线相距b,b>a,初始时刻,导线框与直导线共面.现使线框以恒定的角速度ω转动,求线框中的感应电流的大小.不计导线框的自感.已知电流I的长直导线在距导线r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k
Ir,其中k为常量.
6
16.(20分)一质量为m=3000kg的人造卫星在离地面的高度为H=180 km的高空绕地球
-
作圆周运动,那里的重力加速度g=9.3m·s2.由于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在一年时间内,人造卫星的高度要下降△H=0.50km.已知物体在密度为ρ的流体中以速度v运动时受到的阻力F可表示为F=
1ρACv2,式中A是物体的最大横截面积,C是拖曳系数,与物体的2形状有关.当卫星在高空中运行时,可以认为卫星的拖曳系数C=l,取卫星的最大横截面积A=6.0m2.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0=6400km.试由以上数据估算卫星所在处的大气密度.
7
第29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解答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有的小题有多项符合题意.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面的英文字母写在每小题后面的方括号内.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在0℃时密度最大
B.一个绝热容器中盛有气体,假设把气体中分子速率很大的如
大于vA的分子全部取走,则气体的温度会下降,此后气体中不再存在速率大于vA的分子.
C.杜瓦瓶的器壁是由两层玻璃制成的,两层玻璃之间抽成真空,抽成真空的主要作用是既可降低热传导,又可降低热辐射.
D.图示为一绝热容器,中间有一隔板,隔板左边盛有温度为T的理想气体,右边为真空.现抽掉隔板,则气体的最终温度仍为T.
答案:D
2.如图,一半径为R电荷量为Q的带电金属球,球心位置O固定,
为球外一点.几位同学在讨论P点的场强时,有下列一些说法,其中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若P点无限靠近球表面,因为球表面带电,根据库仑定律可推知,P点的场强趋于无穷大.
B.因为在球内场强处处为0,若P点无限靠近球表面,则P点的场强趋于0
C.若Q不变,P点的位置也不变,而令R变小,则P点的场强不变.
D.若保持Q不变,而令R变大,同时始终保持P点极靠近球表面处,则P点的场强不变.
答案:C
3.图中L为一薄凸透镜,ab为一发光圆面,二者共轴,S为与L平行放置的屏,已知这时ab可在屏上成清晰的像.现将透镜切除一半,只保留主轴以上的一半透镜,这时ab在S上的像
A.尺寸不变,亮度不变. B.尺寸不变,亮度降低. C.只剩半个圆,亮度不变. D.只剩半个圆,亮度降低. 答案:B
4.一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连一小物块,小物块放在摩擦系数为μ的水平面上,弹簧处在自然状态,小物块位于O处.现用手将小物块向右移到a处,然后从静止释放小物块,发现小物块开始向左移动.
A.小物块可能停在O点.
B.小物块停止以后所受的摩擦力必不为0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