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音韵》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
欣赏《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了解混合拍子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正确的歌唱,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 。 2.在歌唱与聆听的过程中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新疆民族音乐中混合拍子的特点。
3.练习ft打八七拍子伴奏型,随乐合拍,感受这种特殊拍子所带来的音乐韵味。 教学重难点
1. 准确演唱歌曲,并表现出歌曲的风格与特点。 2. 了解“混合拍子”,并能随乐合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青海相关图片与中国地图)
师:同学们能在地图中找到图片中所显示的地区吗? 生:……
师:今天我们一同走进大西北,了解我国西北地区的民族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地图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地理方位概念,了解西北地区的民族、环境等,为分析歌曲的风格特点打下基础。) 二、学唱歌曲
1. 聆听歌曲,感受情绪,歌曲描写了什么内容?
生答。
师评并补充:这是一首青海民歌,前两段用形象的比喻赞美姑娘的美貌,后两段则表达出青年对姑娘真挚的爱情。 介绍歌曲改编者王洛宾。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强调需讲解声乐中简单的发声技巧。这一学唱部分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熟悉乐谱,进而跟唱。在学唱同时教师及时的调整与讲解有益于学生正确歌唱方式的养成。)
歌曲的速度、节拍、力度是如何表现的?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音乐,从音乐要素上了解歌曲)
2. 老师范唱歌曲。
3. 学生学唱歌曲第一段,注意歌曲音准。
4. 请同学们看歌谱,曲调中出现了一个变音记号,大家知道这个变音记号的名称和意义吗?
生答。
师:这个变音记号叫“升记号”,所标示的音符将升高半音演唱。
5. 跟琴学唱旋律,适度乐谱。用模仿的方法唱好变化音。
在此,教师需引导学生实用正确的发音技巧与咬字方式,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养成正确的演唱习惯。
6. 分组表演
三、欣赏《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1. 聆听音乐,思考:乐曲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有哪些乐器演奏?乐曲可以分为几段?
生答,教师补充。
2. 分段欣赏。 (1) 引子部分
聆听音乐并思考:这段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乐器演奏?速度与力度是如何表现的?
生答,老师补充。
(2) 第一部分
聆听音乐,跟着老师ft打节奏,并思考:这段音乐变现了什么样的情绪?它的速度、力度、节奏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 (小组分配任务,分别讨论)
老师重点带学生体会混合拍子的节奏,带学生一同合乐体验八七拍子。
(3) 第二部分
聆听音乐,对比乐曲第一部分提问:这段音乐具有怎样的音乐情绪,它的速度、力度、节奏 又有什么特点? (分小组讨论)
教师展示乐谱中三个主题旋律,学生随乐哼唱,体验旋律特点。
3. 复听全曲,再次感受。
四、小结下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