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粗取精借为东用:评《社会与社区发展实践》
作者:张锋,杨燕
来源:《心理研究》 2019年第1期
社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社区中人的心理与行为.它是一门探究个体、社区与社会交互作用的性质、机制和功能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在联合国的引导和推动下,社区发展已成为一个全球性概念和课题、20世纪60年代.西方社区心理学诞生于美国.经历半个多世纪的探究和实践,西方社区心理学研究现已涉及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教材建设等各个方面、而我国社区心理学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借鉴西方社区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以利于我国社区心理学的建设,以黄希庭为首的专家团队经过反复斟酌最终确定翻译十本著作构成社区心理学译丛.《社会与社区发展实践》就是其中之一,由李丹博士和尹华站教授共同翻译、
《社会与社区发展实践》一书是由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查尔斯特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国际社会发展联盟亚太分会主席马诺哈尔·帕瓦尔(ManoharPawar)在其三十年的学习、教学和研究基础上所著,是其对社会与社区发展实践以及社会工作专业如何促进实践的思考、《社会与社区发展实践》这本译著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1结构合理.内容丰富
全书共四编,包括10章内容,按照社会与社区发展实践、社会政策及国际社会与社区发展教育、社会发展与社区发展实践领域的社会工作.社会与社区发展实践展望的顺序编排,介绍了社会发展进程、基层社区发展、价值观及准则、社区发展实践的动力系统、社会政策教育和课程培训、社会工作行业的问题与前景、远程教育、职业道德规范及社区发展实践准则.以及作者对社会工作及社会与社区发展实践的反思与展望、结构体系安排合理,以印度为背景,列举了许多案例,可读性强、
第一编:社会与社区发展进程,共4章、该部分通过介绍社会发展的历史起源、社会发展方法、基层社区的发展、社区与社区发展的变化本质、社区发展实践的四种核心价值观和准则、社区发展实务的动力系统,结合各类案例告诉读者运用社会发展方法来实现迫切需要的基层发展,应根据社会与社区发展的价值、原则和进程来推进社区发展实践、第二编:社会政策及国际社会与社区发展教育,共2章、该部分着眼于为社会与社区发展工作者提供社会政策教育,探讨社会工作者的国际社会与社区发展教育.提升社区工作者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第三编:社会发展与社区发展实践领域的社会工作,共3章、该部分主要介绍社会工作行业、从一些重大的专业性事件人手.提出应关注社会与社区发展实践:以远程教育模式为切人点,提供社会与社区发展教育的实例:最后讨论了社会工作的道德规范和美德伦理在社会和社区发展实践中的地位、第四编:社会与社区发展实践展望,共1章、根据前三编的分析内容,最后一编反映了对社会工作职业和实践的展望以及社会与社区发展需要实践的地方.回顾印度和西方历史环境下的社会工作.提出社会工作和社会发展议程应适应当代印度新兴的社会、文化、政治和经济背景,以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为前提、四编的编排逻辑清晰.内容承上启下.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本书阐明了社会和社区发展与社会工作的相关性和必要性,并希望印度等南亚地区能采用适合本国基层社会和社区发展的观点及实践、
2注重实证、案例丰富
马诺哈尔·帕瓦尔教授结合自己三十年的教学研究及实践工作,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从社会与社区发展实践.社会政策、国际社会与社区发展教育.社会与社区发展实践领域的社
会工作.社会与社区发展实践展望等四个方面,对社会与社区发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列举了许多案例,对印度和亚洲社会与社区发展实践给出了诸多有效建议、比如.在第一编中,作者根据社区心理学的理论观点以及以往研究的发现,结合其在印度农村二十年的生活经历和社区发展的实践经验,提出社会发展需重视被忽略的基层社区发展.阐述了基层社区的意义和基本原理,提出使用六步骤来实践基层社区、乡村和团体的社会发展方法、社会和社区发展的各个层面都很重要且是一体的.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都要依赖基层的建设,而社区工作者需顺利进入社区并得到社区的接纳才能开展工作、书中通过安娜·哈扎尔先生、Sarvodava组织和邦克罗伊先生三个不同的案例研究,表明了动力系统和进入社区、开展社区发展工作和获得接受的不易,进而通过孟加拉国和亚洲地区等三个案例结合以往研究结论.给出了在农村地区开展社区工作和使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可行建议、第二编用图表来说明问题,注重实证分析,阐述了社会政策教育及其相关知识对社会与社区发展工作者的重要性、根据以往研究的结果以及对不同学者的观点辨析,结合教学研究的实践经验,作者构建出发展社会政策课程的模型.用于培训社会与社区发展工作者、再从全球化的背景,通过大量实例从多方面证明,印度及亚洲国家需要发展国际社会工作及合作、第三编着眼于一些重大的专业性事件.强调社会与社区发展实践:以远程教育模式为切人点,提供了社会与社区发展教育的案例:讨论了社会工作的道德规范和美德伦理在社会和社区发展实践中的地位,以印度《专业社会工作者伦理宣言》f塔塔社会科学研究所社会工作教育者论坛.1997)为例进行分析、作者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引证以往研究结论,对不同学者观点进行解析.并用大量实例加以说明.便于读者理解、
3强调本土化发展、实用性强
本书抓住了社会与社区发展实践的本质,强调社会与社区发展的本土化发展,例证丰富,实用性强、在国际社会工作的教育与实践的机遇中.中印经济的飞速发展预示着亚洲地区国际社会工作的发展机遇将显著增加、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亚洲地区发展国际社会工作的终极挑战是促进最落后地区以及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的基层社会发展、亚洲拥有十二个内陆国,其中包括很大一部分贫困人口,考虑通货膨胀对物价的影响,通过多维贫困指数进行测量,贫困人口的数量还在持续攀升、因此.必须实现课程内容的本土化,着重解决基层的需求和问题,而非简单照搬西方经验、简单复制美国模式、作者认为包括印度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实现现代化而追随西方国家的发展进程,对美国模式的简单复制本质上是现代化进程的牺牲品、印度社会工作行业、教育和实践必须是印度式的.而非美国式的、比如.克利福·曼斯哈德根据自己在印度的10年工作经验发起了第一个试图在美国社会工作教育者的帮助下适应和发展印度社会工作行业、教育和实践的社会工作计划、同样,中国社会工作模式也应是中国式的,而非美国式或印度式的、
美国式的影响力、修改教育模式、过时的课程、某些关系到国家专业协会和社会工作培训的专业问题等因素都阻碍了行业的发展,减少解决基层社区贫困的机会、基于此.作者提出了一些再定位和实践性的策略,特别强调社会与社区发展和贫困扶持、本土社会工作知识的发展、课程的修订、专业性的发展和处理各种问题的专业途径、比如根据印度国情.必须重视基层农村工区社会工作的开展,提出可在印度社会工作教育中使用远程教育模式培训社会工作者:建议亚洲国家起草本土化的社会工作职业道德规范,如印度的《专业社会工作者伦理宣言》,进行本土化的社会与社区发展实践、
4小结
本书以印度为背景,专门针对以印度为代表的南亚地区以及类似南亚国家的读者、我国国情与印度类似.都是发展中国家.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基层社区的发展、《社会与社区发展实践》有利于国内研究者及相关部门深入了解国外社会与社区发展实践,根据国情及本土化的需要去粗取精.将适合我们的西方经验借为东用、本书对社区发展领域的学生及从事社工、社会和社
区发展的工作者极具指导价值,是社会和社区发展实践的指导书.既可借鉴又启发我们寻找本土化的解决方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