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全国卷Ⅰ)
第Ⅰ卷
1.D 与景德镇相比,佛山在20世纪80年代并不具有市场优势,故A项错误;两地相比,景德镇瓷业最初是在原材料产地的优势上发展起来的,所以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并不是因为原材料充足,故B项错误;陶瓷产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不高,故C项错误;材料提及,20世纪80年代初,佛山率先引进国外先进生产线并迅速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则引进国外先进生产线,利益于国家开放政策首先在此实施,故D项正确。
易错提示 学生容易错选A项。原因在于没有读懂题干信息。题中信息表明最初是景德镇的市场大,20世纪80年代佛山迅速超越了景德镇。 2.A 陶瓷产业是高污染产业,由于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地价上涨、环保压力等因素促使该主产区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进而促使该主产区的陶瓷产业向外转移,故A项正确。 3.C 景德镇是世界闻名的“瓷都”,技术水平高,制瓷历史悠久。所以其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入的主要优势是产业基础好,故C项正确。资金、交通是佛山的优势,故排除A、D项。佛山陶瓷产业的转移不是因为劳动力因素,故B项错误。
易错提示 学生容易错选B项。原因在于片面运用课本知识,忽略了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4.A 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由此可知该地区的城市职能清晰明确,这限制了各核心城市服务种类的随意变动,故A项正确。
审题方法 该题的“题眼”是材料中提到的“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由此可见限定的是各城市的服务种类,而不是城市的等级和其他内容。 5.B 由于各核心城市分工明确,所以该地区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了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空间集聚,故B项正确。分工明确对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产品升级影响很小,故A、C、D项错误。
名师点拨 本题难度中等,关键是把握好该地区空间规划的实施带来的影响是分工明确,而明确的分工会导致同类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 6.D 提高乡村人口比重与城市化水平有关,和经济发展有关,与城市空间规划无关,故A项错误。地区人口密度变化与人口增长有关,与城市空间变化无关,故B项错误。该地区空间规划的实施,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各城市,加强了区内各城市的协调,而不是竞争,并由此提高了
整体的国际竞争力,形成了城市群,故C项错误。该地区城市在外围,中心有面积较大的“绿心”,且各城市之间有不可侵占的绿地,这种规划有利于优化城乡用地结构,故D项正确。 7.C 由材料可知贝壳堤是死亡的贝类生物堆积形成的,某一条贝壳堤的形成必须是海岸线稳定,死亡贝类生物持续堆积才能形成;另外,图示三条贝壳堤形状都较平直,说明形成过程中位置较稳定。故C项正确。
解题关键 本题难度较大,关键是仔细审题:是“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而不是图中时间段的贝壳堤变化过程。 8.B 泥沙在贝壳堤外持续堆积,会使海岸线不断向前推进,加大贝壳堤与海岸线的距离,故B项正确。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不利于死亡贝类的持续堆积,不会形成新的贝壳堤,故A项错误。泥沙在贝壳堤外堆积,不会影响河口三角洲,也不会使河流改道,故C、D项错误。 审题方法 本题的题眼是:泥沙在贝壳堤外堆积,而不是在河口处堆积,把握好这一点,就能非常容易地避免错选C、D项。 9.D 由图中不同年代贝壳堤的位置可知,海岸线随时代的变化,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说明其位置发生了多次变动,变动的原因是河流带来了大量泥沙,且泥沙不断沉积导致海岸线向前推进,故A、B、C项均错误,D项正确。
规律总结 在沿海地区,尤其是河口处,当泥沙沉积的速度大于海水侵蚀强度时,海岸线会向海洋方向推进,反之向陆地方向推进。由此可反推,根据海岸线的变动情况,判断某一河口处泥沙沉积和海水侵蚀的强弱关系。 10.A 由图中信息可知,磷高累积区位于海拔4 000米左右,说明该高度土壤营养物质丰富,土壤含水较多,有利于植物生长,但该处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故该处的自然带应是高山草甸带,故A项正确。由于该山地处四川西部,纬度较低,海拔4 000米处不会有高山冰雪带,故B项错误。海拔4 000米处温度较低,热量不足,不适宜森林生长,故C、D项错误。
易错提示 学生容易错选C项。原因一是对海拔4 000米左右磷高累积区的成因把握不准;二是对山地森林带的分布规律不了解。 11.C 据图可知2 000—3 000米处磷累积量较少。与4 000米处相比,2 000—3 000米处海拔低,温度高,蒸发强,土壤含水少,不利于磷累积,故A项错误,C项正确。由于海拔低、热量条件好,有林木生长,该高度生物生产量较高,故B项错误。由于地处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该高度地表径流量较大,故D项错误。
名师点拨 本题难度较大,注意准确把握图文信息。对影响磷累积的因素要深入分析,注意把握三点:土壤水分、气温和流水侵蚀。然后根据磷的累积情况对以上三项作出判断。 第Ⅱ卷
36.答案 (1)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高温期较长;高温期湿度较高(降水较多),(而江浙一带或梅雨期过湿,或伏旱期过旱且时有超过37℃的高温);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
(2)(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平坦便于种植;排水良好,土壤不会过湿;离河较近,便于灌溉,且不易受洪水侵袭;土层深厚且疏松,利于茉莉根系发育;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3)(茉莉花茶生产应接近茉莉花产地。)横县茉莉花生产规模大,花源供应充足且品质佳;县城交通便利,便于收集茉莉花(蕾);县城基础设施较好,便于生产组织。(离南宁市较近,便于产品销售。)
(4)问题①: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扩大生产规模以达到规模效益和影响(实行专业化生产);推进农产品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问题②:加强茉莉种植和茉莉花茶生产的科研投入,确保茉莉花茶的品牌优势;加大茉莉花其他产业化应用的研发;开发新产品;拓展旅游、文化市场,实现经营多元化。
解析 本题以茉莉花的种植与茉莉花茶的生产为背景,综合考查了读图分析、判断、表达及探究地理事物的能力。
(1)可从气候因素中的气温、降水等方面回答,注意要结合材料中茉莉生长习性:喜高温、抗寒性差,要求水分充足。
(2)可从地形、土壤、水源等角度回答。解答时把握以下关键信息: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利于茉莉种植。
(3)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工业区位因素。茶加工属于农产品加工,为原料导向型工业,可以从工业区位因素中的原料、市场、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回答。
(4)本题以横县茉莉花种植和茉莉花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切入点,考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问题①侧重特色农产品的开发,从扩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方面回答。问题②侧重茉莉花的产业化经营,主要从加大科技投入、开发新产品、发展旅游业等方面回答。 名师点拨 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工农业区位因素。审题时要把握关键信息,如:第(1)问要注意“与江苏、浙江相比”“有利”等关键信息。第(2)问的关键信息是“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第(3)问要注意茶加工业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 37.答案 (1)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