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下列地理现象中,属于C箭头代表含义的是
A. 东南沿海的台风
B. 关中地区夏秋多降水、冬春少降水 C. 西北内陆因过度放牧造成土地沙化 D. 贵阳地区的冬无三日晴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31. 读“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②区荒漠化严重,其自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②地区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比较严重的人为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正在该地区建设的巨大的生态工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④⑤⑥三个地区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⑥地区特有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地区这一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
32. 近些年来,自然灾害在全球范围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影响着人类生命安全,给人类
造成极大经济损失,对自然环境也会产生极大的破坏。根据所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一般年份中国自然灾害损失估计表
灾害种类 干旱 洪涝 风暴潮 冰雹与低温 森林火灾 崩塌、滑坡、泥石流 风沙和沙漠化 粮食损失(亿千克) 直接经济损失(亿元人民币) 200-250 100 2.5-5 15-25 / 2.5-5 2.5-5 150-200 150-200 50-60 20-30 50-100 20-30 20-30 (1)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什么?简述其形成原因。
(2)修水库会改变自然环境的一些特点。2004年秋季,渭河流域发生洪水泛滥,陕西人就怪罪于三门峡水库,三门峡水库的管理者却认为洪水泛滥是陕西人自己造成的。请结合有关地理知识站在水库管理者的角度分析这是为什么?
(3)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地质灾害。简述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的原因。 3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塞罕坝意为“美丽的高岭”,区域海拔为1500~2067m,面积为20029公顷。历史上,这里水草丰美、森林茂密、鸟兽繁多。由于大规模开垦,加之山火不断,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出现了“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现象。自1962年起,我国开始在这里建设塞罕坝林场。目前塞罕坝地区是河北省高寒地带少有的生物多样性富集中心。近50多年来,三代塞罕坝人共培育出112万亩人工林,把当地森林覆盖率从11.4%提高到目前的80%,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下列左图为塞罕坝林场地理位置简图,右图为塞罕坝林场某风电场景观图。
(1)说明塞罕坝地区成为生物多样性富集中心的主要原因。 (2)简述塞罕坝林场的主要生态意义。 (3)分析塞罕坝地区发展风力发电的自然优势。
(4)除风力发电外,试列举一个塞罕坝地区适宜发展的绿色产业,说明其理由。
3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加坡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地形单一,平均海拔不足15米,最长的河流不足16千米。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洪涝灾害频发。为此,从1970年开始,新加坡大规模地将加冷河等天然河道修建戚混凝土河道和排水渠系统。但随着时代发展,混凝土河道已不能满足社会基础设施功能的需求。2006年,新加坡推出“活跃、美丽和千净的水计划”,将加冷河修复为蜿蜒的天然河流和美丽的滨水环境。下图示意新加坡地理位置及加冷河修复前后景观。
(1)分析新加坡城市化进程加快与洪涝灾害频发的关系。 (2)说明将加冷河修建为混凝土河道对防御洪涝灾害的作用。
(3)说明将加冷河修复为蜿蜒的天然河流和美丽的滨水环境的积极影响。 (4)推测加冷河生态修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