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如何评价
本人认为主要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场地的地形起伏情况 2)场地内或进场地区域(按抗震规范要求的距离)内是否存在全新世活动断裂,及其对工程的影响;3)区域内是否存在不良地质作用,对工程是否有影响?
因为看到有些单位采用地壳稳定性分级或《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对场地的稳定性及适宜性分级定性评价,我知道这都是想找一个可靠的依据来分析评价但是不知对错与否?以下是我看到的几个报告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的主要内容,看看大家有什么看法。 (一)采用《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对场地的稳定性及适宜性分级定性评价
(二)采用地壳稳定性分级对场地的稳定性及适宜性分级定性评价
6.1场地适宜性评价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划分,乌鲁木齐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拟建场地内地下水位埋深大于15m,场地土为杂填土和基岩层,可不考虑地震液化。根据拟建场地地基土覆盖层厚度,场地土特征综合判定:地基土属中硬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 地段类别属于建筑抗震有利地段。综合判定,拟建场地适宜作为建筑场地。6.
2场地稳定性评价根据拟建场区地震烈度和区域地壳稳定性分区和判别指标一览表(表4),确定拟建场区区域地壳稳定性属次不稳定区Ⅲ,工程建设适宜,但需抗震设计。
区域地壳稳定性分区和判别指标一览表 表4
布格异稳新生代地壳 定地壳结构 变形火山、地热 性 块状结缺乏第四系断构,缺乏稳深大断裂定 或仅有基区底断裂,Ⅰ 地壳完整第四纪火山。 性好 基镶嵌结存在第四纪断5.5≤M Ⅶ 定 布,间距速率0.1-0.4区大,地壳毫米/年,缺乏Ⅱ 较完整 次块状结第四纪火山。 发育晚更新世25-5区域性6.0Ⅷ-0.20中等51-7度带Bs= ≤6.0° 0.5-2.0 0 0.15 抗震设计 适宜0.1-但需毫米/年,缺乏沉降速率<0.10° 度带 升,第四纪地壳70-9缺乏梯5.5 裂,大面积上0-10° 匀变化,M<≤Ⅵ ≤0.0良好 5 比较均角α s·km2) 级 度 速度 断裂s(105m震烈值加条件 迭加常梯度B大 本 动峰建设最基地震工程本 构,深断裂长度不大,第11- 2地段性稳裂连续分四纪地壳沉降4° 异常梯不构,深断和全新世以来稳 裂成带出活动断裂,延伸定现,长度长度大于百公区 以大于百里,存在近代活Ⅲ 公里,地动断引起的M>块呈条6级地震,第四0° 异常梯≤M Ⅸ -0.4 适宜,须加强抗震和工程措施 带Bs=2.≤7.0-3.0 0 形、菱形纪地壳沉降速不地壳破碎 率大于0.4毫区域性稳 定区 Ⅳ
(三)如我所述评价
6.2场地稳定性评价
米/年,存在第四纪火山,温泉带。 >3.0 异常梯7.2≥Ⅸ ≥0.4 度带Bs5 M≥不适宜 拟建场地位于剥蚀低山丘陵区,南侧紧临低丘,地形略有起伏,场地内无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陷、地裂等不良地质作用,地基土为中硬场地土,场地及周边无断裂通过。综合判定,拟建场地为抗震一般地段,适宜做建筑场地。
问题二: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写,还是分为场地的稳定性评价和场地的适宜性评价两个小节来写?
本人认为场地为稳定场地那么,就应该是适宜工程建设的场地,不应该分为两个小节去写,不知该种观点各位同仁是否赞同?
大家是如何对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进行评价的,能不能贴上来一块看看,也请专家指点!
稳定性顾名思义就是评价哈有无影响场地或场地自身稳定的内容,主要评价有没有对工程场地颠覆性的地质灾害,比如说滑坡、泥石流、崩塌等,有无活动性断裂、断层破碎带,抗震有利不利条件及震陷等,还有就是场地开挖边坡等引起地质灾害、或者周围地下水对场地的影响。。。 #} ~qqJ G2
总而言之就是评价环境地质作用强烈与否,对场地影响程度。 {??vUN+We
适宜性就是和工程挂钩了。。严格来说没有建不成工程的场地。就是看你要花多大的成本建多大的建筑了。。。 一般的低层工民建筑, 可以能大于10°的斜坡就不划算了,但是如果建一栋高楼,只要不大于15°就可以的。。。 ?Nf>]|K??:Q
所以适应性评价就要评价地形条件是否适宜,场地起伏情况,地下水对基础的影响,比如说有腐蚀性或者浸没等影响,还有重要一点就是地基土均匀性及稳定性,是否存在软弱层,不均匀变形等。还有就是交通条件,水电条件,场平条件等等。。。不过这些所有的前提是场地稳定不稳定为前提的。。。 ??(~C????Ln;'
实际上就是评价我这个建筑在这里修建的性价比是否合适。。。。
相关推荐: